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开端,是数学思维启蒙的第一步,小学数学也充满着趣味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040
一堂数学课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能够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全身心的投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时具有的心理特点,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时的心理特点
1.数学思维不够灵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处在大多处在6~1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在数学思维上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能够接受的是直观上的感受,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逻辑思维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依旧处于中等水平,分析综合能力较为薄弱。遇到题目灵活性较差,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多变。
2.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特殊。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已经具有相应的认知体系,他们按照自己对事物理解的程度,综合自己的实际认知经验,完成属于自己的内部结构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有着不同于初中生的特殊性。其认知结构具有动态性,他们会随着认知活动的进行,而不断的发展,趋于完善,最终达到一定认识。另外,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知识结构必须要有小学生主观意识的积极参与,小学阶段也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概念、规则,这些知识要有心理参与,这样才能内化成为数学认知结构。
3.数学情感极其丰富。所谓的数学情感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特有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小学生由于刚从事学习活动,对于认识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些学生喜欢积极的探索,解开未知,大胆的创新实践。他们大都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不怕失败与挫折。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综合小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还关联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满足小学生情感的丰富性,知识要生活化,并富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其内在动力。
二、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基于小学生心理的内在特点,对于教师来说要利用这些心理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因为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在实际授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如讲述三角形、正方形、正方体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使用实物,也可以根据授课情况,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以便于学生的观察、思考,缩短学生理解时间,提高效率。另外,如果条件设施、时间因素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小学生逻辑思维还不完整,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整个解题思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训练。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前后所学知识,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全面的思考,形成一个完成的解题思路,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避免固定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基于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知识体系的良好构建,是提高学习数学效率的基础,也为将来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石。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动态性和主体性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旧的知识促进新的知识的形成,新旧知识建立逻辑性关联,促进认知结构体系的构建。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好奇心、趣味性、情感,从这几个方面把握,对我们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整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便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要多提供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注意好课堂上的反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的进行思索探究。
3.基于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可以根据合适的条件,利用故事、比赛、角色扮演等趣味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克服困难之后,教师要用给予相应的肯定,可以是口头上的表扬、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特有的美感,领悟数学的公式美、严谨美。只有在这些积极的情感下,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有效的构建知识体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讲述相遇问题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教师使用多媒體投射出相对、相距、相遇、同时这几个词组,随着这几个词组在屏幕上反复出现。教师微笑地向讲堂下的学生询问,请两名同学上台表演,用肢体语言来解释这些词汇,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变得浓厚起来,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
教师发现平时不太举手的乐乐,居然举起了手,于是教师抓住机会叫了乐乐,另外,教师又叫了一名较有表演天赋的男同学——大海。教师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分别找了小明、小红、淘淘、亮亮,来讲关于每个词的表演方式。小明说道:“你们两个一个站在左边,一个站在右边,面对面地站着,就是相对。”随后老师问大家,这样解释的正确与否。大家都表示赞同。小红接着说道:“你们一块往对方的方向走,就是同时。”乐乐和大海同时往对方那边移动。紧接着淘淘说道:“你们再往前走,距离很近就是相遇。”乐乐和大海按照淘淘说的,距离拉得很近。老师问道:“亮亮,他们隔得这么近叫相遇么?”亮亮若有所思,突然恍然大悟道:“老师他们没有碰在一起,彼此打招呼,还应该是相距,不能说是相遇,相遇要两个人碰在一起。”台下也有不少学生领悟到相距和相遇的不同之处,开心着看着他们的表演和解说。
教师对这四个概念,没有进行直接解释,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减轻了学生对这些相似概念的理解困难,头脑中建立了较为感性的概念关系图,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在宽松的气氛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一定要关注小学生特有的思维特点、知识体系、情感状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白他们的学习状况,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040
一堂数学课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能够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全身心的投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时具有的心理特点,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时的心理特点
1.数学思维不够灵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处在大多处在6~1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在数学思维上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能够接受的是直观上的感受,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逻辑思维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依旧处于中等水平,分析综合能力较为薄弱。遇到题目灵活性较差,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多变。
2.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特殊。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已经具有相应的认知体系,他们按照自己对事物理解的程度,综合自己的实际认知经验,完成属于自己的内部结构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有着不同于初中生的特殊性。其认知结构具有动态性,他们会随着认知活动的进行,而不断的发展,趋于完善,最终达到一定认识。另外,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知识结构必须要有小学生主观意识的积极参与,小学阶段也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概念、规则,这些知识要有心理参与,这样才能内化成为数学认知结构。
3.数学情感极其丰富。所谓的数学情感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特有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小学生由于刚从事学习活动,对于认识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些学生喜欢积极的探索,解开未知,大胆的创新实践。他们大都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不怕失败与挫折。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综合小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还关联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满足小学生情感的丰富性,知识要生活化,并富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其内在动力。
二、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基于小学生心理的内在特点,对于教师来说要利用这些心理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因为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在实际授课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如讲述三角形、正方形、正方体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使用实物,也可以根据授课情况,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以便于学生的观察、思考,缩短学生理解时间,提高效率。另外,如果条件设施、时间因素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小学生逻辑思维还不完整,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整个解题思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训练。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前后所学知识,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全面的思考,形成一个完成的解题思路,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避免固定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基于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知识体系的良好构建,是提高学习数学效率的基础,也为将来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石。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动态性和主体性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旧的知识促进新的知识的形成,新旧知识建立逻辑性关联,促进认知结构体系的构建。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好奇心、趣味性、情感,从这几个方面把握,对我们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整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便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要多提供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注意好课堂上的反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的进行思索探究。
3.基于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可以根据合适的条件,利用故事、比赛、角色扮演等趣味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克服困难之后,教师要用给予相应的肯定,可以是口头上的表扬、也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特有的美感,领悟数学的公式美、严谨美。只有在这些积极的情感下,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有效的构建知识体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讲述相遇问题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教师使用多媒體投射出相对、相距、相遇、同时这几个词组,随着这几个词组在屏幕上反复出现。教师微笑地向讲堂下的学生询问,请两名同学上台表演,用肢体语言来解释这些词汇,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变得浓厚起来,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
教师发现平时不太举手的乐乐,居然举起了手,于是教师抓住机会叫了乐乐,另外,教师又叫了一名较有表演天赋的男同学——大海。教师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分别找了小明、小红、淘淘、亮亮,来讲关于每个词的表演方式。小明说道:“你们两个一个站在左边,一个站在右边,面对面地站着,就是相对。”随后老师问大家,这样解释的正确与否。大家都表示赞同。小红接着说道:“你们一块往对方的方向走,就是同时。”乐乐和大海同时往对方那边移动。紧接着淘淘说道:“你们再往前走,距离很近就是相遇。”乐乐和大海按照淘淘说的,距离拉得很近。老师问道:“亮亮,他们隔得这么近叫相遇么?”亮亮若有所思,突然恍然大悟道:“老师他们没有碰在一起,彼此打招呼,还应该是相距,不能说是相遇,相遇要两个人碰在一起。”台下也有不少学生领悟到相距和相遇的不同之处,开心着看着他们的表演和解说。
教师对这四个概念,没有进行直接解释,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减轻了学生对这些相似概念的理解困难,头脑中建立了较为感性的概念关系图,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在宽松的气氛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一定要关注小学生特有的思维特点、知识体系、情感状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白他们的学习状况,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的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