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许多人把物质追求变成了精神享受。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加速,乡村旅游是其中的热点之一。乡村旅游是发展现代农村经济的战略选择,农村地区利用自己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或民俗文化传统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既可以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周末游需求,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内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乡村旅游的特色出发,探讨了旅游视角下“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作用和建设方式。提出"美丽乡村"内涵包括乡村的社会层面和景观层面,并将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分成乡村聚落型景观、乡村生态性景观和乡村生产性景观,并按照上要素以海口市演丰镇为例,对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通过对景观规划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相关理论,最后提炼出符合"美丽乡村"景观内涵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旅游视角;美丽乡村;建设
1前言
如今,乡村生活环境、生产场景和文化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也成为新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属于城乡居民为了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旅游项目,称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从旅游角度看,“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对现代生态文明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旅游视角对于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的作用
2.1促使乡村资源进一步开发
基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就是将能够吸引人们到乡村旅游的风景、基于旅游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就是将吸引人们到乡村旅游的风景、建筑等资源进一步开发。归纳出乡村聚落中特色要素有住宅院落、特色建筑装饰物、宗祠、水井池塘、道路街巷。提出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内涵和原则,擬弃华丽的表象,回归乡村田园的淳朴,尊重乡村,延续乡村的人文景观和地文景观。英国学者尼泽霍华德1902年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系统的将城市与田园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应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全面发展与融合。
2.2提升村民收入水平
基于旅游角度对建设“美丽乡村”,可以增加农村产业的度假效应。村民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转变为服务者和生产者,可以为村民们提供“不离开家”的工作,有效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乡村旅游的兴起为我国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传统农业产品向高品质旅游的转型。这样不仅为传统手工业和种植业提供了一定的生存基础,也改善了乡村生产环境,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2.3利于乡村生态景观建设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地域性;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包含地形、水王、气候、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衷的区域,具有止地理学、动植物等自然等客观要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小、具有田园特征的素和经济、社会、文化等。在对海南"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进斤规划设计分析,首先针对乡村聚落景观、乡村休闲农业景观和乡村生态游憩网络景观H大构成部分提出总体规划,再针对构成部分的要素提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这就是形成美丽乡村体系的建设重要举措。基于旅游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为了促进农村资源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农村生态景观的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速,人们关注经济和物质的追求,忽视生态文明建设,使现代环境受到污染。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可以将原有的基础设施加以优化,例如,扩大原有的葡萄园,吸引游客进行采摘,体验乡村生活。
3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原则
3.1整体协调性原则
美丽乡村景观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在规划设计时需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要素的梳理、整合,使设计的景观与乡村整体环境相协调,以达到景观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从全局出发,对构成乡村景观系统的居民点、道路、农田、水系等要素进行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的整体环境,达到景观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对"乡村景观"的认识是乡村聚落景观、自然风景、田园风光与人文景观之美。风景美学领域是从对田园。景观的憧憬欣赏到学习模仿,着重体现了乡村景观的观赏性的特性。
3.2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是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重要载体。纵观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由于受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偏重与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利用,严重威胁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实现乡村景观规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景观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原则。
3.3景观多样性原则
乡村景观具有多样性特征,是生物和景观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在乡村景观改变和规划设计中,保存、维护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保持、提高乡村景观的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是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3.4肌理延续性原则
在“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上,应将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乡村景观营造上,同时注意乡村原始肌理与景观空间结构相互穿插,通过内外关系的转化,形成层次分明、肌理丰富的乡村景观空间。
4基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措施
4.1鄉村建筑风貌
乡村建筑是以传统民居为主的乡土建筑。中国具有丰富的乡土建筑风貌,无不反映着当时当地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乡土建筑风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保护与更新发展的问题,但却有着良好的传承性,使人们从中把握到历史的发展脉络,这种传承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裂痕。因此,乡村建筑风貌需要统一的规划,其方法包括保护、改建以及拆除。
4.2发展循环农业
为了提升农村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并且发展循环农业,从而降低乡村废弃物的排放量。所以,根据乡村所处的实际区域,开展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转化现有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实现将农村资源变废为宝,避免对于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等。
4.3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对于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要深入到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改善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现有的农村资源进行优化,从而发掘其中蕴藏的巨大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价值,避免了发展农村经济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发展",是乡村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一切建设的前提。"生活宽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农村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检验乡材建设成果的标准。"乡风文明属于文化建设范畴,是衡量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是村民素质的外在体现。"村容整洁",展现乡村景观风貌,体现出人与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是乡村建设成果最直观的外在体现,从根本上改善了乡村内脏乱差的现状,村民们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改善。"管理民主",主要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尊重村民的各项权利义务,调动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5结束语
