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以庆,湖北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独立制片人、高级记者,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主要代表作品有《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儿园》等。《幼儿园》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你个子真是很高,为什么会长这么高呢?”镜头外,提问者笑着问。镜头对面,坐着接受访问的小男孩说:“因为,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这是纪录片《幼儿园》里的一幕。张以庆说,没有人会想得到孩子会这样回答,也许,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
《幼儿园》历时1年的准备、14个月的拍摄、5个月的剪辑。在片子的简介中张以庆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说童年是单纯的,这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
《父母必读》:孩童时期往往被冠以单纯、快乐、清澈等等这样的形容词,非常醉、非常美,《幼儿园》却将人们所熟知的这一切颠覆。如果让您来定义,怎么形容童年?
张以庆:你说颠覆,最先颠覆的其实是我。在幼儿园里的14个月,最初我期待寻求的安静的、纯粹的、理想的、浪漫的童年变得摇摆起来。我发现童年其实非常多元,除了天真,还有天真的丧失,孩子们孤独、冷漠、压抑、承受压力,美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曾经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 警察。”“警察是干什么的?”“警察?交警也可以收蛮多钱。”还有一个孩子说,“钱买不到快乐,也买不到心。”成人世界的明标准、潜规则仿佛早已被孩子窥破。
《父母必读》:多元化的童年,如果用色彩来比喻, 本应该是五彩斑斓的……
张以庆:但是这种斑斓杂色并不让人舒服、欣喜,相反有些刺眼,有些痛心。你看看那个孩子,在幼儿园里总也等不到妈妈,那件穿不上的衣服,那个摞不上的板凳,孩子要独自承担这一切东西;而另一边,五花八门的电视、广告、杂志、网络……不加掩饰的资讯直接撞击着孩子们的生活,他们的思维日渐被媒体影响并左右。一个才几岁的孩子,“9.11”事件、“非典”,“世界杯和中国队”……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懂的。这些重要吗?我不知道。但是让人忧虑的是,当孩子的“内存”都被这些成人的、概念的、外来的资讯占领的时候,本该具有的生命力、创造力、激情、想象力该去往哪里?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父母必读》:很多成年人看《幼儿园》的时候潸然泪下,不再是孩子的观众从里面看见了自己的曾经和现在。
张以庆:看《幼儿园》,你要准备好接受打击,因为每个镜头都是一种隐喻。你看那个一直孤独地一个人坐在空空的教室里的小班学生,他抬头看窗外,他的眼里,是毫无疑问的孤独和自我守望。你以为那个张望窗外的孩子不是你吗?是谁总在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谁在一心憧憬笼子那端的自由?那把椅子,说摞不上就是怎么也摞不上。某些时候,我们就是那个摞不上椅子的孩子,用尽全身力气,却怎么都过不去。这里难道没有我们的影子?后来,我在《幼儿园》的片首写了这样一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审视自己,担负起成年人的责任。”
《父母必读》:但是,其实没有哪个时代的父母像现在这样关注孩子。
张以庆:有一个问题同时提给中国的老师和外国的老师——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中国的老师回答:“爱孩子。”这无可非议,和我们大多数父母的答案是相同的。而西方的老师的答案是:“理解孩子。”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是,我们爱得不准确,爱得功利,爱得畸形。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在孩子面前,我们手足无措。现在的父母很茫然,我们在对待孩子上没有自己的标准,于是只好从众——一件事如果大家都做那就是对的,大家都学钢琴、学心算、学外语,那我的孩子也要学。
《父母必读》:这部片子当然不止是给父母看的,但就父母而言,《幼儿园》的意义在哪里?
张以庆: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正视自己,修正自己。比如,我们可以不让一个4岁的孩子上4个兴趣班,不最晚一个接孩子,不让他独自面对系不上的鞋带、摞不上的椅子,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问一句“你需要帮助吗”,不让他过早接触所谓的潜规则,能够直率而不掩饰地和孩子对话,而不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担负起成年人的责任。
《父母必读》:理想的幼儿园是怎样的?
张以庆:宁静,没有压抑,很释放;需要时有人帮助;自由,宽松,温暖,有机会去做梦。我宁愿再上一次这样的幼儿园。
《父母必读》:找到了吗?
张以庆:我相信时代总是前进的,总会有一个拐弯的时期。
《幼儿园》不仅仅是对短暂童年生活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它在反思这一段生活所承载的成长的意义,这也是《父母必读》关注《幼儿园》的用意所在。
孩子们的成长是缓慢的,缓慢得甚至被我们忽略,而这种被忽略的个性的东西,最终会被记录在他们一生性格的形成之中。
张以庆说,你知道你的孩子怎么样吗?我告诉你,我知道,因为我和孩子们待了14个月。冷静的等待,客观的思考,更多地让我理解了他们。
下一期:敬请关注导演张以庆解读《幼儿园》之人生第一课。
编辑/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