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Q上有家长问我:
老师,如果孩子开始讨厌自己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
我儿子今天又回来告诉我,班主任在班上向所有同学说他的作文没有写好。本周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他写了他想通过当发明家能挣很多钱,然后买个大别墅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
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而且同学也跟着起哄,所以他很气愤!
他以前回来说这些我都会告诉他,每个老师爱你们的方式不一样,可能会比较严厉,但是他们都是爱你们的!
但是这个方法越来越没有用了,孩子长大了,很多东西他们用眼睛看得到的……
我看了家长的话,心情很复杂。我自己是老师,深知这个行业的种种辛苦,而社会上对于这个高付出的行业却满腹牢骚,看看网络上的各种极端言论就可见一斑。这其中有一些是制度的问题,比如入学难、教育资源不公等,这个与我等无关。但是,确实也有一些老师的做法有问题,我不是想指责什么师德啊,什么高大上而空旷的话题,我只想说,我们的老师,特别需要一些踏实有效的心理健康培训和情绪管理培训。
我从文字描述里感觉这个孩子的作文可能存在比较空洞的问题,应该不是文质皆美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心愿也显得不“高大上”,他的愿望首先是当发明家(不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是去赚钱买别墅),其次是赚钱(只想着自己一家人享福)。总体而言,貌似都充满了拜金和利己的元素。
我觉得拜金和利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个社会都以成败论英雄,甚至婚恋成功与否大多是房子、车子、票子的PK,我们就更没法要求孩子闲云野鹤,超然物外。况且谈钱是应该的,读书人总以清高为上,我们津津乐道许多人两袖清风而内心高洁,一脸菜色而内心丰富,其实,如果能够兼得又有何不可?至于利己,“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只要不是“损人利己”即可。搞发明创造来“利人利己”,这是双赢的事情,自然是应该鼓励的。
在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我们看待孩子、看待世界都要有“多元”的基本态度,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孩子也当各具特色。我知道,写“心愿”这个单元的作文,比较好的立意是精神层面的“心愿”,比如:我要去山区支教,让那里的孩子都能读书;我要有一支仙棒,一点就让盲童重见光明;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护环境,让我们生活在绿色生态环境中;我想看见一场大雪;我希望爸爸妈妈不再吵架了等等。
但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同,认识层面不同,所以写作文的层次有差别,在“心愿”这个单元,我跟孩子们分享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用来讨论心愿有无高低之分。
这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孩子们很快便明白了:人的需要从低层级往高层级发展,较低层级满足了,就转向去获得高一层级的满足。
我们的心愿分布在各个层次,有的在温饱阶段:赚钱、美食、数钱数到手抽筋;有的在高一级层次:得到爱和尊重,比如希望爸妈不再吵架,别离婚;有的心愿到了最高一级: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尽量造福他人,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比如环保和帮助盲童。
我们全班的讨论结果是:心愿无高低之分,只要不违法,都是可以的。总结时,我跟孩子们说:我希望他们完成了较低层级的“心愿”后,就定一个高层级的“心愿”,这样,最后就会物质、精神双丰收。
我也提醒孩子:就写作文而言,我希望尽量有精神层面的愿望,这是为了符合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的需要——注重精神修养,这也是作文评改的习惯,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要写道理,文章得有点儿略微拿得出手的主题。
所以,虽然我也认为“心愿”仅仅是赚钱买别墅不算“高大上”,但是我也认可有部分孩子的认识高度尚在“温饱阶段”,只要自食其力,也无不可。只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了“标准答案”,所以给了孩子相同的生长方向。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反省的。
另外,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从这个表达来看,老师的话里有话,我估计可能是:你(成绩这么差)还想买别墅,作业都没写“伸展”(编者注:四川方言,挺好的意思),考中学都恼火,还要当发明家,哼,痴人说梦!
