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文章不一定总要端起架子/表情达意不一定“字正腔圆”/我的内心不一定绝对隐私/我的生活不一定一片暗淡/议论文不一定总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记叙文不一定都是做好事、讲奉献/抒情散文不一定都是“啊,我爱你,大自然!”/议中适当抒情是点睛之笔/为议而议、无病呻吟往往适得其反/记叙文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激越也可平淡/散文则重在感悟重在体验——写作本来就是多种多样,小说,诗歌或者寓言/多种文体结合,求新求变才是关键/生活本身就是多彩多姿/只需你一双慧眼……《不一定》——笔者对班级“有氧作文”课外版《随想录》所写序言。
近两年来笔者一直尝试“有氧作文”的训练,现将所得简要介绍:
一、感受外面的世界,感受快乐。有氧作文,“氧”从何来?从生活中来。起先进行课外作文尝试时,学生们并不感兴趣。尽管我有言在先:写好写坏都可出版……打成铅字装订成册,收在作品集《随想录》中,尽管我写了这《不一定》作为序言。学生们却说:“上交作文都不愿写,还写课外作文,这不是增加负担吗?况且作文还这么难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人写。我提议:写写窗外的铁塔吧。你看铁塔之所以参天耸立,是因为它地下是十几米深的混凝土的柱子,这不是“基础”的作用吗?铁塔看上去很高,而接收和发射的只有一两个部件,大多数的部分都是辅助,这不是甘于奉献吗?一周下来,铁塔终于有人写了。有的说:铁塔是由无数的三角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无数的铆钉组成,他们团结互助,各司其责,令人敬佩!有人说:铁塔从下而上逐渐变小,每个零件都不突出自己,而是为共同的事业,默默奉献,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真强啊!就是这样,课外作文的“铁塔”总算树起来了。当有人给我要题目写时,我多么高兴啊!我只划定了范围,余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比如写颜色,学生们的心里立即五彩缤纷了:灰色——天空的灰色是我的心情。今天我的数学考了55分,妈妈的脸一定是灰色的,似乎周围的景色也都是灰色,灰的阴影,挥之不去;紫色——紫色是红色与蓝色的结合,我的心儿飞上了蓝天,于是世界一片绚丽的紫色,家乡小岛上的梧桐花该是我的心情的紫色吧?一片烂漫,这岛如果叫“桐花岛”,它一定不比黄蓉的桃花岛逊色……《随想录》成了竞赛的舞台,成了展示才华的天空。外面的世界就是取之不尽的话题,就是用之不竭的材料,就是作文的“天然氧吧”。
二、感受内心世界,感受快乐。作文其实就是一种宣泄,宣泄你内心的喜怒哀乐;作文就是一种冲动,一种非写不可的冲动;作文就是一种结晶,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结晶;作文是你内心的每一次感动,把感动的东西写出来就是“绝版”,是独一无二的“精品”。新课标中说,“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于是我们的课外作文便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没有题目,没有范围,只有内心世界流淌的小河,它源远流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有的在述说内心的向往:“昨天的昨天,我折了只纸船,把它抛在我永远的前面,我在后面拼命地追赶,想让它成为我的梦之湾,想让它载我去那金塔银山——”他们在描绘复读的苦恼: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我浑身贴满了“复读生”的标签……他们在体察家庭的重负:“父亲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着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他们也有对自己的祝愿:“在这个花样的季节里,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祈祷心的阴影渐渐消逝;祈愿我的每一个季节里都有鲜艳的颜色;祈祷来日化为一棵含羞草,在盛夏的季节里点缀生命的绿色;祈祷那条路不再布满荆棘!”这是多么鲜活的内心独白,这是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一个氛围,说他们想说的话,还有什么作文不能写,什么作文不会写呢!
三、从书本上获取营养。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们的课本都是名家名篇,它们中的一段甚至一句往往都能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灵感。我们的阅读题都是当今名家的美文名段,而我们往往把它们分解成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真是糟蹋了好文章。课外随笔练习的重要内容就是把课内外的名句“仿”进自己的作文中。于是《蒹葭》中的“伊人”化成了自己那难以捉摸的数学成绩,为她奔走,却总得不到她的青睐;《白色鸟》中那只惊鸿,成了我远去的梦,因为我与好朋友分手了。就连课外练习中用“阳光、微笑、眼泪”串成一句话也进入了作文——往日的阳光不再灿烂,我的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微笑,而留给我的只是带着血的眼泪……就是这样,课文中的意境,阅读材料的风格,创新的练习,都没有“逃”过学生们的慧眼,作文能不丰富多彩吗?
四、有氧作文中教师的作用。“写下水作文,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平等和民主”(李镇西语)。“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身”(《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在《随想录》中的每次作文前,我都要写一篇范文,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体会,而不是学生语气的仿写。并写上评语,写上自己认为“得意”的所在,或构思、或句子。下面留下空间任学生评说。起先是一片赞誉,而后是一阵批驳,我的范文成了争鸣的园地,我有时也与他们面对面辩论,在辩论中我暗暗高兴,因为我的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作文课也成了作品评析课,成了写作辅导课。如何抒情?如何衔接?怎样更精彩?同学们各抒己见,当堂改正,提供建议。这时老师绝不可越俎代庖,更不可嘲笑打击,因为这是多么美好的萌芽呀,你忍心让它夭折吗?
