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计算机教学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O1(2013)13-03-01
  近年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快速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初中教学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而在计算机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地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进而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全是个“电脑盲”。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做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做好学生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
  二、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愉快教学法。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于是,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了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
  我们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不应当过分地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防止“放羊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虽然作为学习的主人,但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中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第五中学 563200)
其他文献
编号:O1(2013)13-04-01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
期刊
编号:G40(2013)13-01-04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教材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思想品德教材既符合课程理论的内在逻辑,又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教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于新的课程的转变,整个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传统的教教材向
期刊
编号:H1(2013)13-04-03  随着近几年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阅读理解题始终是英语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型,并且阅读理解题更加侧重强调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知识面。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得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这门语言感兴趣了,那么自然就会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做好这件事
期刊
编号:O1(2013)16-04-03  现在,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而枯燥,教师仅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教师累得够呛,学生也不轻松。常被大量的重复性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可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潜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当触及新旧知识的结合
期刊
编号:H1(2013)25-04-01  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将写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能强化综合训练,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  那上阅读课该写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随意性的“乱写”。记生字时,让他们把易错的字写写,多少不限,一个、两个都行;课文中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用简笔画画一画。  (二)概括。概括性的练
期刊
编号:O1(2013)25-01-03  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素养和品德。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试想,假如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倾听,谈何教学;假如同学之间没有相互倾听,谈何交流。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呢?  一、倾听的意义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期刊
编号:O1(2013)13-01-03  阅读是我们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似乎是专对文科而说的。我从实践上得到,学习数学也必须学会阅读数学教科书。  我们学生一般没有读数学书的习惯,因为它没有故事情节枯燥无味,所以没有什么兴趣。尤其是在“读”数学书时也抓不住中心,一目十行、马虎了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领会不深、贪多图快、走马观花,急于做练习题,只求完成任务。我的读书方法——粗读、细读、精
期刊
编号:G40(2013)13-02-03  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观点与学生的现实脱节  思想政治课本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起着引导作用。但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时,我发现教材中的观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段距离,学生感觉较陌生,理解和实施教学活动比较困难。社会的发展也使人们的思想不再单纯,而是更加复杂。对物质的渴望使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变得可有可无,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期刊
编号:G8(2013)18-02-03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常被忽略。尽管不少老师教学方法较正确,教学效果也不错,但老师在德育方面的盲目性很大,尚未意识到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的言谈举止,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公正的评语,都在影响着学生,都体现出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不应只着眼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更应在开展体育训练和活动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要
期刊
编号:O1(2013)13-02-01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引入方法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教学过程中数学交流的起因,是学生实现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引入问题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入点。引入问题必须着眼于应用和创新,必须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能够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经过反复实践,发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引入有多种模式可循的。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