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5月无锡市胜利幼儿园成为江苏省第四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实施过程中,幼儿园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保障幼儿的发展,并尝试以重点项目为发展主线,推进园所课程游戏化的步伐。关注园所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关注教师的学习与发展,通过转变观念、夯实教研、优化环境、完善课程等,从理念到实践,助推课程游戏化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關键词:转变观念;园本教研;环境改造;园本课程
无锡市胜利幼儿园开办于1988年,是一所老新村配套幼儿园。2017年5月,幼儿园幸运地成为江苏省第四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项目实施以来,在江苏省研究平台的引领带动下,无锡市区各级领导专家的引领、项目园共建中,幼儿园认真落实实施方案,通过转变观念、夯实教研、优化环境、完善课程等,从理念到实践,不断学习、思考、变化、发展。
一、从固化到开放,教师发展专业化推进
在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后,幼儿园充分利用江苏省专项经费,购买专业书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
1.明晰理念反复研读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通知》《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意见》等文件,明确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学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幼儿园改革的第一步支架: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园改革的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等文章。聆听虞永平等专家的讲座,树立课程意识、观察意识,科学解读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将省课程游戏化群内信息,作为第一手学习资料,即时关注、学习、研究并运用于实践。
2.请进走出内化吸收
幼儿园邀请省市专家、领导多次走进胜利幼儿园进行实地督查,具体指导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建设。为了开阔教师视野,幼儿园组织教师走进“北京三义里第一幼儿园”“深圳南山区机关幼儿园”“南京实验幼儿园”“南京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南京中华路幼儿园”等名园参观学习,感悟提升。在专家指引、名园学习中,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成果在分享、传播、创新中内化吸收。
3.共读学习弹性自主
近年来,幼儿园投入经费用于购买各类专业书籍。幼儿园采用人手一册共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高瞻课程起步30天课程计划》等书籍,通过推荐书目集体研读、网络共读,选读书目自主阅读,读书批注等方式,积极营造阅读氛围,努力提升教师的儿童观察与分析能力。让教师的视线从聚焦如何“教”转向儿童如何“学”。
二、从随意到聚焦,园本教研进阶式跟进
以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较为零散,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现在聚焦幼儿园现状、问题,将研究与实践融入教师日常保育教育工作中。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观察反思能力、课程执行能力、课程设计能力。
1.现场教研,针对解决
幼儿园转变传统的教研形式,以“问题”为导向,以“真教研”促幼儿“真”发展,逐步把思维方式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相信幼儿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围绕研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如“现阶段户外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自主用餐餐具的选择与调整”“时间管理之作息时间合理性调查分析”等,通过现场观摩、即时研讨、网络研讨、调查分析、分享交流等方式,让每位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珍视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关注幼儿的多元发展。
2.持续跟踪,深度推进
通过“望闻问切”教研四诊法,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园本教研聚焦问题,更接地气。“望”——入班级,观察活动中幼儿与教师,“闻”——听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问”——聊困惑,了解教师对问题的想法看法;“切”——针对问题开展现场式教研,提出解决思路,同时园本教研同步跟进研究、探讨。聚焦问题的园本教研,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幼儿游戏中发生的学习,转向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和材料。
三、从单一到多元,学习环境适宜性改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功能丰富的环境,能促进幼儿多种方式学习,满足他们学习、体验、探索等多方面的需求。幼儿园从室内外环境进行适宜性改造。
1.儿童视角,合理改造
幼儿园从儿童视角出发,向全园幼儿征询改造意见,了解幼儿需求的同时,从安全性、自然性、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出发,对户外环境进行合理性、适宜性改造。如原先大门左侧是个观赏花坛,在保留原有桂花树的基础上,改建为“创美天地”;小班门前的一片地砖地我们采纳孩子们的意见,改建成水池和沙池,满足幼儿玩沙玩水的需求;孩子们想要饲养小动物,我们把原先“花坛式”的种植园地,改建为孩子们喜欢的饲养区,把旁边的水泥空地改造成绿色盎然的种植天地;西操场的塑胶场地已经损坏严重,我们将塑胶场地改成草坪,在草坪上放置攀登架,搭建绳梯、悬吊绳等,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探索、扮演等多种活动,给幼儿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经验。我们以“环境评估:游戏场”的标准为依据,把改造后的户外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自由、创造、挑战的户外游戏场。我们在不同方位的场地提供遮雨棚、材料架、收纳箱。让场地、器械、材料都为幼儿的发展而服务。现在,孩子们能在宽阔、多变的场地上利用丰富的材料尽情地活动、学习和发展。