我想: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了用“分数”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其实放眼看去,社会上许多人才未必是读书时最优秀的人,复读、补考、挂科的名人比比皆是。所以,不能说现在成绩不好,将来就当不了发明家,我们要以宽容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
退一万步说,这孩子即使跟发明家一点儿不沾边,也没必要打击他的自信心,如此嘲讽和任由班上孩子嘲笑他。
对于老师来说,当着全班的面嘲讽学生几句,不是大事儿,在学校里此情此景比比皆是。只是,我还是坚持:不当如此,应该给孩子正向的鼓励,即使是批评,也当正向。
我上课如果使用某个孩子的作文来作为“问题作文”的范例,念作文之前就会强调:不允许打听这是谁的作文,我们只看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只存在于这个同学身上,我们都当引以为戒。念了作文,即使“问题”再多,我也一定会“鸡蛋里挑骨头”,找个优点来作为总结,并明确表示:这个孩子这么灵醒,下次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在课堂内外,任何时候,如果有孩子嘲讽、起哄其他同学蠢笨,我都要花时间来调整,明确表示:我希望我们班没有冷嘲热讽,我不这么对待你们,你们也不应这么对待同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跟孩子们说,耶稣经过一个村子,看见众人要用石头砸死一个罪人,耶稣说:“如果你们反省自己,都没有罪过、错误,那么,你们可以砸下手中的石头……”我跟孩子们总结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嘲讽不能帮助他人改正过错,反而容易激发人际关系矛盾,增加别人内心的痛苦,可算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班不需要。”
说起来,这件事儿不大。说它不大,不是说它对孩子的伤害小,认为无非是一句嘲讽罢了。说它不大,是因为无论在老师,还是在家长身上,说点儿类似的话实在是家常便饭。所以,我们的孩子看起来锦衣玉食,实际上常常生活在精神的枪林弹雨中。 但是,老师也很冤枉,因为老师来自各个家庭,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如果原生家庭中有较多的冷漠、指责、刀子嘴,那么老师也容易沿用这套负面评价体系。我在学校里见多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却情绪管理不善的人,虽然公而忘私,为了工作无私付出,但是常常会得到孩子们背地里暗暗地咒骂。这边厢,老师一肚子委屈,觉得孩子们是“白眼狼”;那边厢,孩子们祈愿自己最好不在这样的“名师”手下过活。而我们的社会关注、教育制度并不能真正给予老师这方面的帮助(所有的帮助都集中在“分数”上面)。
所以,一声叹息,此问貌似无解。
我思忖了一天,想着:山不过来,我过去吧。
我给家长回复说:
——在学校、社会上,像这样以负面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人比比皆是。治标之法是每一次都理解孩子,陪伴他度过心情低落的时光。
这是第一步。孩子内心受伤了,回到家,家长要表示理解和关心,不能数落他:“被骂了两句有啥子嘛,男子汉,这么小气!”也许对大人,这是芝麻小事儿,哪有自己在公司里被骂了之后,奖金被扣两万这么重要。但是,对于孩子,这就是塌下来了半边天,得蹲下来理解他、关心他,陪他一起与愤怒、沮丧等情绪共处,处一会儿,处好了,自己消散了,再送别这些情绪。所以,也不能盲目转移注意力:“走,去欢乐谷耍,耍一会儿就搞忘了。”忽略情绪,当它不存在,并非上策。
——可以对他说老师是爱他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表达方式可能欠妥,要宽容,而且以后还会遇到这样的人,就当是先训练自己吧,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先深呼吸,把各种惩罚和嘲笑都接过来;然后,当有自由时间时,画画、运动,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
这是第二步。让孩子在风暴中学习调整情绪,学习解决问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学会在矛盾中生存。反正以后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现在就先练习,躲是躲不了一辈子的。
所以,孩子要学习一些察言观色的本领,学习在狂风中不当出头鸟的本领,学习在风暴中心,用什么态度可以“全身而退”的本领:因为好嘲讽和发脾气的人往往好面子,不容许被冒犯。所以,在他发脾气时,尽量表现合作,以便尽快过关,如果对着干,往往“小事化大”,半天没法收场。而且,这种发脾气的人,在发作时,“理智”休眠,(不成熟的)“情绪”接管整个人,你这会儿跟他理论,不是白费劲儿吗?况且,他的“三观”跟你的“三观”很可能非常不对接,“道不同”还谋什么呢?大家无非求同存异罢了,不必非得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去拧对方认为他正确的观念,尤其在对方“火山爆发”时。
——治本之法是:家里的抚养人宽厚平和,不嘲笑、挖苦、呵斥,给孩子支持和爱,给他奠定强大的心理基础,让他可以面对风雨,或笑对风雨。
这个,“以不变(的稳定情绪)应万变”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不变”来自于情绪稳定、温暖的父母,强大的耐挫能力生自宽厚、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如果孩子真的很厌恶一个老师,对学习多少有点儿影响,这是命数,如果实在担心,就在课外找个靠谱的,最重要的是,一定是个温和鼓励型的老师来略作弥补,前提是不增加负担,且孩子愿意。
这点儿很无奈,但是也没办法,遇到什么老师是运气。我见过许多老师,其中绝大部分有一颗好心,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但是,说到熟谙儿童心理学和情绪管理基本理念,就各不相同了。如果说人群中情绪稳定、温暖、正向的人只占三分之一,那么老师群体也是如此,因为,老师也没得到什么额外的有效培训,所以比值不会比普通人群高。
老师,如果孩子开始讨厌自己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
我儿子今天又回来告诉我,班主任在班上向所有同学说他的作文没有写好。本周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他写了他想通过当发明家能挣很多钱,然后买个大别墅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
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而且同学也跟着起哄,所以他很气愤!
