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pt2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境”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致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探究。现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一、通过化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能很好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来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来探究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讲课本“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节,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只150毫升的烧杯,盛有10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稀盐酸,将一只鸡蛋放进去,鸡蛋便在溶液中不断地升起来、潜下去,自由地“踩水”。这个鸡蛋“踩水”的实验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好奇心驱使学生对这种现象发问:这是为什么?在上下运动的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鸡蛋为什么能踩水?鸡蛋壳表面无数气泡里装载着什么气体?为什么刚放进去鸡蛋下潜?又是什么力量使鸡蛋浮出水面?对上述问题在大多数学生发表见解后再提出假想:“如果鸡蛋表面的无数气泡里装的氢气,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刚平静下来的思维又一次掀起波浪。这种高潮迭起的“设疑”提问无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步推向了高潮,使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得到提高。
  在做实验时,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即实验时出现和预定的现象或结果不同。教师可利用实验的一些意外现象和结果来创设问题情境,让“意外”塑造出片片精彩。例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没有达到五分之一,教师不要把这只当成是实验失败,可利用这一意外,提出问题:为什么进入的水没有达到五分之一?你能分析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吗?利用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能锻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通过生活实践来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与社会、生产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的课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属的防护与回收”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家中的大铁门表面涂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利用的原理是什么?防止钢铁制品锈蚀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三、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可根据要学内容,提出一些有关的现象或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当学生发现已有的知识不能解释这些问题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授“燃烧与爆炸”时,先演示面粉爆炸实验,再演示在燃烧匙里燃烧面粉实验,提出问题:同样是面粉,第一个实验为什么会爆炸?学生意识到必须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释这个问题。这样设置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再如,学习铵盐时,如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有很多学生认为,这几种化学肥料不是盐,因为它们不符合盐的定义(盐的定义是: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针对学生的认识我提出问题:它们不是盐,那属于哪一类化合物?此时,学生讨论热烈,有的说是“盐”,有的说不是“盐”,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通过讲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增强探究欲望。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一节时,上课前我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古时候某国一个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给他一个硬币(仅仅相当于现在的一元)让他去买东西,并且所买东西要能充满整个宫殿。同学们请你们动动脑筋帮帮这位使者,让他安然过关,好吗?”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说稻草的,有说棉花的……当然也有正确答案: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也有同学提出买一个灯泡……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接着我马上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发出的光可以充满宫殿,那么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石子也能燃烧吗?”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提出了很多猜想,并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探究,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
  五、通过时事和新科技成果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一些时事和新科技成果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氢能源”时,由“神州六号”、“嫦娥一号”成功飞天、举世瞩目为情境,提出:发射航天器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为什么要选用氧气和氢气作为燃料?为什么要将作为燃料的氧气和氢气液化?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并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如果说疑问是学习的开始,那么兴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动力。教师如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围绕着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纪律,而应该立足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从思想道德行为品质、情感意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其中就包括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教育课题。  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实际情况证明,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强,同学间的思想就容易统一,感情和行为也就容易协调,每个成员对集体的归属
期刊
我们的学生是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的,不能像学母语那样在所处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充分的熏陶感染不知不觉地把语言学到手。而学英语往往从一些常见的句型学起,在熟练掌握了这些句型的基础上,再用学过的词汇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为深入学习更复杂的语言结构提供语言材料。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和运用所学英语句型是英语教学中的关键。根据本人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对英语句型的学习应活起来,做到活学活用
期刊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进行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
期刊
教学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对完美的发展。但是有些学生受生理和心理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始终是教师日常工作讨论的话题之一,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教师最感烦心、最为困扰的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老师往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总是抓了这头丢了那头,让学困生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内容。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原因,寻找优化学困生教学指导的策略,让新课程“
期刊
泛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历,积累文学底蕴,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然而,在实际的泛读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激发学生一点点兴趣、开出一些书目、口授几条要领,如蜻蜓点水般,缺乏有效的指导。那么,在茫茫书海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泛读呢?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书目,做共同阅读者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书籍的介绍者,但更要做共同阅读者。  开卷并非都有益,教师有责任以课本为依托为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当然,幽默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日积月累,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是教师具备幽默感的前提。  一、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和平等的感觉。  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语言中的幽默含蓄性。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是教学语言艺术中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深钻教材,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现代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期刊
体育教学模式是连接素质教育思想与体育教学实践的桥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形式。吴志超等先生在《现代教学与体育教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效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策略。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引申。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因此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理念的
期刊
一、课前清障环节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有所遗忘,再加上对课前清障这个环节不够重视,所以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进行学习时,学生就感到困难重重,对知识点也不能透彻地理解。再加上自学时间的限制,导致自主合作的效果很一般。课前清障就是要老师提前介入,在课前把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完全理解旧知识,轻松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上通过学
期刊
作品制作课,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完成规划、设计、制作等不同的阶段。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安排来看,主要以“应用”为主,努力使学习成果作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规划能力、组织信息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品制作的良好开端应该是规划设计,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空洞,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课中的任务进行巧妙的设计。本文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