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0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法无定法,教学有模无定模,创建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兰州市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高效课堂的浪潮中,很多学校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创立了诸多科学实用且富有操作性的教学模式。那么,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哪些重要性呢?笔者在近两年的实地调研过程中,对各学校所创建的教学模式深有感触,并就创新教学模式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何克抗教授说:“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掌控课堂的话语权,而新课改提倡教学回归教育本身,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新课改的效果其实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二是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所以,无论哪一种模式,并不是为了‘模式’而‘模式’,更不是搞成‘模式化’或者固化了的‘模子’,而是说使用某种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必经的一个阶段,唯有先‘走入模式’才能‘走出模式’,创新生成新的模式,最终脱离模式,走向真正的教学艺术。”(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因此,许多学校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尝试创立了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例如兰州三十一中的“问题教学法模式”、兰州十一中的“361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兰州二十中的“教学案分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良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激活课堂活力并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语言交流。
  李炳亭先生说:“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会,还必须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并生成学习能力。”一堂课不仅因教师而精彩,更因学生的表现而精彩。因此,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那么,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落脚点。具体来说,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流程与环节、导学案、问题的提出、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
  在调研中,各校都有观摩示范课,通过这些课来展示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在各种模式中,都试图将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转换成为学生的“体验”过程,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参与。
  例如,兰州二十七中某老师在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时,采用课堂内容前置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从网上查阅及实地调查了很多资料,根据本课的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分组,不同组抽取不同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分成四组进行课堂展示。第一组简介四大名著和文学知识等;第二组介绍科技的辉煌成就;第三组介绍民族文化,尤其重点介绍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的特点;第四组分析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每一个小组将自己的问题讲透后,由此引出的更深的问题交给下一组解决,教师则针对学生的相关展示提出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激发了课堂活力,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三、注重课堂的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是复杂的,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注重课堂设计、实现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没有充分的课堂设计,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呈现。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没有激情的行程。”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教师除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应适当调整、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即使偏离了预定目标,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
  课堂的高效性不容忽视。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确定的,如果学生的生成对课堂教学无价值,那么教师在做出合理取舍的同时,对学生的生成也应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不至于被消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不断追求的。
  那么,课堂的预设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提升或巩固,是一个延续的整体,而不是仅仅把它看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缩版、简介。同时在制定问题和安排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灵活选用,有效解决学生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设问的提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有助于新思想的诞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情境设问激趣。因此,问题的提出,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激发其积极性,在设问、释问中萌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教材的处理
  教材作为一种工具书发挥着最重要的资源作用。新课程提倡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活化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反映政治学科的新教材授课存在以下问题:一个课时的容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讲不完;有些专题的内容跨度大,学生全面掌握有难度;教材、教辅资料、考试试题之间在内容的删减、重轻点上存在不相吻合与脱节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整体上把握教材编排的内容、特点、重难点、各单元间的关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课标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和重组,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顺序、教学内容,选择教法,积累资源,不一定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进行讲授,知识的重新整合尤显重要。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高效性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立足于使每一节常态课都有效,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进行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
期刊
教学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完美的发展。但是有些学生受生理和心理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始终是教师日常工作讨论的话题之一,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教师最感烦心、最为困扰的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老师往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总是抓了这头丢了那头,让学困生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内容。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原因,寻找优化学困生教学指导的策略,让新课程“
期刊
泛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历,积累文学底蕴,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然而,在实际的泛读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激发学生一点点兴趣、开出一些书目、口授几条要领,如蜻蜓点水般,缺乏有效的指导。那么,在茫茫书海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泛读呢?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书目,做共同阅读者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书籍的介绍者,但更要做共同阅读者。  开卷并非都有益,教师有责任以课本为依托为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当然,幽默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日积月累,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是教师具备幽默感的前提。  一、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和平等的感觉。  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语言中的幽默含蓄性。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是教学语言艺术中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钻教材,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现代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期刊
体育教学模式是连接素质教育思想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形式。吴志超等先生在《现代教学与体育教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效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策略。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引申。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因此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理念的
期刊
一、课前清障环节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有所遗忘,再加上对课前清障这个环节不够重视,所以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进行学习时,学生就感到困难重重,对知识点也不能透彻地理解。再加上自学时间的限制,导致自主合作的效果很一般。课前清障就是要老师提前介入,在课前把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完全理解旧知识,轻松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上通过学
期刊
作品制作课,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完成规划、设计、制作等不同的阶段。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安排来看,主要以“应用”为主,努力使学习成果作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规划能力、组织信息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品制作的良好开端应该是规划设计,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空洞,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课中的任务进行巧妙的设计。本文拟
期刊
“问题情境”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致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探究。现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那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为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愉悦之感,才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切实地把教学活动真正变为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