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的,只有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学法指导,交给学生读写的方法技巧,使他们自己不仅能读书而且会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掌握知识的關键是要学生重视实践,而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这种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主体意识和他们的能动作用,较那种“你讲我记,你写我抄,你问我答,你考我背”的毫无生气的被动学习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显著地效果。
(一)多留一个心眼,多花一分功夫。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充分运用文质兼美的范文,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吸收能力。就教材本身来看,绝大多数课文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它具有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的丰富内涵。这是活生生的东西,要亲身去领略和感受才能获得,如果只凭教师做概念化的讲解、干巴巴地分析,还有什么味道呢?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多留一个心眼,多花一分苦功,该背诵的就要背诵,该默写的就要默写,“处处留心皆学问”,能使自己在阅读中有所感受,真正把握课文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学语文不光是埋头苦读,还得靠平时留心各种事物,多观察、多体验,做到四个留心:
1、留心听人讲话。听话也是一种阅读,是读“有声的语言”,现今是人机对话时代,“听”这种能力应在课内外的实践中培养。
2、留心勤查字典和词典。在阅读中遇到疑难字、生僻字就得随时查字典和词典,并根据上下文,对照工具书上的释义,选出恰当的义项,学词典上的例句,了解这个字或词的意义、用法和限制。这样,随时翻检,阅读的范围自热而然就扩大了。
3、留心看课外参考书。课外参考书是学习课文的辅助读物,不要为了想找某个答案才去随意翻翻。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切身体验到心灵感悟,直至精神上得到熏陶,这却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读法。
对文章的分析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段落层次,能抓住中心句,归纳层意和中心思想。对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掌握不同的方法。如说明文要了解被说明事物(对象)的本质特征,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记叙文要了解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和记叙的中心。
(三)口心并用,优化阅读过程。
阅读中提倡口心并用,就是要把阅读具体落实在能力上,用口读、用脑筋去想。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学生应该达到六种能力:即善于使用书籍和各种参考资料的能力;快速读写的能力;抓住教材重点的能力;拟定学习提纲的能力;独自完成练习、解决认识问题的能力;自我检查的能力等。这给我们进行阅读指导,着眼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阅读过程中,朗读、吟诵比一般的浏览和默读效果要好的多。朗读和吟诵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能得到情感的熏陶,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无论从兴味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至于古诗文的阅读,更须吟诵熟记,也可以搞记忆性的默诵;对于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则可随意翻翻,快速浏览。
(四)勤于动笔,随看随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要勤于动笔,自己的书可用点线勾画等符号做标记,以帮助了解记忆、总结内容、把握警句。在反复玩味之后,可以把自己的相法、疑问和评价记下来或做成卡片,也可作读书笔记。
二、作文的秘诀是勤而快
作文时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实践活动,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作难度最大,档次最高。作文有无秘诀?除了勤而快,别无它法。叶圣陶先生曾教诲说:“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绝不放过。”因此,作文就是需要勤写多练。勤于动笔,多写作文,除了上语文课要认真写好规定的作文外,平时要自觉写日记、随笔等。写作的关键是要讨论“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作文看成是一件需要做得特殊大事,而是一件极普通的写话活动。心里想的,就是嘴上说的,也就是手上要写的,写就是用笔说话。
2、在动笔之前,先考虑为什么而写?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有了需要才写作。一种是“要我写”,如课堂上的命题作文,考试的规定作文,教师布置的一些写作活动等。另一种是“我要写”,自觉地、坚持经常写观察日記、思想随笔等,这对促进写作思维训练大有好处。
3、在写作中抓中心是个关键。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无论写人叙事、抒情状物、见物思人、借事议论等都有有个明确的目的,有个明确的中心。文章要写得像样,还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最基本的是用词造句通达、流畅和规范,不用生冷怪僻的词语,不片面追求词藻的华丽、深奥。句子要写完整、连贯、明白,用词要得体;标点要严谨,不能随心所欲的乱用逗号、句号,少用感情强烈的叹号、问号、省略号等。不要乱用修辞,不恰当的比喻、夸张、拟人、反问等都有损于思想的表达。
4、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成文后,还要勤改,先是默念几遍;念给自己听,念给周围的同学、朋友听,有不通的句子、废话及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都可以听出来并加以改正。通过修改,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起来,文从字顺,使思想更臻完美。
语文学习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掌握了读和写的基本方法后,也就解决了“学法”的问题。当然,怎样学,这不光是个方法上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很多的。从学生的主观角度来说,要搞好学习,主要靠志向、毅力、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步骤等。所以,需要教师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充分发挥有利因素,努力克服不利因素,这样学习才是一定能够搞好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掌握知识的關键是要学生重视实践,而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这种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主体意识和他们的能动作用,较那种“你讲我记,你写我抄,你问我答,你考我背”的毫无生气的被动学习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显著地效果。
