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观察认识了解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我的做法是:
一般小学生在观察一件事物时,经常是不分主次,有时抓住次要的东西看个没完没了,而忽略了主要的东西,这是小学生观察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胜利完成观察任务的影响很大,此时,就需要老师从观察的方法和技能上来加以培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什么”这是学生在观察前应了解的。明确的观察目的是良好观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学生明白、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解决好观察什么的问题。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从某十字路口拍了一段3分钟的录像,课上,我让学生看了这段录像来进行统计,有的统计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数量;有的统计的是卡车、中巴车和小轿车的数量;有的统计的是车和行人的数量,最后,我把这些统计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并问:“这什么同样进行统计,你们的统计却不同?”学生马上回答:“因为我们在统计时的分类不一样。”我立即指出,在做统计时,我们要想清楚自己想统计什么,这样你才会在观察时有目的性。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
观察不细致,这是学生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平常我们也常看到许多学生面对错的题时总免不了喊一声:“哎!我怎么没看见呢?”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在课件中加入了一段伸缩门的动画来引出平行四边形,接着我又用教具演示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这一特性,然后我问:“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折特性有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在哪里?”结果同学们举出了一些例子,但当我问到你刚才有没有看见有这样的例子时,同学们都面面相觑,很明显,在课件中播放伸缩门动画的时候,学生只观察到了整个门的移动,对其中平行四边形格子的变化没有注意。
三、培养学生观察力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时,给每个小组发了六个纸三角形(其中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2个,但大小不同),然后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量出每个三角形中每个角的度数。接着要求学生把这些三角形分类,这时学生会产生疑惑:“到底怎么分呢?”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惑是由于他们没有细细去观察每个三角形中的角是什么角,他们所看到的是这些三角形大小不同、都有三个角、形状不同这种表面现象。此时我要求大家给刚才量出的角注明是什么角。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写完后开始观察,这时同学们才注意到可以按三角形的角来给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很快将这些三角形分成了三类。接着我问:“你们为什么把它们分成三类呢?”学生回答:“第一类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二类三角形中有一角是钝角,第三类三角形中都是锐角。”我根据学生回答顺势给出按角分时的三类三角形的名称。最后我和大家玩了一个猜三角形的游戏,即我挡住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角,让同学们猜这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凭一个直角或钝角可以断定这是什么三角形,而凭一个或两个锐角却无法断定这是什么三角形。我又赶紧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眼前的六个纸三角形,发现原来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只凭一个或两个锐角是无法断定这是什么三角形的。至此,可以说学生已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关于三类三角形按角分时的本质特征,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观察的灵活性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是时,学生由于有前节课一般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得出四条边相加的算法。这时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观察,即两条边一看,学生马上会得出第二种方法,即长×2+宽×2,这时再接着引导学生从相邻两边去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可将长方形的边分成两组,每组一条长和一条宽,并据此得出第三种方法,即(长+宽)×2。虽然三种方法都能算出长方形周长,但显然第三种方法最简单,同时又最深奥。因为只有在理解长方形边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这个算式。以上的教学过程比直接的告诉学生公式,意义要深远的多。首先它锻炼了学生观察的灵活性,其次又进一步巩固了长方形边的特征的认识。
总而言之,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增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思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般小学生在观察一件事物时,经常是不分主次,有时抓住次要的东西看个没完没了,而忽略了主要的东西,这是小学生观察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胜利完成观察任务的影响很大,此时,就需要老师从观察的方法和技能上来加以培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什么”这是学生在观察前应了解的。明确的观察目的是良好观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学生明白、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解决好观察什么的问题。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从某十字路口拍了一段3分钟的录像,课上,我让学生看了这段录像来进行统计,有的统计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数量;有的统计的是卡车、中巴车和小轿车的数量;有的统计的是车和行人的数量,最后,我把这些统计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并问:“这什么同样进行统计,你们的统计却不同?”学生马上回答:“因为我们在统计时的分类不一样。”我立即指出,在做统计时,我们要想清楚自己想统计什么,这样你才会在观察时有目的性。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
观察不细致,这是学生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平常我们也常看到许多学生面对错的题时总免不了喊一声:“哎!我怎么没看见呢?”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我在课件中加入了一段伸缩门的动画来引出平行四边形,接着我又用教具演示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这一特性,然后我问:“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折特性有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在哪里?”结果同学们举出了一些例子,但当我问到你刚才有没有看见有这样的例子时,同学们都面面相觑,很明显,在课件中播放伸缩门动画的时候,学生只观察到了整个门的移动,对其中平行四边形格子的变化没有注意。
三、培养学生观察力事物本质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时,给每个小组发了六个纸三角形(其中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2个,但大小不同),然后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量出每个三角形中每个角的度数。接着要求学生把这些三角形分类,这时学生会产生疑惑:“到底怎么分呢?”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惑是由于他们没有细细去观察每个三角形中的角是什么角,他们所看到的是这些三角形大小不同、都有三个角、形状不同这种表面现象。此时我要求大家给刚才量出的角注明是什么角。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写完后开始观察,这时同学们才注意到可以按三角形的角来给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很快将这些三角形分成了三类。接着我问:“你们为什么把它们分成三类呢?”学生回答:“第一类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二类三角形中有一角是钝角,第三类三角形中都是锐角。”我根据学生回答顺势给出按角分时的三类三角形的名称。最后我和大家玩了一个猜三角形的游戏,即我挡住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角,让同学们猜这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凭一个直角或钝角可以断定这是什么三角形,而凭一个或两个锐角却无法断定这是什么三角形。我又赶紧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眼前的六个纸三角形,发现原来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只凭一个或两个锐角是无法断定这是什么三角形的。至此,可以说学生已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关于三类三角形按角分时的本质特征,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观察的灵活性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是时,学生由于有前节课一般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得出四条边相加的算法。这时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观察,即两条边一看,学生马上会得出第二种方法,即长×2+宽×2,这时再接着引导学生从相邻两边去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可将长方形的边分成两组,每组一条长和一条宽,并据此得出第三种方法,即(长+宽)×2。虽然三种方法都能算出长方形周长,但显然第三种方法最简单,同时又最深奥。因为只有在理解长方形边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这个算式。以上的教学过程比直接的告诉学生公式,意义要深远的多。首先它锻炼了学生观察的灵活性,其次又进一步巩固了长方形边的特征的认识。
总而言之,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增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思维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