他以前回来说这些我都会告诉他,每个老师爱你们的方式不一样,可能会比较严厉,但是他们都是爱你们的!
但是这个方法越来越没有用了,孩子长大了,很多东西他们用眼睛看得到的……
我看了家长的话,心情很复杂。我自己是老师,深知这个行业的种种辛苦,而社会上对于这个高付出的行业却满腹牢骚,看看网络上的各种极端言论就可见一斑。这其中有一些是制度的问题,比如入学难、教育资源不公等,这个与我等无关。但是,确实也有一些老师的做法有问题,我不是想指责什么师德啊,什么高大上而空旷的话题,我只想说,我们的老师,特别需要一些踏实有效的心理健康培训和情绪管理培训。
我从文字描述里感觉这个孩子的作文可能存在比较空洞的问题,应该不是文质皆美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心愿也显得不“高大上”,他的愿望首先是当发明家(不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是去赚钱买别墅),其次是赚钱(只想着自己一家人享福)。总体而言,貌似都充满了拜金和利己的元素。
我觉得拜金和利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个社会都以成败论英雄,甚至婚恋成功与否大多是房子、车子、票子的PK,我们就更没法要求孩子闲云野鹤,超然物外。况且谈钱是应该的,读书人总以清高为上,我们津津乐道许多人两袖清风而内心高洁,一脸菜色而内心丰富,其实,如果能够兼得又有何不可?至于利己,“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只要不是“损人利己”即可。搞发明创造来“利人利己”,这是双赢的事情,自然是应该鼓励的。
在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我们看待孩子、看待世界都要有“多元”的基本态度,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孩子也当各具特色。我知道,写“心愿”这个单元的作文,比较好的立意是精神层面的“心愿”,比如:我要去山区支教,让那里的孩子都能读书;我要有一支仙棒,一点就让盲童重见光明;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护环境,让我们生活在绿色生态环境中;我想看见一场大雪;我希望爸爸妈妈不再吵架了等等。
但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同,认识层面不同,所以写作文的层次有差别,在“心愿”这个单元,我跟孩子们分享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用来讨论心愿有无高低之分。
这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孩子们很快便明白了:人的需要从低层级往高层级发展,较低层级满足了,就转向去获得高一层级的满足。
我们的心愿分布在各个层次,有的在温饱阶段:赚钱、美食、数钱数到手抽筋;有的在高一级层次:得到爱和尊重,比如希望爸妈不再吵架,别离婚;有的心愿到了最高一级: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尽量造福他人,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比如环保和帮助盲童。
我们全班的讨论结果是:心愿无高低之分,只要不违法,都是可以的。总结时,我跟孩子们说:我希望他们完成了较低层级的“心愿”后,就定一个高层级的“心愿”,这样,最后就会物质、精神双丰收。
我也提醒孩子:就写作文而言,我希望尽量有精神层面的愿望,这是为了符合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的需要——注重精神修养,这也是作文评改的习惯,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要写道理,文章得有点儿略微拿得出手的主题。
所以,虽然我也认为“心愿”仅仅是赚钱买别墅不算“高大上”,但是我也认可有部分孩子的认识高度尚在“温饱阶段”,只要自食其力,也无不可。只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了“标准答案”,所以给了孩子相同的生长方向。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反省的。
另外,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从这个表达来看,老师的话里有话,我估计可能是:你(成绩这么差)还想买别墅,作业都没写“伸展”(编者注:四川方言,挺好的意思),考中学都恼火,还要当发明家,哼,痴人说梦!