(一)多留一个心眼,多花一分功夫。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充分运用文质兼美的范文,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吸收能力。就教材本身来看,绝大多数课文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它具有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的丰富内涵。这是活生生的东西,要亲身去领略和感受才能获得,如果只凭教师做概念化的讲解、干巴巴地分析,还有什么味道呢?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多留一个心眼,多花一分苦功,该背诵的就要背诵,该默写的就要默写,“处处留心皆学问”,能使自己在阅读中有所感受,真正把握课文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学语文不光是埋头苦读,还得靠平时留心各种事物,多观察、多体验,做到四个留心:
1、留心听人讲话。听话也是一种阅读,是读“有声的语言”,现今是人机对话时代,“听”这种能力应在课内外的实践中培养。
2、留心勤查字典和词典。在阅读中遇到疑难字、生僻字就得随时查字典和词典,并根据上下文,对照工具书上的释义,选出恰当的义项,学词典上的例句,了解这个字或词的意义、用法和限制。这样,随时翻检,阅读的范围自热而然就扩大了。
3、留心看课外参考书。课外参考书是学习课文的辅助读物,不要为了想找某个答案才去随意翻翻。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结合课文的有关内容,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切身体验到心灵感悟,直至精神上得到熏陶,这却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读法。
对文章的分析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段落层次,能抓住中心句,归纳层意和中心思想。对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掌握不同的方法。如说明文要了解被说明事物(对象)的本质特征,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记叙文要了解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和记叙的中心。
(三)口心并用,优化阅读过程。
阅读中提倡口心并用,就是要把阅读具体落实在能力上,用口读、用脑筋去想。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学生应该达到六种能力:即善于使用书籍和各种参考资料的能力;快速读写的能力;抓住教材重点的能力;拟定学习提纲的能力;独自完成练习、解决认识问题的能力;自我检查的能力等。这给我们进行阅读指导,着眼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阅读过程中,朗读、吟诵比一般的浏览和默读效果要好的多。朗读和吟诵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能得到情感的熏陶,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无论从兴味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至于古诗文的阅读,更须吟诵熟记,也可以搞记忆性的默诵;对于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则可随意翻翻,快速浏览。
(四)勤于动笔,随看随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要勤于动笔,自己的书可用点线勾画等符号做标记,以帮助了解记忆、总结内容、把握警句。在反复玩味之后,可以把自己的相法、疑问和评价记下来或做成卡片,也可作读书笔记。
二、作文的秘诀是勤而快
作文时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实践活动,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作难度最大,档次最高。作文有无秘诀?除了勤而快,别无它法。叶圣陶先生曾教诲说:“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绝不放过。”因此,作文就是需要勤写多练。勤于动笔,多写作文,除了上语文课要认真写好规定的作文外,平时要自觉写日记、随笔等。写作的关键是要讨论“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作文看成是一件需要做得特殊大事,而是一件极普通的写话活动。心里想的,就是嘴上说的,也就是手上要写的,写就是用笔说话。
2、在动笔之前,先考虑为什么而写?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有了需要才写作。一种是“要我写”,如课堂上的命题作文,考试的规定作文,教师布置的一些写作活动等。另一种是“我要写”,自觉地、坚持经常写观察日記、思想随笔等,这对促进写作思维训练大有好处。
3、在写作中抓中心是个关键。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无论写人叙事、抒情状物、见物思人、借事议论等都有有个明确的目的,有个明确的中心。文章要写得像样,还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最基本的是用词造句通达、流畅和规范,不用生冷怪僻的词语,不片面追求词藻的华丽、深奥。句子要写完整、连贯、明白,用词要得体;标点要严谨,不能随心所欲的乱用逗号、句号,少用感情强烈的叹号、问号、省略号等。不要乱用修辞,不恰当的比喻、夸张、拟人、反问等都有损于思想的表达。
4、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成文后,还要勤改,先是默念几遍;念给自己听,念给周围的同学、朋友听,有不通的句子、废话及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都可以听出来并加以改正。通过修改,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起来,文从字顺,使思想更臻完美。
语文学习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掌握了读和写的基本方法后,也就解决了“学法”的问题。当然,怎样学,这不光是个方法上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很多的。从学生的主观角度来说,要搞好学习,主要靠志向、毅力、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步骤等。所以,需要教师善于研究学生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充分发挥有利因素,努力克服不利因素,这样学习才是一定能够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