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与构建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时代在满足大学生获取信息、人际沟通等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构建其实现路径成为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时代 媒介素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60-02
  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推动了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的产生,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微时代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旅行、微公益、微课为形式的微传播和微文化,形成全新的以微见长的微生活方式。大学生是微时代最敏锐的感知群体,是微时代最活跃、最具潜力的践行者。一方面,微时代使大学生人际交流更加顺畅,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所需信息,从而使得大学生有了表现个性的平台,对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微时代下媒介“把关人”作用缺位,充斥着很多未经核实的信息,这些信息在裂变式的传播过程中被无限扩大,而大学生还处于知与未知的阶段,他们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认知能力有限,无论好的还是坏的信息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正确接触微媒介,掌握媒介运用能力,提高媒介批判能力,全面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大学生是微时代最敏锐的感知群体,是微时代最活跃、最具潜力的践行者。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正确接触微媒介,掌握媒介运用能力,提高媒介批判能力,全面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微时代新兴媒介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高职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信息接收渠道多元化但主流意识淡化
  微时代大学生更愿意通过快捷方便的移动终端接受各类信息,《第37次中国新媒体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半数人中国人接入互联网,网民6.88亿,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网民6.2亿。在微时代,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建立起各种虚拟社区,这些虚拟社区往往会成为信息传播的发酵器。作为一把双刃剑,“微时代”的到来对主流文化主流意识产生了较强的冲击,每个主体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布者,如果法律不完善加之监管不力,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随意在网上发布各类不良信息等,使得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产生困难,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混乱。
  (二)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但现实沟通能力弱化
  微博、微信等的快速发展,无疑对广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极大的便利,大学生可以便捷地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人际交往,无疑有助于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对于那些不善言辞、较为内向的学生来说,利用微博、微信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自信,有助于他们融入群体中去。“微时代”环境下产生了大量的“宅男”和“宅女”,已经不能不引起高等教育对于“微时代”可能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不良影响的高度警觉。微时代交往的虚拟性往往易于使得大学生深陷其中,忽略真实世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最终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规避“微时代”中可能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发挥其人际交往的有利方面,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自主意识提高但价值判断能力退化
  微时代中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大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类学习资料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对老师的依赖,利用这些媒介可进行自主学习等,无疑有助于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应该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价值多元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独立价值的批判能力和选择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本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我们的高等教育做的较差的一个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缺乏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个体只能是无反省的个体,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微时代”中信息获取的便捷等特征无疑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为舒适和便利,但同时也在逐渐削弱大学生的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大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在不断地缩短,创新的运用也逐渐增多,人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从而学会更好的生存。莱恩·马特斯曼在1964年提出了“媒介素养是终身教育”的观点,意在说明提升自身媒介素养需要个体进行终身学习。大学生终身学习是指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拥有对待学习所应持有的态度,而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单纯地获取己有的文化知识,还在于不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提升,促进个人的持续不断发展。因此,在终身学习目标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培育,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利用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角色向主动的学习者转变,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改造自我,从而学会更好地生存。
  (二)有助于大学生抵制不良文化渗透
  网络媒介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消解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国界,使媒介成为展示多元文化主义及多元思想观念进行碰撞的平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使用互联网。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传播范围广、信息获取方便及时,使大学生与媒介接触越来越频繁。因此,西方消极、不良文化利用网络进行渗透,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网络成为消极负面思想传播扩散的温床和土壤。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培育,可以使学生在媒介接触媒介的过程中提高自制能力,提升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有效发挥正面信息的积极作用,拒绝负面不良信息的消极作用,最终防止不良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渗透。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
  在信息时代,大学生被媒介信息包围着,媒介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表达情感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培养,一方面,能使大学生有效利用媒介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有选择地接收信息,避免不加辨别地照单全收,从而建立健全完整人格,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了解媒介知识、掌握媒介技能是微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大学生参与媒介互动、自由表达个人见解、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学生需要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更好地由学生身份转变为社会人身份,有效抵制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个体健康全面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路径
  (一)政府:完善媒介监管
