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博、微信作为发展最快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的网络社交工具,大学生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作为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微时代”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路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和阵地的过程中最值得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微博:微信: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大学生运用最广的包括微博、微信等。因其操作简便、信息流通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业余生活。同时,智能手机成为承载“微时代”内涵的重要平台,大学生运用这些平台展示个性生活、表达个人思想、聚焦评论社会现象。瞬息万变的“微时代”,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如何关注教育对象,如何把握大学生新变化,如何构建教育平台,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出路。
1“微时代”大学生自媒体的使用现状调查
1.1“微时代”引领大学生网络汇聚潮流
微博、微信完全区别于传统的社交手段和社交工具,二者是基于網络进行交互的信息传播、信息分享的平台。微信和微博除了具有普通新媒体的特点外,还具有简洁、快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运用最广泛的交流通讯工具。大学生在使用时往往可以彰显个性,实时互动,符合了90后大学生的交流需求。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5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回收的475份有效问卷中作出统计。其中89.4%的学生都开通了微信、微博账号,5.3%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开通,但表示近期将开通。开通账号的学生中,50%以上的学生每天使用超过2小时,8.47%的学生表示只要有空闲时间,一定在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72.9%的学生通过“微平台”了解外界信息,20.11%的学生认为“微时代”的社交平台是主要的生活内容,93.4%的学生认为手机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可以看出,“微时代”的到来已经引领了大学生网络汇聚的潮流。
1.2“微时代”信息的丰富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对网络信息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中,分别通过两方面内容作为支撑:传播的无界性。91%的学生认为通过“微平台”可以自由发送和分享文字、图片、信息,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分享交流。66.7%的学生表示由于信息个性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压力。77.5的学生表示传统形式的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纸媒传播具有一定的限制,也难以深入人心,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载体开展的新的教育方式,为高校开辟了全新的教育渠道,同时符合大学生思维方式;海量的网络内容形式各异,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的认知方面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78%的学生认为自媒体的信息内容参差不齐,类别复杂,大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甄别;85%以上的学生指出“微平台”涉及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64%的学生认为有一些信息传递了负能量,传播了不良价值观。“微时代”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大学生价值引领方面还需要全面建构。
2“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1“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课堂授课、激励教育、主题报告等灌输式教育,往往通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面对面交流完成,彼此有强烈的情感依赖和感染共鸣,能在比较和谐的人文气氛中达到教育效果,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问相对更加亲密。但“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信息的及时性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减少了正面交流。信息的良莠不齐让心智趋于成熟的大学生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甚至对主流教育的观点产生质疑。自媒体中现实和虚拟的差异不断冲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政治意识较弱,集体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愈发突出。因而当前最重要的是改进教育工作方式,利用微平台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把握校园主流思想文化,帮助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形成正确体系。
2.2“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平台发挥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都涉及到的丰富的实施载体,但大部分“微平台”都处于由传统过渡到新领域的时期,管理者和维护者都难以定位其思想内涵。同时,校园网、社团文化群等多而杂的信息,无法发挥教育载体的真正作用。在我校各学院已经建立的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中,都有留言板及反馈平台,如何观察、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抓住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作出应对,才可能发挥新的教育载体的作用。
2.3“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
传统模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有绝对的主导和权威地位,对于如何把握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内容方面有绝对优势,而客体(被教育者)因为环境的单一,接触信息渠道的一致性,则更容易接受教师的直接引导。然而,在“微时代”中,教育者很难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或者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学生的思想问题关键,硬性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定会弱化其实效性,降低学生积极性。教育者如何通过各种网络工具,赢得学生的信任,如何通过“微平台”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对教育主体素质提出的挑战。被教育者如何能够在虚拟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学会在负面信息面前保护自身,如何通过“微途径”将党、团主流思想内化到学生心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则是对教育客体提出的挑战。
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职责是培养“六有”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培养”“培养方式”是什么等的问题。“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需从以下途径入手,才能走近青年学生,贴近学生需求,才可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凝聚力。 3.1融合人文特点与时代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群体是大学生,以人文关怀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微生活”,是教育者的首要目标。一方面,通过建立班级、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微群或网络平台,通过交流、留言以及板块建设、网上头脑风暴等方式,用正确、积极的信息主导校园网络主阵地;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品牌“微平台”,如学生组织公众平台,党支部官方微博,学院官网之团学生活等,对校园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生活开展各类“微活动”,提升教育内涵,带着温暖接近学生,打动学生。
3.2教育内容要丰富有效
“微时代”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信息资源第一时间更新,具有实用性,符合大学生“微阅读”的习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严格,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现已经拥有重要学生组织的微信公共平台,官方微博等媒体,并实时更新内容。但要构建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还需要学校、学院、班级、学生构成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强化“微平台”所需内容。首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关注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利用微小生动的案例进行深刻的教育;其次,及时更新传播内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交往、考试、比赛、关心热点各方面进行内容的扩展,提升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再次,“微时代”造就了学生的鲜明个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少数有个性、有影响力的“微领袖”,通过“微领袖”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接纳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外化的内容与信息内化学生心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新平台。
3.3教育队伍要推进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推进与完善,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良好的理论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才能更好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其次,“微时代”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微动力”,“微动力”来源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思想理论课教师、学生骨干。他们的生活态度、学习精神、思想要求、先进事迹,都体现了“微时代”中最先进的思想前沿。可以借助“微平台”将先进个人树立为典范,通过“微渠道”传播到学生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终身学习”素质,不断学习“微时代”的新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应对网络“微平台”的基本要求。继而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将网络中富有正能量的思想和理念吸纳到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后,培养优秀学生干部的“微素养”,运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开辟具有教育意义“微专栏”“微版块”,带动学生们真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关键词:微博:微信: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大学生运用最广的包括微博、微信等。因其操作简便、信息流通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业余生活。同时,智能手机成为承载“微时代”内涵的重要平台,大学生运用这些平台展示个性生活、表达个人思想、聚焦评论社会现象。瞬息万变的“微时代”,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如何关注教育对象,如何把握大学生新变化,如何构建教育平台,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出路。