2.儿童本位,科学规划
幼儿园遵循儿童本位,在室内空间调整时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是否把幼儿园所有的空间最大化还给幼儿?围绕问题,幼儿园进行了排查,列出了一系列低效空间,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了空间改造、调整和利用的探索。一楼教学楼前面新搭建一个玻璃房,成为孩子们的阅读专用室,被孩子们命名为阳光书房;教工餐厅改建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生活体验室”。二楼的教师小会议室改建成为孩子们的“创意美术室”,功能单一的大会议室不再只是教师开会的场所,而成为孩子的游戏天地。教室的空间布局也在随着儿童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以前教室桌椅两边摆,中间留出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方便教师工作、管理。而现在我们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课桌椅进区域,以方便幼儿自主游戏、自选材料,形成每个班级五大基本区域 自然角 走廊角色游戏区域格局,满足幼儿完整经验发展的需要。教室环境也不再是教师的作品展示区,而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三位“教师”。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传递关于我的信息:“我来了”“我吃了几块饼干”“我想玩”“我们共同的约定”“我的调查表”“我的发现”等,成为班级环境的主人。 四、从教材到生活,园本课程生成式建构
课程游戏化非常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以尊重幼儿为前提,追求把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在经历中尝试体验,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经验的提升与发展。为此,幼儿园着力从四个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
1.课程结构整体性架构
幼儿园改变传统的依赖教材的思维定式,摒弃了零散随意的做法,从课程整体规划的角度来架构,使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合理和科学。课程聚焦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体现游戏精神,注重儿童为本的思想。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
2.课程内容生活化选择
“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当下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兴趣倾向、经验水平、可能需要,进而在经历体验中解决问题,满足需要,最终实现生活水平与游戏水平的提升。
课程从“幼儿园生活经历”“社会生活经历”两个维度展开。在“幼儿园生活经历”中,我们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和学习特点,在幼儿园生活中和幼儿共创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让幼儿在班级生活、游戏活动、预设主题活动以及随机生成的学习活动等“生活经历”过程中积累经验、体验情感、习得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获得更多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在“社会生活经历”中,我们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园外生活经历。通过“今日我当家”“社区环保小卫士”等活动进行当家生活体验、社区职业场所体验、爱心公益活动体验等,引导幼儿走进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教育资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我们首先对园内的植物资源进行排查、研讨,形成了棕榈树、桂花树、香樟树等园内资源利用参考图。其次充分挖掘园外自然、社会、人力资源,形成了“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资源地图。教师通过对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分析,预设重点活动和核心经验,开展项目研究,用好课程资源。例如,大班教师利用周边资源——家乐福超市,以幼儿提出的 “超市里有什么?”“超市货物的分类?”“我想买什么?”等问题为导向,采用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项目研究进程,通过团体讨论、亲子调查、绘制购物清单等方式,小组学习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帮助幼儿建构超市购物的完整经历。
3.课程实施日常性渗透
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在实施中强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课程实施强调因时、因地、因资源材料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关注一日常规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发展独立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如制定弹性作息制度,在活动中打破原有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时间表,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出发,给幼儿较大的时间自主权,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自行安排活动的次序和时间长度。
4.课程评价过程性导引
幼儿园清晰地认识到过程中的经历和成长更具有价值和长远意义,尝试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向重视过程评价,让评价呈现过程性原则,自然地伴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发展变化进行全方位关怀。引導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如幼儿园将“学习故事”引入园本课程评价体系,让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幼儿的学习,进行分析、解读。通过学习故事的记录与分享,学会用“已知、能知、可以”的思维习惯进行即时回应,突出儿童中心理念,强化过程评价意识,并引导家长参与评价。
