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常人看来,思想品德课堂是枯燥抽象、空洞无聊的,我们想要思想品德课堂取得实效,那就需要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愿意上思想品德课,并自觉在生活中努力做到知行结合。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实践中,恰当运用行知思想,尽量使自身的教学方式一些、灵活一些、实效一些,使学生的体验更深一点、动力更强一点、导向更正一点、行动更多一点,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六年小学是一个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行者,“行”是关键点,若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若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一、加强创新,丰富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上上, 教学一般只注重书本上的思想品德理论教育。但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 只是理论的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效果不大。毕竟,道德的培养和构建是慢慢潜移默化的,是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的, 而不是看他的学习成绩有多优秀。所以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 更应该注重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以及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平安回家》一课中, 老师就可以通过利用在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而且还可以列举在自己学校周围上下学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交通情况。如学生在回家的路上, 要怎么保证自己的安全,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对红路灯以及过马路时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从中也懂得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使学生更加注重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此为, 还可以为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交通事故的资料,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从而提高自我的保护意思, 自觉遵守各种交通法规。同时, 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交管人员来给学生讲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这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常常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空间多向交互,营造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
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在小组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完成课堂任务,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从而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内化为正确的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是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并转化为行动,但若是采用课堂辩论的开放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通过课堂上激烈的辩论,既完成了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思品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思想品课自然受欢迎了。
四、践行知行合一,日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开展志愿者活动是学生对实践活动深入进行以及思考的良好途径,无偿打扫卫生,宣传环保、低碳生活:到敬老院为老人送去爱心与关注、注入活力,寄托哀思;植树等活动,均是对素质教育的体现。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参加,收获快乐,在奉献中体会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對他们未来远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如春风化雨,在无声处滋润着小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真心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芽都茁壮成长!
六年小学是一个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行者,“行”是关键点,若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若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
一、加强创新,丰富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上上, 教学一般只注重书本上的思想品德理论教育。但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 只是理论的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效果不大。毕竟,道德的培养和构建是慢慢潜移默化的,是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的, 而不是看他的学习成绩有多优秀。所以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 更应该注重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以及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平安回家》一课中, 老师就可以通过利用在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而且还可以列举在自己学校周围上下学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交通情况。如学生在回家的路上, 要怎么保证自己的安全,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对红路灯以及过马路时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从中也懂得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使学生更加注重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此为, 还可以为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交通事故的资料,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从而提高自我的保护意思, 自觉遵守各种交通法规。同时, 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交管人员来给学生讲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这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常常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空间多向交互,营造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
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在小组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完成课堂任务,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从而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内化为正确的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是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并转化为行动,但若是采用课堂辩论的开放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通过课堂上激烈的辩论,既完成了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思品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思想品课自然受欢迎了。
四、践行知行合一,日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开展志愿者活动是学生对实践活动深入进行以及思考的良好途径,无偿打扫卫生,宣传环保、低碳生活:到敬老院为老人送去爱心与关注、注入活力,寄托哀思;植树等活动,均是对素质教育的体现。学生志愿者们积极参加,收获快乐,在奉献中体会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對他们未来远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如春风化雨,在无声处滋润着小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真心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芽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