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慢词简介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常用的曲调样式。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以词在58字以下为小令;58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此说也已成为一种习惯的区分,虽不一定拘泥,但可作大致的参考。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张炎《词源》云:“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这一段话,其中有许多唱歌术语,我们已不很能了解,但还可以从此了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为有种种延长引伸、悠扬舒缓、曲折有致、韵味不尽的唱法。慢词的内容细腻深婉,与其长调相配,情感抒发可谓幽深缠绵,荡气回肠。
二、惊鸿一瞥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是柳永慢词的代表作,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描写了杭州的繁华和西湖的秀色。上片侧重写杭州的都会风貌,先点明杭州位置的重要和历史的悠久,然后从市内的“烟柳画桥”写到郊外的钱塘怒涛,又从江上写到市内的繁华富庶。下片前半段写西湖的秀丽风光,先用“清嘉”二字总括湖山之美,再从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等方面对西湖进行细致描画,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为脍炙人口。
三、现状有感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虽然历经巨大发展,掀起过若干次高潮,但与其在封建社会的辉煌程度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如今可谓萧条冷落:写诗者少,关注者寥,更鲜有广为传诵的佳篇名句。最主要的原因,忙碌的生活状态使文化人的闲情雅趣不在;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只有背诵与赏鉴做题,作文不允许写诗歌,使一代代学子失去诗歌创作的能力。总之,生活太快,不需要诗词,尤其是慢词。倒是在流行乐坛,古典诗词不时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但我们对古典诗词的传承还应着眼于教育的改进。
■
示例一:
唐末宋初,诗已发展至令人赞叹的巅峰,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已叫唐人作尽了。宋诗创作要想再创新意,不落窠臼,确实很难。
但智慧的宋代文人们却另辟蹊径,顺应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选择了更便于流传、吟诵、歌咏,更加平民化的词。
于是,宋词便从“诗余”的角落里缓缓站起,在奔涌的文学洪流中屹立,占据半壁江山。
对于唐诗的精华,宋人视若珍宝,非但没有弃之如敝屣,反而加以继承、发展、创新。宋词继承了唐诗丰富多彩的题材,而错落有致的长短句更能跌宕起伏地叙写;宋词继承了唐诗灵活多变的手法,而宋词的随性自然更能使艺术技艺前承后合,浑然一体;宋词继承了朗读的韵律美,而宋词的时缓时急、整散结合更使人醉心;宋词继承了唐诗或细腻、或哀怨、或豪迈的万千情怀,而宋词的张弛有度更能将词人的碧血丹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宋词继承了唐诗变幻莫测的文风,而宋词的包容开放更能使开阔雄浑、清丽活泼、高远广邈、婉约含蓄氤氲于那一阕阕的玲珑玑珠间……
示例二:
只有关注近处无尽的人们,才能使文学走向无穷的远方。
真情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身边,我们常常因好高骛远将它忽略。捕捉人性中的真情,必得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远离了喧嚣,贴近了平凡,于真切细微处体察那动人的情愫,方能抒写人性的至真至美,传唱千古。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即使在死后数年,每年的清明,坟前依旧有非亲非故的女子歌舞为之安魂。那些遭人唾弃的女子许多并未见过他,她们怀念的其实更是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只因深入体会过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辛酸,吟唱着普通人的缱绻真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优美意境令历史动容,那些遠古的离愁别绪,唤起各个时代的共同心声,无数底层人的真情跨越了最遥远的时空,代代传递,感人心怀。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常用的曲调样式。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以词在58字以下为小令;58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此说也已成为一种习惯的区分,虽不一定拘泥,但可作大致的参考。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张炎《词源》云:“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这一段话,其中有许多唱歌术语,我们已不很能了解,但还可以从此了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为有种种延长引伸、悠扬舒缓、曲折有致、韵味不尽的唱法。慢词的内容细腻深婉,与其长调相配,情感抒发可谓幽深缠绵,荡气回肠。
二、惊鸿一瞥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是柳永慢词的代表作,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描写了杭州的繁华和西湖的秀色。上片侧重写杭州的都会风貌,先点明杭州位置的重要和历史的悠久,然后从市内的“烟柳画桥”写到郊外的钱塘怒涛,又从江上写到市内的繁华富庶。下片前半段写西湖的秀丽风光,先用“清嘉”二字总括湖山之美,再从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等方面对西湖进行细致描画,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为脍炙人口。
三、现状有感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虽然历经巨大发展,掀起过若干次高潮,但与其在封建社会的辉煌程度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如今可谓萧条冷落:写诗者少,关注者寥,更鲜有广为传诵的佳篇名句。最主要的原因,忙碌的生活状态使文化人的闲情雅趣不在;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只有背诵与赏鉴做题,作文不允许写诗歌,使一代代学子失去诗歌创作的能力。总之,生活太快,不需要诗词,尤其是慢词。倒是在流行乐坛,古典诗词不时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但我们对古典诗词的传承还应着眼于教育的改进。
■
示例一:
唐末宋初,诗已发展至令人赞叹的巅峰,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已叫唐人作尽了。宋诗创作要想再创新意,不落窠臼,确实很难。
但智慧的宋代文人们却另辟蹊径,顺应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选择了更便于流传、吟诵、歌咏,更加平民化的词。
于是,宋词便从“诗余”的角落里缓缓站起,在奔涌的文学洪流中屹立,占据半壁江山。
对于唐诗的精华,宋人视若珍宝,非但没有弃之如敝屣,反而加以继承、发展、创新。宋词继承了唐诗丰富多彩的题材,而错落有致的长短句更能跌宕起伏地叙写;宋词继承了唐诗灵活多变的手法,而宋词的随性自然更能使艺术技艺前承后合,浑然一体;宋词继承了朗读的韵律美,而宋词的时缓时急、整散结合更使人醉心;宋词继承了唐诗或细腻、或哀怨、或豪迈的万千情怀,而宋词的张弛有度更能将词人的碧血丹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宋词继承了唐诗变幻莫测的文风,而宋词的包容开放更能使开阔雄浑、清丽活泼、高远广邈、婉约含蓄氤氲于那一阕阕的玲珑玑珠间……
示例二:
只有关注近处无尽的人们,才能使文学走向无穷的远方。
真情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身边,我们常常因好高骛远将它忽略。捕捉人性中的真情,必得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远离了喧嚣,贴近了平凡,于真切细微处体察那动人的情愫,方能抒写人性的至真至美,传唱千古。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即使在死后数年,每年的清明,坟前依旧有非亲非故的女子歌舞为之安魂。那些遭人唾弃的女子许多并未见过他,她们怀念的其实更是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只因深入体会过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辛酸,吟唱着普通人的缱绻真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优美意境令历史动容,那些遠古的离愁别绪,唤起各个时代的共同心声,无数底层人的真情跨越了最遥远的时空,代代传递,感人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