  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法律法规的调控作用,使媒体对国家重大事件的报道有法律保障,从而有利于减少媒体失语现象,在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同时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其次,要搭建好开放性互动平台,为民意宣泄提供渠道。在政民互动中提高网民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需要让多元网络观点启发民众理性思考,通过合理沟通舒缓和解决人们的认识困境,避免矛盾在网络上激化;再次,要正确处理公民网络监督权与其他公民权利冲突。网络监督很容易侵害到其他公民权利,因此,尊重和保护私权利是网络监督的界限,权利冲突发生时,需要进行权利权衡,比较各种权益大小,优先保护更重要的权利,适当限制与其相冲突的权利。
  (二)从业者:增强行业自律
  增强责任意识。媒介从业者要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由于我国媒介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媒介从业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或完成工作任务,不惜损害自身或媒介的整体信誉捏造虚假新闻,报道有偿新闻,致使新闻行业的形象与媒介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受到贬低。他们新闻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自我提升,有利于自身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杜绝虚假新闻与有偿新闻。全面客观真实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要以人为本,体现理解与关怀,做到以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为核心。
  发挥其喉舌功能。重视新闻时政节目,将新闻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传递给受众。做到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不片面、不夸大、不隐瞒;对与百姓利益相关的大小事情,认真、负责,为社会提供一个健康的媒体环境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政治经济与民主发展。重视社会公益活动,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媒介开展和参与适量的公益活动,有助于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和谐性。
  加强自我约束。遵从法律法规,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自觉。做到正确引导公众认知真相,减少他们的误解与指责,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及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受众提供健康的媒介信息,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与健康文化。在坚守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底线基础上,为新时代的观众提供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媒介技术几乎无所不能地全天候提供全方位的大众媒介信息,毫无限制地满足媒介受众的视听感官需要,因此媒介从业人员在此时显得尤为关键。媒介从业人员要充分认识并强化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当好信息把关人。
  (三)高校:加强思想引领
  面对复杂变幻的媒介信息洪流,作为走在信息前沿的各大高校,应当担任新媒体引领者的角色,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微媒介。同时,髙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使其成为一口新兴学科,有效防治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髙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善于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做到思想引领、舆情引领、平台引领和技术引领,要做好“线上”疏导与管理,强化青年学生的网德意识,“线下”面对面地与大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鼓励大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实现他们火热的青春梦。充分发挥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等优势,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有用人才
  (四)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大学生是媒介素养培育的主体,必须切实加大大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力度,提高媒介意识,提升媒介技能,塑造媒介习惯,送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才能有效应对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媒介信息的泛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日常的媒介实践参与体验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媒介技能,掌握参与媒介互动、制作媒介信息、甄别媒介信息,积累相关经验,提升利用媒介为个人工作、生活服务的方法和能为,也要正确地分析、判断媒介信息,形成正确的媒介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国伟,阎高程.“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
  [2]冯恩大.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世界无处不存在竞争,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要生存发展,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学会竞争。所以,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有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就我从事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机遇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每学期初,教师就应该有目的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逐渐到来,这一时代的到来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同样如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深入,我国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想要使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就必须对其进行强化与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继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文章主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以达到构建学生主体,发展学习主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 主体参与    主体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态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真正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参与的内涵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生动、创造性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韦宾先生在2003年第11期《美术观察》上发表文章,对《历代名画记》中所收录的顾恺之的三篇论文是否系顾恺之所作提出了怀疑:“《论画》的内容主要是对一些画中人物的描述,其
期刊
背景与目的 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被推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可降低局部复发但对远处转移无效.所以加强系统治疗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的必要措施.本研究旨在评价奥沙
摘 要:本文在探讨在目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在多元化教学环境、师生课堂角色重新分配及过程式教学评价的等需要的冲击下,正逐步向多模态互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特性进行课程设计,旨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多模态互动的具体应用实践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模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  一、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无论是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歌唱者与观众心与心的表达,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感来进行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无一不具有较好的歌唱技术技巧,技术对于歌唱艺术而言,的确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基础。“情”则是声乐艺术的“灵魂”,音乐作品若缺少了“灵魂”,即感情,只能是音符的堆积,也就毫无任何欣赏价值。因此“声”与“情”二者之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声”即歌
本研究通过调查山东省土地集约化经营现状和做法,指出了其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建立了山东省土地集约化经营监管平台,且平台实现了对山东省各地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