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都被广泛引用到了初中数学课堂上。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的主体也由教师逐步向学生转变,也更加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这就让课堂的教学重点从偏向于知识理论的传授,转变成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从而全方位提升数学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课堂的质量,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立竿见影。PBL教学法正是顺应这种教学目标的、以问题任务为引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多用问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利用好PBL教学法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PBL教学法;初中数学;实验;实践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数学的教学中,PBL教学法依然有其用武之地,如果能够按照PBL的教学思路进行,就可以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一、 PBL教学法特点
1. 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使提出的问题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上,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能过难或者过易,两者都不容易促进思考。
2. 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讲述法的教学出现得较少。学生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授课的方式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而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从而全方位提高思维的活跃度。
3.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等于从“领路人”变成了“引路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
4. 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是像考试成绩一样只注重结果,而是要综合问题解决过程做考量。
二、 初中数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实例
我们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为教学知识点,来探讨PBL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函数的知识点之所以会成为初中数学中的难点,就是因为其抽象的图像和知识体系让学生望而却步,而二次函数相比一次函数只会让知识点更加复杂,因此教学难点也会更多。这就需要从二次函数的认知方向上入手,学生只有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概念,才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次函数就是多项式中只有一个未知自变量,而且最高次幂为2,表达式为y=ax2 bx c(a≠0)。学生初步接触这个表达式,可能会云里雾里,这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帮学生逐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a不能等于0?学生通过观察表达式就可以明白,如果a=0的话,表达式就变成了y=bx c,这个多项式就不存在最高次幂为2的项,这和定义相违背。但是b、c如果等于0就可以满足条件,所以a应该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点。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是不是真的对二次函数一无所知。在经过短暂思考之后,学生会回忆起圆的公式S=πr2,就是以圓的半径为自变量,圆的面积为因变量的二次函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新知识太过害怕,在进行下一步教学时就会事半功倍。
(二) 分组教学,加强交流
如前文所述,PBL教学法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回到二次函数的知识点上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有二次函数的应用。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就会得知,很多利润问题都是二次函数,还有拱桥下的水位问题,由于拱桥形状类似抛物线,所以也可以对应二次函数,这就让学生的思路瞬间被打开,从枯燥的图形和公式,转换到了实际问题上。另外二次函数中由于一定是存在最值问题的,所以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学生平时都喜欢购物,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平时超市购物时计算花钱最少的购买方式,这就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二次函数尽管知识体系复杂,但是也不足为惧了。
(三) 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PBL教学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反思,同时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情况有充分的认知。评价的方式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评价项目构成,这样就可以让评价更加多元化,完善评价体系。
三、 结束语
PBL教学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将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学会”变成“会学”,这样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令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朱玮玮.PBL教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例说[J].亚太教育,2016(6):52,32.
[2]汪秀玲.PBL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4(11):203.
[3]庄惠芬.构建衔接视野下的PBL数学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5(12):46-49.
作者简介: 杜文艳,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 PBL教学法;初中数学;实验;实践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数学的教学中,PBL教学法依然有其用武之地,如果能够按照PBL的教学思路进行,就可以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一、 PBL教学法特点
1. 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使提出的问题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上,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能过难或者过易,两者都不容易促进思考。
2. 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讲述法的教学出现得较少。学生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授课的方式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而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从而全方位提高思维的活跃度。
3.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等于从“领路人”变成了“引路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
4. 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是像考试成绩一样只注重结果,而是要综合问题解决过程做考量。
二、 初中数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实例
我们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为教学知识点,来探讨PBL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函数的知识点之所以会成为初中数学中的难点,就是因为其抽象的图像和知识体系让学生望而却步,而二次函数相比一次函数只会让知识点更加复杂,因此教学难点也会更多。这就需要从二次函数的认知方向上入手,学生只有理解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概念,才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次函数就是多项式中只有一个未知自变量,而且最高次幂为2,表达式为y=ax2 bx c(a≠0)。学生初步接触这个表达式,可能会云里雾里,这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帮学生逐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a不能等于0?学生通过观察表达式就可以明白,如果a=0的话,表达式就变成了y=bx c,这个多项式就不存在最高次幂为2的项,这和定义相违背。但是b、c如果等于0就可以满足条件,所以a应该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点。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是不是真的对二次函数一无所知。在经过短暂思考之后,学生会回忆起圆的公式S=πr2,就是以圓的半径为自变量,圆的面积为因变量的二次函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新知识太过害怕,在进行下一步教学时就会事半功倍。
(二) 分组教学,加强交流
如前文所述,PBL教学法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回到二次函数的知识点上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有二次函数的应用。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就会得知,很多利润问题都是二次函数,还有拱桥下的水位问题,由于拱桥形状类似抛物线,所以也可以对应二次函数,这就让学生的思路瞬间被打开,从枯燥的图形和公式,转换到了实际问题上。另外二次函数中由于一定是存在最值问题的,所以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学生平时都喜欢购物,所以可以让学生在平时超市购物时计算花钱最少的购买方式,这就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二次函数尽管知识体系复杂,但是也不足为惧了。
(三) 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PBL教学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反思,同时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情况有充分的认知。评价的方式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评价项目构成,这样就可以让评价更加多元化,完善评价体系。
三、 结束语
PBL教学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将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学会”变成“会学”,这样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令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朱玮玮.PBL教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例说[J].亚太教育,2016(6):52,32.
[2]汪秀玲.PBL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4(11):203.
[3]庄惠芬.构建衔接视野下的PBL数学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5(12):46-49.
作者简介: 杜文艳,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