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将新农村作为规划与建设载体,不仅可以适应乡村发展需求,而且还能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充分调动乡村地方特色,促进现代化农业经济的转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进程,还能改善现代化生态文明环境。
参考文献
[1] 樊亚明 刘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04)
[2] 郭志敏.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7(04)
[3] 王雨文.美丽乡村建设下福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建议[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作者单位: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
关键词:旅游视角;美丽乡村;建设
1前言
如今,乡村生活环境、生产场景和文化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也成为新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属于城乡居民为了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旅游项目,称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从旅游角度看,“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对现代生态文明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旅游视角对于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的作用
2.1促使乡村资源进一步开发
基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就是将能够吸引人们到乡村旅游的风景、基于旅游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就是将吸引人们到乡村旅游的风景、建筑等资源进一步开发。归纳出乡村聚落中特色要素有住宅院落、特色建筑装饰物、宗祠、水井池塘、道路街巷。提出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内涵和原则,擬弃华丽的表象,回归乡村田园的淳朴,尊重乡村,延续乡村的人文景观和地文景观。英国学者尼泽霍华德1902年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系统的将城市与田园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应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全面发展与融合。
2.2提升村民收入水平
基于旅游角度对建设“美丽乡村”,可以增加农村产业的度假效应。村民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转变为服务者和生产者,可以为村民们提供“不离开家”的工作,有效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乡村旅游的兴起为我国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传统农业产品向高品质旅游的转型。这样不仅为传统手工业和种植业提供了一定的生存基础,也改善了乡村生产环境,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2.3利于乡村生态景观建设
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地域性;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包含地形、水王、气候、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衷的区域,具有止地理学、动植物等自然等客观要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小、具有田园特征的素和经济、社会、文化等。在对海南"美丽乡村"景观体系进斤规划设计分析,首先针对乡村聚落景观、乡村休闲农业景观和乡村生态游憩网络景观H大构成部分提出总体规划,再针对构成部分的要素提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这就是形成美丽乡村体系的建设重要举措。基于旅游视角下的“美丽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为了促进农村资源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农村生态景观的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速,人们关注经济和物质的追求,忽视生态文明建设,使现代环境受到污染。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可以将原有的基础设施加以优化,例如,扩大原有的葡萄园,吸引游客进行采摘,体验乡村生活。
3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原则
3.1整体协调性原则
美丽乡村景观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在规划设计时需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要素的梳理、整合,使设计的景观与乡村整体环境相协调,以达到景观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从全局出发,对构成乡村景观系统的居民点、道路、农田、水系等要素进行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的整体环境,达到景观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对"乡村景观"的认识是乡村聚落景观、自然风景、田园风光与人文景观之美。风景美学领域是从对田园。景观的憧憬欣赏到学习模仿,着重体现了乡村景观的观赏性的特性。
3.2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是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重要载体。纵观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由于受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偏重与资源的粗放型开发利用,严重威胁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实现乡村景观规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景观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原则。
3.3景观多样性原则
乡村景观具有多样性特征,是生物和景观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在乡村景观改变和规划设计中,保存、维护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保持、提高乡村景观的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是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3.4肌理延续性原则
在“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上,应将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乡村景观营造上,同时注意乡村原始肌理与景观空间结构相互穿插,通过内外关系的转化,形成层次分明、肌理丰富的乡村景观空间。
4基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措施
4.1鄉村建筑风貌
乡村建筑是以传统民居为主的乡土建筑。中国具有丰富的乡土建筑风貌,无不反映着当时当地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乡土建筑风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保护与更新发展的问题,但却有着良好的传承性,使人们从中把握到历史的发展脉络,这种传承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裂痕。因此,乡村建筑风貌需要统一的规划,其方法包括保护、改建以及拆除。
4.2发展循环农业
为了提升农村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并且发展循环农业,从而降低乡村废弃物的排放量。所以,根据乡村所处的实际区域,开展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转化现有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实现将农村资源变废为宝,避免对于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等。
4.3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对于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要深入到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改善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现有的农村资源进行优化,从而发掘其中蕴藏的巨大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价值,避免了发展农村经济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产发展",是乡村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一切建设的前提。"生活宽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农村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检验乡材建设成果的标准。"乡风文明属于文化建设范畴,是衡量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是村民素质的外在体现。"村容整洁",展现乡村景观风貌,体现出人与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是乡村建设成果最直观的外在体现,从根本上改善了乡村内脏乱差的现状,村民们的生活品质也得到改善。"管理民主",主要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尊重村民的各项权利义务,调动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5结束语
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将新农村作为规划与建设载体,不仅可以适应乡村发展需求,而且还能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充分调动乡村地方特色,促进现代化农业经济的转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进程,还能改善现代化生态文明环境。
参考文献
[1] 樊亚明 刘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04)
[2] 郭志敏.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7(04)
[3] 王雨文.美丽乡村建设下福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建议[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作者单位: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