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师的范读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l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普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动辄就是“请听录音”,“以机代读”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朗读方式——教师的范读,在课堂上几乎已销声匿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认为教师范读颠覆了师生在朗读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范读常是定出标准,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而其后的读书指导也是围绕自己的范读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就只能围着教师的范读转,剥夺了学生个性化朗读的自由。
  二是认为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失去了读书的自主权。小学生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和超强的模仿心理,只能欣赏老师的范读,模仿老师的范读。因此许多同学在没有研读文本的情况下,却能在老师的范读后声情并茂地将仿读的成果展示出来。此时他们呈现出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仅仅是一种移情,仅仅只是复制了教师的“感”与“悟”。
  三是认为教师的范读随意性较大。老师的范读水平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审视水平都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朗读水平,而教师的朗读水平又是千差万别,“谁教的学生像谁”,这就是范读模式结出的果。
  细细琢磨上面的这些认识,觉得有理有据,教师的范读真的应该退出课堂这块主阵地吗?
  一、范读可传情
  好的范读,如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的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和自己一起对文本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一种语感的直觉,诱发他们感情的冲动。这种感染作用是录音机无法代替的。如《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教师范读可用怀念、沉重、难舍难分的语气分别表现不同的情感内容,通过准确的语音、变化的节奏、不同的语气,一下子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中。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二、范读可释疑
  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与美的熏陶,有时还可代替精讲帮助学生解疑。因为文本中许多语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依靠反复的范读使学生获得语感去“破译”其中的密码。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倒数第二小节:“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小节共两句话,且两句话之间从内容上讲有很大的留白。教学时先按原文范读,再将第一句后的句号改为省略号范读。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展开联想:他们三个坐进车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而为深入理解“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一书后习题作铺垫。
  三、范读可使阅读感受更精确
  语文课标指出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是相对容易达成的朗读目标,但有的课文生词、长句较多,比较难读,这时教师适时的范读,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朗读中的障碍。例如《鼎湖山听泉》一文:15个生字中,有4个后鼻音的字,2个翘舌音的字,很难读准;还有许多难读的词语,如“万籁俱寂、雄浑磅礴、汩汩地、琵琶”等。因此,在教学生字词时,教师适时地范读,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字音。对于文中的长句子,教师的范读,有助于学生掌握长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以及语速、节奏。对文本读得有感情并非易事,它包含了读者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品味,要求读者必须能够把握好文章的基调,找出文章的情感旋律,分析出文章中不同人物的情感、不同景物所描绘的意境,分析出相同句子在文中的情感变化;然后把情感在朗读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不矫揉造作。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情感体验的限制,较难达到这种境地,这时教师优秀的范读顺理成章地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学生在模仿中使自己的阅读感受更趋精确。
  范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敢于范读,范读精彩,彰显的是教师的教学自信。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调 55%的面部表情。教师成功的范读,能充分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也使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获取信息,进而深刻地理解和感知全文。教师读出了情趣,也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
其他文献
插花艺术这门课不但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社会贡献力量.
会计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抓好实践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各高校在实施会计学科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改进设想.
文章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学生重读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现行重读制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修订的必要性.
摘 要: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作于1973年。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分析了《人间乞食图》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以此对张大千作为一个具有文人情怀“职业画家”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情愫以及心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张大千;职业画家;乞食;人间乞食图  一、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  在中国文人传统中,“乞食”一词具有多种含义
名师档案    一年大病,二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1998年定心做教师,2008年获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1998年发了第一块“豆腐干”,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2010年5月,出版“管建刚
教师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画图和读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尽管每天都在备课,但关于备课,其实我们应该有许多追问:诸如备课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语文备课的原点和归宿究竟在哪里?……在层层追问式的批判性思考中,我们逼近的可能是教学的核心,探寻的可能是教学的本质。  一、备课: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又是对学生学习的准备,更是对学生成长的准备  1.备课应是多层次的准备,立体化的建构。  备课应是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乃至学生成长的一种准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