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放手,让孩子面对
女儿在幼儿园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叫玛丽,她俩经常一起在我们家附近的小公园玩,非常开心。今天她俩刚开始玩儿,来了另一个女孩,她一来就和玛丽玩在了一起(她们以前就是好朋友)。那女孩告诉玛丽不要跟我女儿玩,被我听到了。我第一个反应是要把女儿带走,后来一想不对,我不能教给女儿逃避,于是就带女儿返回去,告诉女儿:“你可以在这里继续玩儿,也可以去别的地方玩,看你的选择。”想不到那女孩竟然走过来对我说:“这是我的地方,你女儿不能在这里玩。”我说:“这是公园,谁都可以来玩。” 那个女孩竟然对玛丽说:“那走,我们到别处玩去。”玛丽也跟上去了。我对玛丽说:“安安(我女儿的名字)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你不应该这样对待她,你应该和她一起玩。”玛丽在困惑中点了点头,谁知又被那个霸道的女孩带走了。我女儿又跟过去,还给了她们一些玩具(在我看来在讨好她们)。那个霸道的女孩不要,又走开了,玛丽跟过去,我女儿也跟过去。这时那女孩和玛丽的父母说要回家,把她们带走了。
看起来我女儿好像对这些没什么反应。我问她:“你的好朋友这样对你,你有什么感受?”我女儿回答:“不开心。”可一会儿她就忘了,又开心地玩起来。问题是我比自己被欺负了还难受。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该怎么做呢?
安安妈
咨询师:你是一个很细心的母亲,对女儿的关切可以理解。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心里有什么,眼睛里就能看到什么。
请注意你最后的描述:“女儿一会儿就忘了,又开心地玩起来,问题是我比自己被欺负了还难受。”在我看来,这件事只是几个小孩子相互交往中经常会发生的状况,谈不上谁欺负谁。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自身缺乏安全感,总是怕孩子吃亏,就会过度解读一些信息,很容易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也很容易把这样的解读传达给我们的孩子。
孩子年纪小,他们受到的来自成人世界的污染也少,因此他们的心灵要开放得多,自由得多,也有弹性得多。孩子是从与父母和伙伴的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经常鼓励和欣赏自己的孩子,要遵守规则,不能出尔反尔,也不能霸道不讲理,发生矛盾要沟通解决。而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只要没有身体损害,大人就不必急于介入其中,要相信孩子有模仿和通过品尝后果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同伴交往必须由他们自己自主地去进行,包括和谁交往,怎么交往。家长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有些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家长过多介入,不仅会让孩子之间的交往不公平,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更重要的是本来孩子在冲突中需要亲自独立去面对的学习,被打断甚至变味了。
你的女儿其实就很不错,她知道挽回朋友需要表示善意,也这样做了,她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分享,而且锲而不舍,虽被拒绝有些不开心,但也没往心里去。这就是孩子,她不会过度解读这样的拒绝,没觉得自己被欺负,一会儿工夫就又开心地玩起来了。虽然她刚表示善意没多久,那两个孩子就回家了,好像没有什么效果,但她表示的善意肯定被玛丽和那个女孩感受到了,也许再过一会儿,也许要不了多久,她们就会成为好朋友。如果女儿的善意被她们误读,她们暂时没有继续成为朋友,以你女儿的友善,她肯定也会找到认同自己、和自己一样友好的朋友。
要想孩子朋友多,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宽容、大度、乐于助人、不恃强凌弱的品质,多给孩子一点正面的引导。和孩子交谈中,多问一些“你今天有没有交到好朋友”、“今天帮助了哪位小朋友”,少提或不提“今天有谁欺负你啦”之类的问题,要知道在生活中,感觉“被欺负”的人,常常是那些吃不得半点“亏”、事事要占先的孩子。而一个不懂得谦让、不能宽以待人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很难成为一个大气的人,也很难成就大的事业。
女儿在幼儿园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叫玛丽,她俩经常一起在我们家附近的小公园玩,非常开心。今天她俩刚开始玩儿,来了另一个女孩,她一来就和玛丽玩在了一起(她们以前就是好朋友)。那女孩告诉玛丽不要跟我女儿玩,被我听到了。我第一个反应是要把女儿带走,后来一想不对,我不能教给女儿逃避,于是就带女儿返回去,告诉女儿:“你可以在这里继续玩儿,也可以去别的地方玩,看你的选择。”想不到那女孩竟然走过来对我说:“这是我的地方,你女儿不能在这里玩。”我说:“这是公园,谁都可以来玩。” 那个女孩竟然对玛丽说:“那走,我们到别处玩去。”玛丽也跟上去了。我对玛丽说:“安安(我女儿的名字)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你不应该这样对待她,你应该和她一起玩。”玛丽在困惑中点了点头,谁知又被那个霸道的女孩带走了。我女儿又跟过去,还给了她们一些玩具(在我看来在讨好她们)。那个霸道的女孩不要,又走开了,玛丽跟过去,我女儿也跟过去。这时那女孩和玛丽的父母说要回家,把她们带走了。
看起来我女儿好像对这些没什么反应。我问她:“你的好朋友这样对你,你有什么感受?”我女儿回答:“不开心。”可一会儿她就忘了,又开心地玩起来。问题是我比自己被欺负了还难受。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该怎么做呢?
安安妈
咨询师:你是一个很细心的母亲,对女儿的关切可以理解。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心里有什么,眼睛里就能看到什么。
请注意你最后的描述:“女儿一会儿就忘了,又开心地玩起来,问题是我比自己被欺负了还难受。”在我看来,这件事只是几个小孩子相互交往中经常会发生的状况,谈不上谁欺负谁。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自身缺乏安全感,总是怕孩子吃亏,就会过度解读一些信息,很容易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也很容易把这样的解读传达给我们的孩子。
孩子年纪小,他们受到的来自成人世界的污染也少,因此他们的心灵要开放得多,自由得多,也有弹性得多。孩子是从与父母和伙伴的交往中学习人际交往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经常鼓励和欣赏自己的孩子,要遵守规则,不能出尔反尔,也不能霸道不讲理,发生矛盾要沟通解决。而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只要没有身体损害,大人就不必急于介入其中,要相信孩子有模仿和通过品尝后果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同伴交往必须由他们自己自主地去进行,包括和谁交往,怎么交往。家长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有些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家长过多介入,不仅会让孩子之间的交往不公平,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更重要的是本来孩子在冲突中需要亲自独立去面对的学习,被打断甚至变味了。
你的女儿其实就很不错,她知道挽回朋友需要表示善意,也这样做了,她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分享,而且锲而不舍,虽被拒绝有些不开心,但也没往心里去。这就是孩子,她不会过度解读这样的拒绝,没觉得自己被欺负,一会儿工夫就又开心地玩起来了。虽然她刚表示善意没多久,那两个孩子就回家了,好像没有什么效果,但她表示的善意肯定被玛丽和那个女孩感受到了,也许再过一会儿,也许要不了多久,她们就会成为好朋友。如果女儿的善意被她们误读,她们暂时没有继续成为朋友,以你女儿的友善,她肯定也会找到认同自己、和自己一样友好的朋友。
要想孩子朋友多,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宽容、大度、乐于助人、不恃强凌弱的品质,多给孩子一点正面的引导。和孩子交谈中,多问一些“你今天有没有交到好朋友”、“今天帮助了哪位小朋友”,少提或不提“今天有谁欺负你啦”之类的问题,要知道在生活中,感觉“被欺负”的人,常常是那些吃不得半点“亏”、事事要占先的孩子。而一个不懂得谦让、不能宽以待人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很难成为一个大气的人,也很难成就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