關键词:转变观念;园本教研;环境改造;园本课程
无锡市胜利幼儿园开办于1988年,是一所老新村配套幼儿园。2017年5月,幼儿园幸运地成为江苏省第四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项目实施以来,在江苏省研究平台的引领带动下,无锡市区各级领导专家的引领、项目园共建中,幼儿园认真落实实施方案,通过转变观念、夯实教研、优化环境、完善课程等,从理念到实践,不断学习、思考、变化、发展。
一、从固化到开放,教师发展专业化推进
在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后,幼儿园充分利用江苏省专项经费,购买专业书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
1.明晰理念反复研读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通知》《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意见》等文件,明确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学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幼儿园改革的第一步支架: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园改革的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等文章。聆听虞永平等专家的讲座,树立课程意识、观察意识,科学解读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将省课程游戏化群内信息,作为第一手学习资料,即时关注、学习、研究并运用于实践。
2.请进走出内化吸收
幼儿园邀请省市专家、领导多次走进胜利幼儿园进行实地督查,具体指导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建设。为了开阔教师视野,幼儿园组织教师走进“北京三义里第一幼儿园”“深圳南山区机关幼儿园”“南京实验幼儿园”“南京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南京中华路幼儿园”等名园参观学习,感悟提升。在专家指引、名园学习中,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成果在分享、传播、创新中内化吸收。
3.共读学习弹性自主
近年来,幼儿园投入经费用于购买各类专业书籍。幼儿园采用人手一册共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高瞻课程起步30天课程计划》等书籍,通过推荐书目集体研读、网络共读,选读书目自主阅读,读书批注等方式,积极营造阅读氛围,努力提升教师的儿童观察与分析能力。让教师的视线从聚焦如何“教”转向儿童如何“学”。
二、从随意到聚焦,园本教研进阶式跟进
以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较为零散,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现在聚焦幼儿园现状、问题,将研究与实践融入教师日常保育教育工作中。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观察反思能力、课程执行能力、课程设计能力。
1.现场教研,针对解决
幼儿园转变传统的教研形式,以“问题”为导向,以“真教研”促幼儿“真”发展,逐步把思维方式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相信幼儿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围绕研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如“现阶段户外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自主用餐餐具的选择与调整”“时间管理之作息时间合理性调查分析”等,通过现场观摩、即时研讨、网络研讨、调查分析、分享交流等方式,让每位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珍视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关注幼儿的多元发展。
2.持续跟踪,深度推进
通过“望闻问切”教研四诊法,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园本教研聚焦问题,更接地气。“望”——入班级,观察活动中幼儿与教师,“闻”——听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问”——聊困惑,了解教师对问题的想法看法;“切”——针对问题开展现场式教研,提出解决思路,同时园本教研同步跟进研究、探讨。聚焦问题的园本教研,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幼儿游戏中发生的学习,转向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和材料。
三、从单一到多元,学习环境适宜性改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功能丰富的环境,能促进幼儿多种方式学习,满足他们学习、体验、探索等多方面的需求。幼儿园从室内外环境进行适宜性改造。
1.儿童视角,合理改造
幼儿园从儿童视角出发,向全园幼儿征询改造意见,了解幼儿需求的同时,从安全性、自然性、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出发,对户外环境进行合理性、适宜性改造。如原先大门左侧是个观赏花坛,在保留原有桂花树的基础上,改建为“创美天地”;小班门前的一片地砖地我们采纳孩子们的意见,改建成水池和沙池,满足幼儿玩沙玩水的需求;孩子们想要饲养小动物,我们把原先“花坛式”的种植园地,改建为孩子们喜欢的饲养区,把旁边的水泥空地改造成绿色盎然的种植天地;西操场的塑胶场地已经损坏严重,我们将塑胶场地改成草坪,在草坪上放置攀登架,搭建绳梯、悬吊绳等,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探索、扮演等多种活动,给幼儿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经验。我们以“环境评估:游戏场”的标准为依据,把改造后的户外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自由、创造、挑战的户外游戏场。我们在不同方位的场地提供遮雨棚、材料架、收纳箱。让场地、器械、材料都为幼儿的发展而服务。现在,孩子们能在宽阔、多变的场地上利用丰富的材料尽情地活动、学习和发展。
2.儿童本位,科学规划
