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泛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_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历,积累文学底蕴,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然而,在实际的泛读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激发学生一点点兴趣、开出一些书目、口授几条要领,如蜻蜓点水般,缺乏有效的指导。那么,在茫茫书海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泛读呢?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书目,做共同阅读者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书籍的介绍者,但更要做共同阅读者。
  开卷并非都有益,教师有责任以课本为依托为学生推荐、介绍优秀的文本,引导他们提高阅读品位。教师还要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体验,只有自己亲自去读了,才能体验书中人物的情感,才能关注书中人物的命运,才能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不能成为学生读书过程中的局外人,而应该成为与他们志趣相投的“书友”、“书伴”,这样,学生的读书生活才会其乐无穷。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意志磨砺者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但更要做学生意志的磨砺者。只有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去读书。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可如果没有意志的伴随,有的学生就可能半途而废,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也是泛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步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如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搜集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将它们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自己读过的名著中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将诸如《明朝那些事儿》等作品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给大家,激发学生泛读的兴趣;模仿刘兰芳说评书的方法,说到一部作品的紧要关口时停止,以便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完全嗜好的读书”并不普遍,“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在现代生活中,影视、网络等媒体异常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胜过书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来引导学生逐渐亲近文本,寻找影视作品和文本的差距,以激发他们的泛读兴趣。当学生在阅读中流露出畏难情绪、意志消沉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及时给予鼓励。我们还可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品尝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以真正达到“乐中有苦,苦中有乐”的境界。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书时,要做方法指导者
  不爱读书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的读书热情,很容易感染学生;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对学生的读书行为产生熏陶渐染作用。在泛读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技巧,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有计划地为学生展示一些名家名品的片段,把自己做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把自己的读书计划拿出来与学生交流。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感知教师读书过程中的“一招一式”,天长日久中,学生就会在老师的示范下,于无声无息中走进泛读的海洋。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做思想深邃者
  泛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以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所以赏析交流评价的过程必不可少。
  1.在赏析交流中评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从赏析一处绝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开始,逐渐过渡到赏析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赏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激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读书乐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可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从而获取审美愉悦。
  2.在成果展览中评价。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收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可以用墙上的统计表显示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会背的古诗多、谁写的读后感多,让进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话剧表演或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可以举办“我为喜欢的书配上插图”,书写“我喜欢的一句话”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也能将评价融入到活动中,从而做到了在展中评,于无形中激发了学生表达自己的热情,读书的积极性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3.在话题辩论中评价。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确定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辩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根据辩论发言中引用知识的多少,我们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面;根据辩论发言中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我们可以评价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根据学生发言的激情,我们可以评价学生读书的热情。学生参与辩论,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也会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在问题探究中评价。可以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由教师先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找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探索,最后形成自己的小论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些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看着学生日渐成熟的文笔,听着他们越来越深邃的思想,我知道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泛读过程中,教师的确需要时刻守望着学生、指引着学生、监督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在兴趣的伴引下、在方法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泛读习惯,以使他们的阅历逐渐丰富起来,底蕴逐渐深厚起来,视野逐渐开阔起来。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语言上狠下功夫。但是,我们的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这严重影响了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对此,我在本校三个级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
期刊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小学生尽快识字的重要性。我对识字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课本为基础,注重识字方法及识字能力的培养,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充分地识字。  关键词:激趣 拓宽 授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小学生尽快识字的重要性。识字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的表达水平,影响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广取各种名家教学法的基础上,我对识字教学进行了
期刊
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创造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激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渗透创造教育思想,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构建创造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对正处于智力开发最佳期的小
期刊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
期刊
语文课中那些精选的文学教材,是一个审美内容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既有生动耐读的记叙文,又有优美隽永的诗歌;既有思想精辟、文采华丽的议论文,又有绘声绘色的说明文。正如王钦韶所说:“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美育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
期刊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围绕着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纪律,而应该立足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从思想道德行为品质、情感意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其中就包括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教育课题。  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实际情况证明,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强,同学间的思想就容易统一,感情和行为也就容易协调,每个成员对集体的归属
期刊
我们的学生是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的,不能像学母语那样在所处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充分的熏陶感染不知不觉地把语言学到手。而学英语往往从一些常见的句型学起,在熟练掌握了这些句型的基础上,再用学过的词汇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为深入学习更复杂的语言结构提供语言材料。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和运用所学英语句型是英语教学中的关键。根据本人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对英语句型的学习应活起来,做到活学活用
期刊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进行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
期刊
教学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完美的发展。但是有些学生受生理和心理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始终是教师日常工作讨论的话题之一,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教师最感烦心、最为困扰的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老师往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总是抓了这头丢了那头,让学困生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内容。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原因,寻找优化学困生教学指导的策略,让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