1“微时代”大学生自媒体的使用现状调查
1.1“微时代”引领大学生网络汇聚潮流
微博、微信完全区别于传统的社交手段和社交工具,二者是基于網络进行交互的信息传播、信息分享的平台。微信和微博除了具有普通新媒体的特点外,还具有简洁、快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运用最广泛的交流通讯工具。大学生在使用时往往可以彰显个性,实时互动,符合了90后大学生的交流需求。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5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回收的475份有效问卷中作出统计。其中89.4%的学生都开通了微信、微博账号,5.3%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开通,但表示近期将开通。开通账号的学生中,50%以上的学生每天使用超过2小时,8.47%的学生表示只要有空闲时间,一定在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72.9%的学生通过“微平台”了解外界信息,20.11%的学生认为“微时代”的社交平台是主要的生活内容,93.4%的学生认为手机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可以看出,“微时代”的到来已经引领了大学生网络汇聚的潮流。
1.2“微时代”信息的丰富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在对网络信息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中,分别通过两方面内容作为支撑:传播的无界性。91%的学生认为通过“微平台”可以自由发送和分享文字、图片、信息,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分享交流。66.7%的学生表示由于信息个性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压力。77.5的学生表示传统形式的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纸媒传播具有一定的限制,也难以深入人心,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载体开展的新的教育方式,为高校开辟了全新的教育渠道,同时符合大学生思维方式;海量的网络内容形式各异,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的认知方面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78%的学生认为自媒体的信息内容参差不齐,类别复杂,大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甄别;85%以上的学生指出“微平台”涉及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64%的学生认为有一些信息传递了负能量,传播了不良价值观。“微时代”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大学生价值引领方面还需要全面建构。
2“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1“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课堂授课、激励教育、主题报告等灌输式教育,往往通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面对面交流完成,彼此有强烈的情感依赖和感染共鸣,能在比较和谐的人文气氛中达到教育效果,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问相对更加亲密。但“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信息的及时性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减少了正面交流。信息的良莠不齐让心智趋于成熟的大学生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甚至对主流教育的观点产生质疑。自媒体中现实和虚拟的差异不断冲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政治意识较弱,集体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愈发突出。因而当前最重要的是改进教育工作方式,利用微平台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把握校园主流思想文化,帮助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形成正确体系。
2.2“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平台发挥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都涉及到的丰富的实施载体,但大部分“微平台”都处于由传统过渡到新领域的时期,管理者和维护者都难以定位其思想内涵。同时,校园网、社团文化群等多而杂的信息,无法发挥教育载体的真正作用。在我校各学院已经建立的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中,都有留言板及反馈平台,如何观察、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抓住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作出应对,才可能发挥新的教育载体的作用。
2.3“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
传统模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有绝对的主导和权威地位,对于如何把握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内容方面有绝对优势,而客体(被教育者)因为环境的单一,接触信息渠道的一致性,则更容易接受教师的直接引导。然而,在“微时代”中,教育者很难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或者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学生的思想问题关键,硬性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定会弱化其实效性,降低学生积极性。教育者如何通过各种网络工具,赢得学生的信任,如何通过“微平台”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对教育主体素质提出的挑战。被教育者如何能够在虚拟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学会在负面信息面前保护自身,如何通过“微途径”将党、团主流思想内化到学生心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则是对教育客体提出的挑战。
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职责是培养“六有”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培养”“培养方式”是什么等的问题。“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需从以下途径入手,才能走近青年学生,贴近学生需求,才可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凝聚力。 3.1融合人文特点与时代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群体是大学生,以人文关怀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微生活”,是教育者的首要目标。一方面,通过建立班级、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微群或网络平台,通过交流、留言以及板块建设、网上头脑风暴等方式,用正确、积极的信息主导校园网络主阵地;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品牌“微平台”,如学生组织公众平台,党支部官方微博,学院官网之团学生活等,对校园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生活开展各类“微活动”,提升教育内涵,带着温暖接近学生,打动学生。
3.2教育内容要丰富有效
“微时代”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信息资源第一时间更新,具有实用性,符合大学生“微阅读”的习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严格,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现已经拥有重要学生组织的微信公共平台,官方微博等媒体,并实时更新内容。但要构建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教育内容,还需要学校、学院、班级、学生构成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强化“微平台”所需内容。首先,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关注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利用微小生动的案例进行深刻的教育;其次,及时更新传播内容,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交往、考试、比赛、关心热点各方面进行内容的扩展,提升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再次,“微时代”造就了学生的鲜明个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少数有个性、有影响力的“微领袖”,通过“微领袖”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接纳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外化的内容与信息内化学生心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新平台。
3.3教育队伍要推进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推进与完善,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良好的理论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才能更好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其次,“微时代”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微动力”,“微动力”来源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思想理论课教师、学生骨干。他们的生活态度、学习精神、思想要求、先进事迹,都体现了“微时代”中最先进的思想前沿。可以借助“微平台”将先进个人树立为典范,通过“微渠道”传播到学生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终身学习”素质,不断学习“微时代”的新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应对网络“微平台”的基本要求。继而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将网络中富有正能量的思想和理念吸纳到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后,培养优秀学生干部的“微素养”,运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开辟具有教育意义“微专栏”“微版块”,带动学生们真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