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中的“1 X”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真的就是新课的压缩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子曰:“温故而知新。”那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才能知新呢?笔者经过多次尝试,发现“1 X”的复习模式切实可行。“1”是我们复习的主题,往往由于一些课的容量太少,或它与其他知识点联系紧密,再加上复习时间紧,于是我们采用外加“X”的方法。这样,既解决了上述量的问题,又使课堂丰满且有序,这正是“X”的功效,也是其魅力所在。再则,这种模式提高了核心知识出现的频率,缩短了复习周期,从而达到有效且高效复习的目的。
  一、“1 X”的复习模式
  复习课,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内容又是上过的,更显得单调无味。因此,如何将知识点纵向“串”和横向“穿”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提出的“1 X”模式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其中“1”表示的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应该把它“串”好。“X”表示的是与核心知识紧密相连的知识,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多个知识点,相当于“穿越”。这种复习模式可使课堂容量成倍增加,再则,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这样相互穿越,知识回忆频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二、“1 X”复习的实施策略
  1.理清“1”的核心知识
  只有理清“1”这个核心知识,才有时间和精力来拓展“X”的内容。因此,依照考纲,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或形成网状结构很重要。比如我们复习《杠杆》一节,其核心知识是:(1)杠杆的定义;(2)杠杆的五要素;(3)杠杆的平衡条件;(4)杠杆的应用。本节通过对四方面知识的回忆,抓住了本节课的脉络,复习效果自然得以体现。再如,复习《物体的内能》一节,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如图1结构,稍差的学生也是一看就明白。我们复习九年级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形成如图2所示形式,就可以一目了然。
  2.找准“X”理想的内容
  “X”内容是一个变量,是由前面核心知识来确定的。假若核心知识内容多,我们挑“X”的内容就少一些;反之则多。如我们复习《功和功率》一节,核心知识是:(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距离;(2)做功大小的计算公式;(3)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在紧抓核心知识的同时,我们要确定“X”内容,假如选择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能量改变了的物体就做了功,不然就不做功。这样很容易判断做功与否,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假如选择简单机械,如杠杆与滑轮对物体做功,难度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假如选择机械效率,可把理想的做功问题变成实际做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从有用功跟总功之比,推导出有用功率跟总功率之比也是机械效率。
  3.做好知识和方法叠加
  复习课并不是新课的重来,也不是新课的压缩版,更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回忆和巩固过程,而是学生自主整理,对前面所学零碎知识的整合,是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是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中温故而知新,发展科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是学生带着科学的眼光,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比如,复习《电功和电功率》一节,因为这节的公式多,涉及的题目更多。因此,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的解题的方法介绍。在P、U、I、R四个物理量中,知道任意两个就可以求第三、四个量。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三、实施“1 X”的意义
  1.变单调、枯燥为兴趣
  复习课最怕的是单调乏味,我们在复习课中加入这个“X”,就是为了激活课堂。教师为了找“X”而不断地钻研教材;优秀学生有了这个“X”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多数学生有了这个“X”而喜欢上复习课。比如,复习《物质的鉴别》时,我们引入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引,测密度,测熔点和沸点等),增加了实验活动,使课堂变得有趣而有效。
  2.做到课堂自然扩容
  由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加上各节容量的多少不等,因此进行课与课之间知识点微调是很有必要的。如何使各知识点能融入到容量少的课堂中呢?“1 X”的复习模式,可在容量少的课中增加关联性强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这里称之为“X”。教师要善于挖掘、搭配这个“X”,使课堂容量最大化,课堂效果最优化。比如在《力》这节的复习中,可把力作用在点上(做功)自然扩展到作用在面上(压强)和作用在杆上(杠杆平衡),再分别进行编码,使其成为简洁的语言文字或图像(图3),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自然扩容。
  3.达成教材“超市式”
  根据学习需要理论,学生在复习课中最需要解决的是在学习中的疑点问题,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来,然后按需要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重新设计知识的复习程序,大有知识挑着学的味道,我们称之为教材“超市式”。其实教材“超市式”就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能这样实施,复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学生普遍反映《电路》学习比较困难,可针对学生的学习难易程度重新编排学习内容。首先给每个小组一套实验包,让他们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然后根据学生连接不当或者错误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得到正确结论后,再次有意体验尝试。这样把电路的故障和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有兴趣,又解决了自己心中的疑点和难点。
  四、“1 X”存在的问题
  1.基础要扎实
  这种复习模式的时间分配往往是30分钟 15分钟,所以学生对前面的核心知识一定要比较熟练,最好能在30分钟内解决。这样,就有时间来复习“X”。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先学后教,这在复习课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2.“X”不能多
  这个外加的知识点不能过多,多了可能讲不透彻,也会影响对前面核心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在确定“X”时,一定要挑准确,找一两个关联性最强的即可。
  3.“1”难确定
  其实,一节课、一单元、一章中,都会有核心知识,但章节的核心知识有时很难确定的。如果找准了,那就有可能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一、传统词汇教学的局限  词汇是最重要的语言因素。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指出:“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词汇掌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表情达意,词汇掌握越多、越牢固、越准确,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通常也越强。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加上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总是让学生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久而久之,这种机械低效的方法就严重抑制了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推行探究式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学会学习.  一、“类比——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体性,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以教学“分式的约分”为例,让学生观察、猜想:6
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生活素材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得以进行的必要前提。合理地选择与加工生活素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国内一份调查研究显示,只有9.4%的高中生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最难,居所调查的七门学科中倒数第三。而最不喜欢思想政治学科的高中生却有20.7%,居所调查的七门学科中第一。这与近年来不少研究者的调查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对人的精神领域起着熏陶浸染的作用。新课标提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淡化了陶冶学生情操,遏制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力求吃透文本,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元素;课堂上借助文本,唤醒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