我想: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了用“分数”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其实放眼看去,社会上许多人才未必是读书时最优秀的人,复读、补考、挂科的名人比比皆是。所以,不能说现在成绩不好,将来就当不了发明家,我们要以宽容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
退一万步说,这孩子即使跟发明家一点儿不沾边,也没必要打击他的自信心,如此嘲讽和任由班上孩子嘲笑他。
对于老师来说,当着全班的面嘲讽学生几句,不是大事儿,在学校里此情此景比比皆是。只是,我还是坚持:不当如此,应该给孩子正向的鼓励,即使是批评,也当正向。
我上课如果使用某个孩子的作文来作为“问题作文”的范例,念作文之前就会强调:不允许打听这是谁的作文,我们只看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只存在于这个同学身上,我们都当引以为戒。念了作文,即使“问题”再多,我也一定会“鸡蛋里挑骨头”,找个优点来作为总结,并明确表示:这个孩子这么灵醒,下次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在课堂内外,任何时候,如果有孩子嘲讽、起哄其他同学蠢笨,我都要花时间来调整,明确表示:我希望我们班没有冷嘲热讽,我不这么对待你们,你们也不应这么对待同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跟孩子们说,耶稣经过一个村子,看见众人要用石头砸死一个罪人,耶稣说:“如果你们反省自己,都没有罪过、错误,那么,你们可以砸下手中的石头……”我跟孩子们总结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嘲讽不能帮助他人改正过错,反而容易激发人际关系矛盾,增加别人内心的痛苦,可算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班不需要。”
说起来,这件事儿不大。说它不大,不是说它对孩子的伤害小,认为无非是一句嘲讽罢了。说它不大,是因为无论在老师,还是在家长身上,说点儿类似的话实在是家常便饭。所以,我们的孩子看起来锦衣玉食,实际上常常生活在精神的枪林弹雨中。 但是,老师也很冤枉,因为老师来自各个家庭,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如果原生家庭中有较多的冷漠、指责、刀子嘴,那么老师也容易沿用这套负面评价体系。我在学校里见多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却情绪管理不善的人,虽然公而忘私,为了工作无私付出,但是常常会得到孩子们背地里暗暗地咒骂。这边厢,老师一肚子委屈,觉得孩子们是“白眼狼”;那边厢,孩子们祈愿自己最好不在这样的“名师”手下过活。而我们的社会关注、教育制度并不能真正给予老师这方面的帮助(所有的帮助都集中在“分数”上面)。
所以,一声叹息,此问貌似无解。
我思忖了一天,想着:山不过来,我过去吧。
我给家长回复说:
——在学校、社会上,像这样以负面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人比比皆是。治标之法是每一次都理解孩子,陪伴他度过心情低落的时光。
这是第一步。孩子内心受伤了,回到家,家长要表示理解和关心,不能数落他:“被骂了两句有啥子嘛,男子汉,这么小气!”也许对大人,这是芝麻小事儿,哪有自己在公司里被骂了之后,奖金被扣两万这么重要。但是,对于孩子,这就是塌下来了半边天,得蹲下来理解他、关心他,陪他一起与愤怒、沮丧等情绪共处,处一会儿,处好了,自己消散了,再送别这些情绪。所以,也不能盲目转移注意力:“走,去欢乐谷耍,耍一会儿就搞忘了。”忽略情绪,当它不存在,并非上策。
——可以对他说老师是爱他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表达方式可能欠妥,要宽容,而且以后还会遇到这样的人,就当是先训练自己吧,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先深呼吸,把各种惩罚和嘲笑都接过来;然后,当有自由时间时,画画、运动,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
这是第二步。让孩子在风暴中学习调整情绪,学习解决问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学会在矛盾中生存。反正以后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现在就先练习,躲是躲不了一辈子的。
所以,孩子要学习一些察言观色的本领,学习在狂风中不当出头鸟的本领,学习在风暴中心,用什么态度可以“全身而退”的本领:因为好嘲讽和发脾气的人往往好面子,不容许被冒犯。所以,在他发脾气时,尽量表现合作,以便尽快过关,如果对着干,往往“小事化大”,半天没法收场。而且,这种发脾气的人,在发作时,“理智”休眠,(不成熟的)“情绪”接管整个人,你这会儿跟他理论,不是白费劲儿吗?况且,他的“三观”跟你的“三观”很可能非常不对接,“道不同”还谋什么呢?大家无非求同存异罢了,不必非得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去拧对方认为他正确的观念,尤其在对方“火山爆发”时。
——治本之法是:家里的抚养人宽厚平和,不嘲笑、挖苦、呵斥,给孩子支持和爱,给他奠定强大的心理基础,让他可以面对风雨,或笑对风雨。
这个,“以不变(的稳定情绪)应万变”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不变”来自于情绪稳定、温暖的父母,强大的耐挫能力生自宽厚、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如果孩子真的很厌恶一个老师,对学习多少有点儿影响,这是命数,如果实在担心,就在课外找个靠谱的,最重要的是,一定是个温和鼓励型的老师来略作弥补,前提是不增加负担,且孩子愿意。
这点儿很无奈,但是也没办法,遇到什么老师是运气。我见过许多老师,其中绝大部分有一颗好心,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但是,说到熟谙儿童心理学和情绪管理基本理念,就各不相同了。如果说人群中情绪稳定、温暖、正向的人只占三分之一,那么老师群体也是如此,因为,老师也没得到什么额外的有效培训,所以比值不会比普通人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