“教科书式撤离”理当是文明的日常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江苏常州某小学在举行“六一”活动时突遭暴雨。在几十秒内,现场近3000名师生家长毫不慌乱,有序退场。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这是“教科书式的撤离”。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学校的日常,各位网友不必“大惊小怪”。
  面对突发暴雨,近3000人能够毫不慌乱,在几十秒内有序退场,这的确称得上“教科书般的撤离”。而这种有序撤离,与人们印象中集体活动“一哄而散式”的离场完全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长期以来,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我们个人的生活体验里,总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每逢大型集体活动,例如看演唱会、球赛之类活动,即使是常规散场,人群都时常一片混乱,留下遍地垃圾。要是中途遭遇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则更容易出現混乱。
  而江苏常州某小学的退场改变了人们的既有印象。近3000人里,包含部分老师和家长等成人,但更多的,是未成年的小学生。在突遭暴雨这一突发情况后,这么多孩子能做到“教科书般的撤离”,一方面当然得益于活动组织者的有力疏导,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们已经接受了规则教育,具有了规则意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小学生“教科书般的撤离”,体现了文明礼仪和社会规则教育的成果。民众的“高素质”是由良好的规则和社会环境教育、熏陶出来的。好的规则和环境,对于一个社会至关重要。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人们就会表现出各种“低素质”的不文明行为:不守秩序,插队,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乱丢垃圾,等等。
  规则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在《说文解字》中,“规”的释义是“有法度也”,是指人们行为所依据的“规范”;“则”的释义是“等画物也”,即均等划分事物,引申为“标准”。南此可见,规则就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人们并非生来就具有这种规则意识。相反,它需要后天的教育。只有经过教育,在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后,逐步同定下来,变成人的行为方式,规则才能成为人的习惯,指导人的行为。
  规则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从小抓起,这样做的效率最高。学校,是培育青少年规则意识和文明礼仪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应该把规则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维度和重要内容。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许多学校在日常教育中纳入了规则教育,但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规则教育方面并未形成教育自觉。这种“做样子”的教育必然不会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在平时的规则教育中形成自觉,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们真正产生规则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当然,规则教育,还有更宽广的范畴,而不仅是排队、守秩序等内容。比如,它还应包涵法律基础教育,交通规则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常识教育等内容。这些教育内容,实际上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应有内容。
  接受规则教育的对象,也不应局限于小学生。实际上,即使是大中学生,乃至成年人,都有必要不断接受规则教育,强化规则意识,为自己的文明礼仪和规则意识查漏补缺。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6月4日
其他文献
一个王国里,一位长者送给小王子四个玩偶做礼物。小王子看了,面露不悦,问长者:“我难道是女孩子吗?怎么给我这样的礼物?”  “这是送给未来国王的礼物,”长者回答道,“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个玩偶的耳朵里有个洞。”长者拿出一个管状小木棒,对小王子说:“把这个塞进去试试。”  小王子有点疑惑,拿起小木棒放进第一个玩偶耳朵里,结果,小木棒从另一只耳朵掉了出来。  “这是第一种人,”长者说,“不管你告诉他什
期刊
当今社会,人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做法形形色色,但是,有一点却出奇地一致,无论处于社会哪个层面的人,都在“拼孩子”,说什么“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殊不知,“拼孩子”只是表面现象,不过是为转嫁父母自身的压力而已。真正逃不脱、躲不过的是“拼父母”。因为子女的教育,与其说学校重要,不如说父母更重要。  这就不能不想起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父母之道”。《礼记·大传》有云:“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近年
期刊
读翁偶虹先生的《春明夢忆》,有一段写他陪高庆奎逛庙会的文字,非常有意思,读罢让人感慨,让人寻味。  高庆奎何许人也?如今的年轻人,大概很多是不大清楚了。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庆奎是京剧老生高派的创始人,当年和余叔岩、马连良齐名,被誉为须生三大贤和四大须生之一。他和梅兰芳挂双头牌在上海演出,曾经盛况空前,一票难求。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流量明星”。  庙会上,还有一位“流量明星”,就
期刊
近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一则“新生交流活动”的通知引发热议。该通知除了请父母在参加活动时带上学生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还请父母带上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网友担忧,学校是否会筛选家长学历,择优录取。据悉,圣菲小学系民办小学,幼小班计划招生200人左右,往年报名人数达千人,学费30001元,加上生活费等一年需36000元左右。(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29日)  中国教育传统一直奉行一种重要理念
期刊
新学年开始了。家长们在一起,少不了沟通一下各自孩子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得很,但有一些家长则还是说,看来方法再多,我还是老办法:“赶鸭子”。  说实话,这些家长提的并非没有道理,“赶鸭子”的确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自觉不自觉都在用它。  記得从小时候读书开始,我们就被赶鸭子了。每天一大早被叫醒后,便吃喝、上学、放学三部曲,上课、做作业,面对考试。在书山攀登,在学海遨游
期刊
生活中,不少人对小程序都不陌生。或在小程序里玩一玩游戏,或在小程序上购物消费,或是通过小程序扫码骑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让这种应用程序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小程序以“无需下载、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的理念,实现“触手可及”的想法,受到市场的瞩目。从手机厂商联合发布应用标准,到互联网企业推出小程序业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片新蓝海,小程序市场实现了繁荣生长。  不过,最近有媒体曝光
期刊
前些天,又有一个孩子吓着大家了。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的画家任伯年作品,被一名参观预展的儿童撕毁。这并不是个案,如今随着父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艺术场馆,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惨遭“魔爪”,“熊孩子”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面对“熊孩子”的破坏力,其背后的家长们有一个经典的回答——“他还是个孩子!”是的,孩子還是孩子,但家长不是孩子了,“熊孩子”出现的背后其
期刊
前阵子我们部门准备郊游活动,打算订几箱水果路上吃。同事梅妮热切地推荐了一个卖家,是她多年的好邻居小张的表兄。小张多次跟梅妮提到过这位表兄,说他在老家承包了大片果树,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再加上表兄忠厚老实,只知道闷头干活,导致果实品质极其优良却销售不畅,所以日子过得有些艰难。今年小张决定帮他略作宣传。“小张说了,他表兄的橘子绝对都是最高品级的!”梅妮是非常善良又热心的人,她兴冲冲地加了表兄的微信,义務帮
期刊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奇葩”的相亲要求,时不时引来网上热议,而最近杭州一位大叔提的要求,又被网友拿来议论一番。这位大叔有个25岁的女儿,他说女儿很宅,怕晚了“嫁不出去”,所以到当地相亲角碰碰运气。在大叔手拿的征婚要求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双亲原生家庭,家庭和睦”这一条,网友反应,赞弹兼而有之。有人现身说法,证明家庭不和睦会影响孩子性格;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家庭和孩子不应该挂钩,童年挫折并不全是坏事
期刊
一直以来,暗访都被视作发现问题的利器。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当下一些基层暗访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比如西部某市的出租车普遍存在违规行为,交通部门为此开展了208次暗访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另一边,乘客都快把投诉电话打爆了。两相对比,大家不免犯嘀咕:暗访咋成了“睁眼瞎”?  客观地说,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基层单位的“反侦察”能力都很强,监管部门进行暗访并不容易。但从现实来看,暗訪之所以失灵,“防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