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蝉记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一放暑假,我便急不可耐地催妈妈回老家去,生怕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约会。
  一回到老家,我就像一只脱笼的小鸟开始自由地飞翔,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投入到美妙大自然的怀抱,脚步一下子变得轻盈,连呼吸都觉得格外放松。当晚霞染红天边的时候,我和小伙伴开始了我们的秘密行动——抓“老咕蛹”。
  老咕蛹是老家对蝉蛹的叫法,一般夏天开始出现,三伏天是它最活跃的时期。蝉蛹是蝉的若虫,暗黄色,身长4厘米左右,身形稍稍有点弯,共有6条腿,爬起来有点驼背。它的两条前腿绝对是一双挖土的好手,像极了挖土机的大钩子,也有点像螃蟹的两只大钳子,有时被它挠一下,还真有点疼。老家还有一种个头很小的老咕蛹,只有1厘米左右,不过数量极少。蝉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初夏时节一点一点地破土而出。
  其实,有时不仅仅是为了抓老咕蛹,而是小孩子们可以有机会聚在一起。我们在湖堤上边聊天边寻找目标,还会暗暗地较劲看谁抓得最多,听听小伙伴们有趣的故事,过一过他们的生活,其中的乐趣或许只有我才能领略到。
  我们的活动根据时间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抓老咕蛹。在晚饭前开始行动。我们在家门口的柳树下集合,一人手里拿一个小铲和一个长一尺左右的小棍,再带上一个宽口的容器——家里的瓶瓶罐罐,没有容器的话带着塑料袋也可以。到了湖堤上,我们开始分散开来四下行动,寻找一个个小洞口。老咕蛹的洞口一般都是在树下,或者是离大树不远的地方,因为它靠吸食树根的汁液长大。这时候有的洞口已被它挖开,洞口1厘米左右,它两只前爪悄悄地趴在洞口,露出一个小小的光光的有时还沾着些许泥土的鼻头,一动不动,两只发亮的复眼却在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伺机爬出来。如果哪个小伙伴这时发现了它,往往会骄傲地宣布:“快来看啊,我发现了一只!”我们会呼啦一下子齐齐围拢过去,然后看着发现者一点一点地抠开洞口薄薄的泥土,迅速把老咕蛹提上来,再放到瓶子或塑料袋里,把瓶口拧紧或扎住袋子,此时的捕猎者会一脸得意。
  也有很多狡猾的老咕蛹,还没等我们抠开洞口,它就全身蜷缩,一下子掉回到洞底。一般情况下,它的洞大约一尺深,這时候我们随身带的小棍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先把小棍放进洞里,然后在上面耐心地等待,过不了一会儿,就会看见小棍轻轻摇晃,是老咕蛹在试探沿着棍子爬上来。这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还得屏住呼吸,不能讲话,引诱它慢慢地爬上来,然后一下子抓住它。每次抓到一只,我们就要兴奋地击掌庆祝一下,再一起数一数瓶子里一共有几只,数完后互相比一比,看谁抓得多,那个抓得最多的小伙伴总是有满满的成就感,旁边的人则是羡慕不已,暗暗下定决心,提醒自己眼睛再放大些,搜寻得更仔细些,希望自己也能捉得盆满钵满。
  有时候我们在上面等得实在不耐烦了,就动用带来的小铲子,一下一下地深挖下去,最后会在小洞的最底部找到它,看到它憨憨地蜷缩的样子,还真是可爱呢。
  有的老咕蛹的洞口还没有捅开时会非常小,仅仅是一个两毫米左右的薄薄小眼,而它却在洞的深处耐心地观察着,等待时机再爬上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铁铲把洞口一点点地挖开,也有挖下去找不到的时候,可能是我们把洞口看错了,或者不知道它的小洞又通向了哪里,还有一种可能是它发现不妙溜之大吉了。
  晚饭前的老咕蛹大多要从洞里寻找,晚饭后则大多要到树上去抓了。等夜幕完全落下来,天彻底的黑了,这时的老咕蛹大多已经从土里爬了出来,凭着生存的本能,它会找到一棵树、一堵墙、一棵玉米苗或者其他的攀附物爬上去,经过几小时或者一夜的时间蜕变为成虫,也就是蝉。
  我们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沿着每一棵树从下往上仔仔细细地搜寻,光线不好时还会用手在树干上摸一遍,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等再晚一点的时候,它已经爬到了高高的树枝上,我们需要用长长的竹竿才能把它捅下来。
  蝉浑身都是宝,蝉蜕可以做药材,有明目散翳的作用。在老家用多种作料腌制后炸制的蝉蛹就是一道名菜——五香金蝉。我们捉蝉满载而归后,晚上姥爷会用盐把它腌制起来,第二天我就会美美地饱餐一顿。
  每年暑假的捉蝉行动一直令我难忘,带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痒痒的,充满了想念。
其他文献
我们向十一点钟方向看去,阴森森的恐怖感袭来——一片巨大的阴影如魔如怪,像是阳光下的一片乌云在海中移动。黑夜当然没有太阳,阴影更不是乌云。  它潜在距海面一两米处,忽而如丘,忽而如席,看不清头尾,没鼻子没眼,这里那里还闪着荧荧的绿光,没波没浪,悄无声息,只是缓缓向前……然而,不仅海蛇乱了套,飞快地退出舞台,飞鱼也惊恐万状……  南海的水明净,依稀看到无数的小鱼正在打圈、结阵——千万年的生存策略,弱小
