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模式应用不断渗透,初中的教学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再加上新课程改革模式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初中课程教学中融入校本的内容能够进一步补充当前课程教材方面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能够满足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对于新知识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广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验研究专项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桂教科学(2017)2号(编号:2016JD065)。
由于时代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校本课程已经变成当前中小学教学的重点与创新点,校本课程的内容也并不局限于当地的资源,而是能够通过“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吸收各种优秀资源。当前,中小学已经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并建立了一定的模式,在这样模式下增加“互联网+”的内容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校本课程的应用效果。
一、初中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初中课程本身就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该阶段,运用校本课程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步入初中的学生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能够接受更加多样、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学校在应用校本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相互结合,突出本身课程的特征,更好地提升了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1]。
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个学校都在自己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制作与开发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就当前校本课程在初中教学方面的使用问题,能够看出,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使用者,教师与学校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针对学生,明确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接受程度是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进初中校本课程的内容,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利用其优势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多样的知识。当前,校本课程的应用给初中课程带来了更加趣味性的课程环节,再加上“互联网+”的模式,给课程的氛围能够增添更加活跃的气息,同时也能够改进传统教学中过度局限资源的问题[2]。就教师与学校来说,学生的课程配合情况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选择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教师在既定的教材之外,还积极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输渠道,深化了初中本身的校本课程,以方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校本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选择具有生活化的内容
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阶段能够发现,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上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互关联,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进行课程的延伸,生活化的校本课程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无意识的培养中,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3]。开发出与实际相结合的并具有意义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所以,在该阶段增加“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利用互联网本身信息资源范围广的特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利用校本课程与“互联网+”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比如,香包是初中美术课程的素材,也是庆阳当地的特色,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能够更加方便教师将其素材进行展现,也能够及时的观看到访问当地手工艺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香包的民间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香包设计,使得课程更加具有生活化的气息[4]。
(二)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特有的魅力,才能够使得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接收特征相互契合,从轻松多样的课程内容出发进行知识呈现,给予学生更加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将这样的兴趣变成持久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期间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选择,尊重学生的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能够决定课程的走向,学生的配合程度以及满意程度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到学生本身对于课程的兴趣,并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开发内容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文化根基,初中的校本课程设置也需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期间,需要考虑到让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深入到初中日常的校本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到中国的文化自信。
(四)校本课程内容中特殊性与可开发性
在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需要兼顾到校本课程本身特有的特殊性质,在内容上需要尽可能不与学校规定的教材内容重复,需要具备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校本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性,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除此以外,还需要在开发期间注意到校本课程本身的可开发性,符合课程的教学标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内容选择能够满足深度、探究、实践等多方面因素,具有更加饱满的教学意义。
(五)不局限于当地的教学资源
在开发校本课程初期,大部分初中学校都是按照当地的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但是,当地的资源的有限性将会限制最终的教学效果,假如每所学校都能够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资源共享,就能够拓宽本身的教学内容,实现最初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在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需要最大化落实多元化的特点,吸收各种优秀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不再局限于教师擅长的讲解领域
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时,教师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总是习惯从擅长的角度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来说,课程整体需要有强有力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在不断延伸教师本身对于学科的研究与认识,可以增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要。
三、结语
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丰富其本身的知识结构,还能够提升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该基础上增加“互联网+”的内容,能够利用信息交流的平台模式,充实原本的课程内容,拓展课程整体的知识输入,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特点,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艳.翻转课堂在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知識文库,2020(22):167+169.
[2]潘淑芳,谢开云.地域文化视域下高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安康汉调二黄文化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0(11):22-23.
[3]平昌盛.积极构建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校本课程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20(21):66-67.
[4]张朝辉,张睿.非遗文化校园传承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与探索——以徽县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0,25(21):29-30.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广西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验研究专项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桂教科学(2017)2号(编号:2016JD065)。
由于时代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校本课程已经变成当前中小学教学的重点与创新点,校本课程的内容也并不局限于当地的资源,而是能够通过“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吸收各种优秀资源。当前,中小学已经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并建立了一定的模式,在这样模式下增加“互联网+”的内容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校本课程的应用效果。
一、初中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应用现状及意义
初中课程本身就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该阶段,运用校本课程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步入初中的学生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能够接受更加多样、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学校在应用校本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相互结合,突出本身课程的特征,更好地提升了课程本身的教学效果[1]。
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个学校都在自己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制作与开发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就当前校本课程在初中教学方面的使用问题,能够看出,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使用者,教师与学校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针对学生,明确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接受程度是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进初中校本课程的内容,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利用其优势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多样的知识。当前,校本课程的应用给初中课程带来了更加趣味性的课程环节,再加上“互联网+”的模式,给课程的氛围能够增添更加活跃的气息,同时也能够改进传统教学中过度局限资源的问题[2]。就教师与学校来说,学生的课程配合情况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选择是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教师在既定的教材之外,还积极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输渠道,深化了初中本身的校本课程,以方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校本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选择具有生活化的内容
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阶段能够发现,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上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互关联,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进行课程的延伸,生活化的校本课程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无意识的培养中,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3]。开发出与实际相结合的并具有意义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所以,在该阶段增加“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利用互联网本身信息资源范围广的特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利用校本课程与“互联网+”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比如,香包是初中美术课程的素材,也是庆阳当地的特色,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能够更加方便教师将其素材进行展现,也能够及时的观看到访问当地手工艺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香包的民间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香包设计,使得课程更加具有生活化的气息[4]。
(二)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特有的魅力,才能够使得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接收特征相互契合,从轻松多样的课程内容出发进行知识呈现,给予学生更加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将这样的兴趣变成持久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期间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选择,尊重学生的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能够决定课程的走向,学生的配合程度以及满意程度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到学生本身对于课程的兴趣,并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开发内容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文化根基,初中的校本课程设置也需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期间,需要考虑到让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深入到初中日常的校本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到中国的文化自信。
(四)校本课程内容中特殊性与可开发性
在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需要兼顾到校本课程本身特有的特殊性质,在内容上需要尽可能不与学校规定的教材内容重复,需要具备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校本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性,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除此以外,还需要在开发期间注意到校本课程本身的可开发性,符合课程的教学标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内容选择能够满足深度、探究、实践等多方面因素,具有更加饱满的教学意义。
(五)不局限于当地的教学资源
在开发校本课程初期,大部分初中学校都是按照当地的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但是,当地的资源的有限性将会限制最终的教学效果,假如每所学校都能够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资源共享,就能够拓宽本身的教学内容,实现最初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在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需要最大化落实多元化的特点,吸收各种优秀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不再局限于教师擅长的讲解领域
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时,教师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总是习惯从擅长的角度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来说,课程整体需要有强有力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在不断延伸教师本身对于学科的研究与认识,可以增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要。
三、结语
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丰富其本身的知识结构,还能够提升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该基础上增加“互联网+”的内容,能够利用信息交流的平台模式,充实原本的课程内容,拓展课程整体的知识输入,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特点,进一步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艳.翻转课堂在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知識文库,2020(22):167+169.
[2]潘淑芳,谢开云.地域文化视域下高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安康汉调二黄文化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0(11):22-23.
[3]平昌盛.积极构建以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校本课程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20(21):66-67.
[4]张朝辉,张睿.非遗文化校园传承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与探索——以徽县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0,25(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