新课标重视“以人为本”,自主作文是人文主义的最好体现,提供一个平台,恰恰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供给氧气(养分)——从生活中来的,从观察中来;体现自主——从自己的感悟中来,从自己的冲动中来;品尝快乐——从自己的快乐中品尝快乐。学生在写作中能感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近两年来笔者一直尝试“有氧作文”的训练,现将所得简要介绍:
一、感受外面的世界,感受快乐。有氧作文,“氧”从何来?从生活中来。起先进行课外作文尝试时,学生们并不感兴趣。尽管我有言在先:写好写坏都可出版……打成铅字装订成册,收在作品集《随想录》中,尽管我写了这《不一定》作为序言。学生们却说:“上交作文都不愿写,还写课外作文,这不是增加负担吗?况且作文还这么难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人写。我提议:写写窗外的铁塔吧。你看铁塔之所以参天耸立,是因为它地下是十几米深的混凝土的柱子,这不是“基础”的作用吗?铁塔看上去很高,而接收和发射的只有一两个部件,大多数的部分都是辅助,这不是甘于奉献吗?一周下来,铁塔终于有人写了。有的说:铁塔是由无数的三角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无数的铆钉组成,他们团结互助,各司其责,令人敬佩!有人说:铁塔从下而上逐渐变小,每个零件都不突出自己,而是为共同的事业,默默奉献,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真强啊!就是这样,课外作文的“铁塔”总算树起来了。当有人给我要题目写时,我多么高兴啊!我只划定了范围,余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比如写颜色,学生们的心里立即五彩缤纷了:灰色——天空的灰色是我的心情。今天我的数学考了55分,妈妈的脸一定是灰色的,似乎周围的景色也都是灰色,灰的阴影,挥之不去;紫色——紫色是红色与蓝色的结合,我的心儿飞上了蓝天,于是世界一片绚丽的紫色,家乡小岛上的梧桐花该是我的心情的紫色吧?一片烂漫,这岛如果叫“桐花岛”,它一定不比黄蓉的桃花岛逊色……《随想录》成了竞赛的舞台,成了展示才华的天空。外面的世界就是取之不尽的话题,就是用之不竭的材料,就是作文的“天然氧吧”。
二、感受内心世界,感受快乐。作文其实就是一种宣泄,宣泄你内心的喜怒哀乐;作文就是一种冲动,一种非写不可的冲动;作文就是一种结晶,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结晶;作文是你内心的每一次感动,把感动的东西写出来就是“绝版”,是独一无二的“精品”。新课标中说,“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于是我们的课外作文便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没有题目,没有范围,只有内心世界流淌的小河,它源远流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有的在述说内心的向往:“昨天的昨天,我折了只纸船,把它抛在我永远的前面,我在后面拼命地追赶,想让它成为我的梦之湾,想让它载我去那金塔银山——”他们在描绘复读的苦恼: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我浑身贴满了“复读生”的标签……他们在体察家庭的重负:“父亲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着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他们也有对自己的祝愿:“在这个花样的季节里,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祈祷心的阴影渐渐消逝;祈愿我的每一个季节里都有鲜艳的颜色;祈祷来日化为一棵含羞草,在盛夏的季节里点缀生命的绿色;祈祷那条路不再布满荆棘!”这是多么鲜活的内心独白,这是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一个氛围,说他们想说的话,还有什么作文不能写,什么作文不会写呢!
三、从书本上获取营养。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我们的课本都是名家名篇,它们中的一段甚至一句往往都能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灵感。我们的阅读题都是当今名家的美文名段,而我们往往把它们分解成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真是糟蹋了好文章。课外随笔练习的重要内容就是把课内外的名句“仿”进自己的作文中。于是《蒹葭》中的“伊人”化成了自己那难以捉摸的数学成绩,为她奔走,却总得不到她的青睐;《白色鸟》中那只惊鸿,成了我远去的梦,因为我与好朋友分手了。就连课外练习中用“阳光、微笑、眼泪”串成一句话也进入了作文——往日的阳光不再灿烂,我的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微笑,而留给我的只是带着血的眼泪……就是这样,课文中的意境,阅读材料的风格,创新的练习,都没有“逃”过学生们的慧眼,作文能不丰富多彩吗?
四、有氧作文中教师的作用。“写下水作文,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平等和民主”(李镇西语)。“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身”(《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在《随想录》中的每次作文前,我都要写一篇范文,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体会,而不是学生语气的仿写。并写上评语,写上自己认为“得意”的所在,或构思、或句子。下面留下空间任学生评说。起先是一片赞誉,而后是一阵批驳,我的范文成了争鸣的园地,我有时也与他们面对面辩论,在辩论中我暗暗高兴,因为我的学生有了自己的主见。作文课也成了作品评析课,成了写作辅导课。如何抒情?如何衔接?怎样更精彩?同学们各抒己见,当堂改正,提供建议。这时老师绝不可越俎代庖,更不可嘲笑打击,因为这是多么美好的萌芽呀,你忍心让它夭折吗?
新课标重视“以人为本”,自主作文是人文主义的最好体现,提供一个平台,恰恰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供给氧气(养分)——从生活中来的,从观察中来;体现自主——从自己的感悟中来,从自己的冲动中来;品尝快乐——从自己的快乐中品尝快乐。学生在写作中能感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