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改变僵化思想和程式化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写作水平。在写作教学中,比较法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具体展现方法。因此我们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比较中发现”。
一、比较的对象
比较法就是对物与物间、人与人间、现象与现象间的相似或相异程度进行判断、评价、认识的方法。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的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事件的比较和概念或者判断的比较。
二、比较的形式
1.相反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古与今、新与旧、正与反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如《师说》中“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和“于其身”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对比。
2.相似
“比较类推”是这种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在他和城北徐公比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妻妾和客人都给出了相同的回答,认为他比城北徐公美。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由自己受到了不切实际的赞美,邹忌想到齐威王也会受到类似的赞美和蒙蔽。
3.同中有异
在议论分析过程中,抓住相似事物(观点)的不同点加以比较分析,共性只是表征,其本质在于突出两者的差异,进而拓宽议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4.异中有同
求异是必要的,求同是重要的,“同”和“异”是统一的。异和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这种比较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平凡与伟大”“自由与纪律”“自卑与自负”。
三、比较法在议论文中出现的几处位置
1.题目比较
吸引人的作文题目应力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一般标题内容前后比较,会让标题更具趣味性和冲击性,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如《“酸葡萄”与“甜柠檬”》。
2.开头比较,用于引出論点
如:“人们大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酸葡萄’,一种是‘甜柠檬’。如果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如果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因此并不感到苦恼。”
3.分论点形成比较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比较法可以用于提出论点(或作出结论),使分论点更加深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精神。
如:“游戏不完全等同于玩耍。诚然,游戏和玩耍都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使我们暂时忘却世俗的羁绊。但是,玩耍可以是‘天大地大任我行’的随心所欲,而游戏都有独属于它的游戏规则,每一位游戏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4.文章的论据以及论据的分析形成比较
如:“我们理解的游戏精神便是一种淡化痛苦的精神。正如《美丽人生》中的父亲圭多,他以游戏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儿子的安全,也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令人震撼……而夏目漱石《门》中的主人公宗助,怕是缺少了这一精神,所以时常懦弱逃避吧。那么,请以勇敢为原料,用豪情来发酵,将精神酿成一坛味道极致的美酒,敬人生路上敢于淡化痛苦的有着游戏精神的英雄 !”
5.整体构思
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一味地“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地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总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不仅是写作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使思路更开阔,使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比较的对象
比较法就是对物与物间、人与人间、现象与现象间的相似或相异程度进行判断、评价、认识的方法。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的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事件的比较和概念或者判断的比较。
二、比较的形式
1.相反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古与今、新与旧、正与反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如《师说》中“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和“于其身”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对比。
2.相似
“比较类推”是这种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在他和城北徐公比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妻妾和客人都给出了相同的回答,认为他比城北徐公美。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由自己受到了不切实际的赞美,邹忌想到齐威王也会受到类似的赞美和蒙蔽。
3.同中有异
在议论分析过程中,抓住相似事物(观点)的不同点加以比较分析,共性只是表征,其本质在于突出两者的差异,进而拓宽议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4.异中有同
求异是必要的,求同是重要的,“同”和“异”是统一的。异和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这种比较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平凡与伟大”“自由与纪律”“自卑与自负”。
三、比较法在议论文中出现的几处位置
1.题目比较
吸引人的作文题目应力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一般标题内容前后比较,会让标题更具趣味性和冲击性,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如《“酸葡萄”与“甜柠檬”》。
2.开头比较,用于引出論点
如:“人们大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酸葡萄’,一种是‘甜柠檬’。如果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如果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因此并不感到苦恼。”
3.分论点形成比较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比较法可以用于提出论点(或作出结论),使分论点更加深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精神。
如:“游戏不完全等同于玩耍。诚然,游戏和玩耍都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使我们暂时忘却世俗的羁绊。但是,玩耍可以是‘天大地大任我行’的随心所欲,而游戏都有独属于它的游戏规则,每一位游戏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4.文章的论据以及论据的分析形成比较
如:“我们理解的游戏精神便是一种淡化痛苦的精神。正如《美丽人生》中的父亲圭多,他以游戏的方式不仅保护了儿子的安全,也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令人震撼……而夏目漱石《门》中的主人公宗助,怕是缺少了这一精神,所以时常懦弱逃避吧。那么,请以勇敢为原料,用豪情来发酵,将精神酿成一坛味道极致的美酒,敬人生路上敢于淡化痛苦的有着游戏精神的英雄 !”
5.整体构思
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一味地“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地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总之,在议论文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不仅是写作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使思路更开阔,使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