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k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35-01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谈论过了,现在在这里再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想。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美育作为全面教育的内容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并驾齐驱,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具有独特的功能。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用美的形象去感染,用美的情感去熏陶,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就可以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滋润青少年的心灵,净化青少年的情思,陶冶青少年的性情,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美育既和各科的教育都有着亲密的关系,美育一旦渗透到各科教学,将会增强各科教学的魅力,促进教学艺术化,语文教育在进行美育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材来说,文学作品占据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可以说都是古今中外名作的荟萃。从内容来看,思想博大精深,情感丰富贴切,形象生动多彩,好像生活的百科全书。从形式看,新颖活泼,小巧玲珑,应有尽有。从风格看,质朴美、华丽美、直露美、含蓄美、形象美、哲理美、空灵美,丰富多彩,无所不有,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美的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美的迷宫,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实在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天职,一旦有了这种认识,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扉,于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有了保证。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一般包括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趣,学习美的语言,领略美的形式,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荟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许多心灵美的光辉形象。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的东西,他们的思想行为,大多是高尚的、进步的,与正义和真理联系在一起的,使人崇敬,使人向往。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这些课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因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产生共鸣,能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作为榜样,去追求美的心灵,做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情趣的人。除了正面形象外,即使反面人物的身上,也同样能受到美的教育,葛朗台虚伪、凶狠、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夏洛克极端贪婪、冷酷、残暴的阶级本质,由于作家对这些社会渣滓从本质上进行了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也就表示了自己理想的美。在教学中,对这些反面形象的分析过程,其本身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过程。是那些丑恶的东西与美好的东西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学生从感性直观里获得了一种判断的能力,产生爱美憎丑、从善弃恶的心理欲望,从而也就培养了他们健康美好的感情,使他们成为心灵美的人。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课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展示的艺术美及其以艺术形式所在现的社会美、自然美,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材料。一般来说,不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精心设计传达美的方式方法。如抒情散文,宜创造传情的感染气氛陶冶学生;记叙文,可借助光彩照人的形象激励学生;写景文,可借助开阔幽邃的意境开拓学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不可能有文学作品,从这角度看,学习美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无论诗歌、小说、散文、喜剧,作家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在语言上下功夫,创造最美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语言的凝练美、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整齐美和语言的形象美这几个方面入手。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样开头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里,语言平仄的变化,音调的扬抑,句式的反复以及句末“了”字的运用,化平易为神奇,将作者热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喜悦,表现得何等真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丰富多彩的,但和专门的美育比较起来,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首先,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具有从属性。专门的审美教育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可见、可触、有感,而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活动主要是借助纸上的语言进行的,需要学生感知语言,通过自身的思维想象,才能将语言化为眼前的形象和画面,才能感受作品的形象美、情思美。其次,语文教育的美育具有情感性。语文教育中的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总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去设计教学过程,去疏导审美方向,去增强审美效果,在这个过程之中,美育就加进了教师的情感。譬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注目于絢丽多彩的描写,对那些平实的记叙和简洁的述说,则缺乏敏感,难以领略其间蕴含的真情实感;他们对于优美的词句爱如之宝,对那些平淡无奇却凝聚了炉火纯青功力的词句,却视而不见、不以为然。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批事入情”、“批文入情”,感受文章的内在美。最后,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还有渗透性。如前所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具有从属性的,正因为这种从属性派生了审美活动的另一特点:渗透性。渗透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渗透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渗透于文学形象意境的欣赏之中,渗透于教师的形象板书之中。渗透性,意味着美育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正像是春雨润物那样,“潜入夜”、“细无声”。
  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处处透露着美感,学生在学习中处处能感受到美,那样,就真的做到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了。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高中英语教师所直面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如何提升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便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师新课程执行力,以稳步推进英语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执行力;课程改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2-01  一、引言
期刊
【摘要】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材料、自由结伴、共享交流……这些,证明区域活动是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好途径,是幼儿园当前教育纲要精神与理念的具体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期刊
【摘要】新课改后,语文教材对古诗文的编排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与培养也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则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依据这些,我们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导课就是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目标和能力要求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我把古诗文的导课设计分为:提纲导课、情境导课、设疑导课和论世导课。其实,导课也是一种艺术。作为教师,需要潜心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古诗文; 导课艺术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不能再只老师在讲台之上满头大汗,口干舌燥的说教,学生在课堂之上盲目的、被动的接受,或者就不接受。语文课要上好,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习,改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这时候,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抓好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习惯;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经典诵读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以“经典诵读”为办学特色,对经典诵读在理论、内涵、操作等层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经典诵读活动涵养学生底蕴、丰厚人文生活,以经典诵读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经典诵读; 特色;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7-02  “经典”是一个民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39-0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2000多年前的孔夫子看来,学习本应是一件很愉悦、很快乐的事情,这样一种思想认识就是在今天,我觉得也没有过时,但现实的情况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科技和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这个本应重视学习的时代,学习反倒成
期刊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比较弱,他们在数学问题解决时常见的错误是(数量)关系感知错误、图式提取错误、计算错误和思维定势错误。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采用书面测验、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一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对数学问题的感知理解、数学知识经验、数字运算工作记忆广度和数学应用题认知结构等。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期刊
【摘要】未来的世界是经济实力竞争的世界,是文化教育竞争的世界,是科技竞争的世界,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世界,而这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口素质的竞争。要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我认为应到以下几点:一、跳出传统观察,认清当代竞争意识。二、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三、鼓励是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法宝。  【关键词】鼓励;引导;潜移默化;竞争【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45-0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44-01  “要积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每天户外活动不得少于三小时……”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力创造艺术课间户外活动环境,积极开展课间户外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创设活动环境  1.活动场所是学生活动必备的室间条件。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笔者充分开辟了空间、地面、角落等做为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