幼儿园遵循儿童本位,在室内空间调整时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是否把幼儿园所有的空间最大化还给幼儿?围绕问题,幼儿园进行了排查,列出了一系列低效空间,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了空间改造、调整和利用的探索。一楼教学楼前面新搭建一个玻璃房,成为孩子们的阅读专用室,被孩子们命名为阳光书房;教工餐厅改建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生活体验室”。二楼的教师小会议室改建成为孩子们的“创意美术室”,功能单一的大会议室不再只是教师开会的场所,而成为孩子的游戏天地。教室的空间布局也在随着儿童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以前教室桌椅两边摆,中间留出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方便教师工作、管理。而现在我们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课桌椅进区域,以方便幼儿自主游戏、自选材料,形成每个班级五大基本区域 自然角 走廊角色游戏区域格局,满足幼儿完整经验发展的需要。教室环境也不再是教师的作品展示区,而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三位“教师”。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传递关于我的信息:“我来了”“我吃了几块饼干”“我想玩”“我们共同的约定”“我的调查表”“我的发现”等,成为班级环境的主人。 四、从教材到生活,园本课程生成式建构
课程游戏化非常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以尊重幼儿为前提,追求把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孩子的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在经历中尝试体验,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经验的提升与发展。为此,幼儿园着力从四个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
1.课程结构整体性架构
幼儿园改变传统的依赖教材的思维定式,摒弃了零散随意的做法,从课程整体规划的角度来架构,使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合理和科学。课程聚焦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体现游戏精神,注重儿童为本的思想。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
2.课程内容生活化选择
“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当下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兴趣倾向、经验水平、可能需要,进而在经历体验中解决问题,满足需要,最终实现生活水平与游戏水平的提升。
课程从“幼儿园生活经历”“社会生活经历”两个维度展开。在“幼儿园生活经历”中,我们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和学习特点,在幼儿园生活中和幼儿共创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让幼儿在班级生活、游戏活动、预设主题活动以及随机生成的学习活动等“生活经历”过程中积累经验、体验情感、习得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获得更多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在“社会生活经历”中,我们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园外生活经历。通过“今日我当家”“社区环保小卫士”等活动进行当家生活体验、社区职业场所体验、爱心公益活动体验等,引导幼儿走进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教育资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我们首先对园内的植物资源进行排查、研讨,形成了棕榈树、桂花树、香樟树等园内资源利用参考图。其次充分挖掘园外自然、社会、人力资源,形成了“小当家生活经历”课程资源地图。教师通过对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分析,预设重点活动和核心经验,开展项目研究,用好课程资源。例如,大班教师利用周边资源——家乐福超市,以幼儿提出的 “超市里有什么?”“超市货物的分类?”“我想买什么?”等问题为导向,采用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项目研究进程,通过团体讨论、亲子调查、绘制购物清单等方式,小组学习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帮助幼儿建构超市购物的完整经历。
3.课程实施日常性渗透
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在实施中强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课程实施强调因时、因地、因资源材料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关注一日常规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发展独立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如制定弹性作息制度,在活动中打破原有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时间表,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出发,给幼儿较大的时间自主权,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自行安排活动的次序和时间长度。
4.课程评价过程性导引
幼儿园清晰地认识到过程中的经历和成长更具有价值和长远意义,尝试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向重视过程评价,让评价呈现过程性原则,自然地伴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发展变化进行全方位关怀。引導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如幼儿园将“学习故事”引入园本课程评价体系,让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幼儿的学习,进行分析、解读。通过学习故事的记录与分享,学会用“已知、能知、可以”的思维习惯进行即时回应,突出儿童中心理念,强化过程评价意识,并引导家长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