期刊
女巫温妮和黑猫威尔伯正在飞越一座高山。温妮低头一看,发现了一座城堡。  “威尔伯,那儿有座漂亮的城堡。”温妮说,“我们下去瞧瞧吧。”  温妮和威尔伯降落在高高的瞭望塔顶。  “看!”温妮感叹道,“今天这儿有特殊的比赛。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不过,我们得先穿得像模像样。”温妮挥动她的魔法棒,大喊一声:“阿布拉卡达布拉!”  温妮一下子穿上了侍女的衣服,而威尔伯变成了一个穿着闪亮盔甲的小骑士。  第一场
期刊
画家顾闳中  顾闳中出生于江南,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院的侍诏。史书记载,顾闳中擅于画人物、仕女,还给南唐后主李煜画过肖像。他的用笔圆融而有力,线条流畅,画面颜色浓丽鲜艳,尤其是对人物神态、情绪的描绘十分精准,惟妙惟肖。谁是韩熙载  韩熙载出生在动乱频发的唐朝末年。韩熙载的家庭世代为官,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韩熙载考中了进士,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韩光嗣因为上司的抗命行为,受到牵
期刊
一直以来,我都不理解勇敢是什么。我总觉得勇敢是一种逞强。但后来,我懂得了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在害怕时仍能鼓足勇气,去战胜难题。  那是在二年级的暑假,爸爸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游泳班,让我去练练胆。  一到泳池边,我就感到十分害怕,这里的水又深又凉,万一着凉了可怎么办?万一呛到肚子里怎么办?我越想越担心,手心里直冒汗。站在一旁的妈妈着急了,大声说:“加油,你是最棒的,一定可以成功的。”我听了,便鼓足勇气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学生都写过,并且还将多次写“家乡作文”。  虽说很多人就生活在家乡,每天都與家乡朝夕相处,但在写家乡的时候,大家却好像忽然失忆了:家乡不再熟悉,而是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我们对家乡一无所知,因此无从下笔。这种奇怪的现象使“家乡作文”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我们的“作文医生”在诊病之后,开出了“诊断书”——  症状一:四季症  病情摘要:从四季入手写家乡,写的其实是四季,比如
期刊
今天,我又拿出好久不玩的套娃,玩了起来。这是爸爸妈妈在我3岁那年去武夷山旅游时捎回来的纪念品。  套娃共有5个,是用木头制成的,主色调是红色。每个套娃都近似纺锤形,就像两个铃铛拼合在一块儿。最大的套娃高约12厘米,最小的呢,只是高约两厘米的“小不点儿”。如果把它們从高到低排成一队,俨然是模样俊美,长相又极为相似的姐妹花呢。  细细看来,你会发现最大的那个套娃描画得也是最为精美的。这个套娃上描画着一
期刊
我是一棵冬天的树。  当寒风卷起飞雪时,  我就已明白,  寒冷的考验已然来临。  棕黑的皮肤早已开裂,  细细的雪花积在上面,  浸润着一丝彻骨的寒意。  狰狞的枝干不屈地伸向灰蒙的天,  仿佛在抵抗着这季节带来的严寒。  我在严寒里煎熬思绪,  却挣开了寒冬的枷锁,  我在思念谁?  我也不知道。  我在思念那只黄色的小鸟,  它曾在我头顶婉转唱歌。  不知它是否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巢?  我在思
期刊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的这句诗真实地道出了创作灵感的特点及重要性。  对文人墨客来说,创作灵感的确如雨后的第一缕阳光,初春的第一声惊雷,弥足珍贵。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不绞尽脑汁地捕捉灵感。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成癖,有“诗魔”之称,一生创作诗歌近3000首。白居易平时捕捉灵感有一个妙法:随时随地把灵感装进陶罐里。  白居易的书房中有很多陶罐,陶罐上面都分门别类地贴有标签。创作灵
期刊
窗边流浪的家猫  火车站内,人声鼎沸,压盖着阵阵呜鸣声。刚下火车的芚轻轻放下背包,坐在吧台高悬的座椅上向落地窗外凝视。他望着白桦树上出现的白色身影,轻盈的绒毛呈现出洁白与晶莹。芚呆住了,回神再寻找,白色身影早已藏进灌木深处。  灌木中的那个白色身影令他回想起了崐。  崐是一只流浪的家猫。崐这名字是芚从镌刻在白猫胸前的胸牌上看见的。  从前它被人宠爱时,洁白绒毛不沾一点污渍。白雪为它遮掩,它仿佛活泼
期刊
下午放学时间,黄鹤楼小学的大操场上举行了新学期第一场足球赛,对阵双方是五(4)班足球队和五(3)班足球队。  要知道,是五(3)班首先向我们发出挑战的。我作为队长,哪有不应战的道理?  下午三点半,第六节课一结束,我就把黄一凡、王步帅、王步凯、熊朋海这几个主力队员都召集到足球场上。随后,其他队员也都陆续来了。我们先碰头开小会,商量谁先出场,谁做替补队员。按照各自的技术特点,我很快挑出了十一名首发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