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学模式“数字化命名”误区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名可以看出一些思维,不当的思维将带来……
  近年,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命名”现象极为普遍,值得教育学界关注和反思。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必须坚持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探索,深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强化教学过程的科学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奇怪的“数字化命名”
  国内基础教育界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用数字或者数字组合给某种所谓的“教学模式”命名。
  常见的有“336模式”“271模式”“124模式”“10+35模式”“35+10模式”“10+30+5模式”“三疑三探”等等。在某种模式的内部,诸如“三步六段”“三型六步一论坛”“三模五环六度”等等,其命名也都是“数字化”的。
  之所以说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命名”现象“奇怪”,是因为就笔者目力所及,在国外教育学者的论著中,从未看到过这种现象。
  即便在国内,这种现象也是近些年才普遍出现的,而且声势不小。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这些“数字化命名”的教学模式,多数都跟一场“高效课堂”运动有关。
  “成绩”背后问题多多
  “中考成绩竟然超出县里平均分273分之多”,某学校如此显摆所谓“高效课堂”的神奇和魔力。
  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一定是有“门道”的。比如,教学目标明确、师生高强度投入、反复测评验收等等。
  然而,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命名”现象反映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其一,设计者、操持者、推动者和鼓吹者往往缺乏科学精神和理论素养,因而无法对教学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化的提炼、概括与表达。
  其二,狭隘的经验主义和普遍的形式主义盛行,常常是一种模式“通吃”,而不是“因材施教”,因而难以照顾到不同的教学科目、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差异性及其要求。
  其三,急功近利,看似实施素质教育,实则想方设法全面追求升学率。
  其四,教学模式常常借助“权力之手”强力推行,学生、教师和家长常常处于无权或失语状态。
  其五,教育改革的“逆淘汰”和教改生态环境的恶化。
  被动的“学习主人”
  在运行方面,这些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学生被动地被框定在所谓的“模式”里面,用或者不用某种模式,并不是学生自愿、主动选择的结果。
  虽然某些教学模式有所谓“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反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之理念的环节,仍然改变不了学生被决定、被安排、被划分、被筛选的命运。
  假如这些模式只不过是学校里众多的可选项之一,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模式之间选择和切换,我相信其积极效应很可能会被放大,其消极后果则会减少或消除。然而,一旦某种模式在学校“大一统”“一刀切”“唯我独尊”“一家独大”,其结果对诸多教师和学生来说可能就是悲剧性和灾难性的。
  某些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把自己所在的学校看成是“捡破烂儿的学校”,同时又标榜自己操控之下的教改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人成为人”,“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是,把学生看成是“病人”和“破烂儿”,怎好意思说“还权学习主人”和“使人成为人”呢?
  教学模式的“应然”追求
  关于教学模式,国内外已经有了丰富而出色的研究成果。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培训顾问布鲁斯·乔伊斯等人撰写的《教学模式》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作者把教学模式归纳为“社会型教学模式”“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个人型教学模式”和“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四大类型。其内容包括:学习中的合作者、角色扮演、法理学的探究、基本的归纳模式、概念的获得、科学探究及其训练、发散思维训练、从讲授中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掌握学习与程序教学、直接指导、模拟训练学习等等。
  罗伯特·谢弗说:“无论哪一位教师、哪一种观点,也不管是新手或是专家,都会在接触这些模式时重新感受到教育目的之多样,教学行为的范围之广、变化之多以及其中蕴涵的智慧和热情……所有的模式都不是以说教的方式呈现的。每一种模式都就其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中实际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
  每种模式的命名都在尽可能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其内涵,作者不是把读者充当被动的接收器,而是鼓励他们对未知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和探索。由此反观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命名”及强力推行,太“简单粗暴”了!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划地为牢”,把师生绑定在某种浅陋的模式上。
  (作者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塑造学生灵魂与人格的教育手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身为教师,应多给学生关爱,使他们精神上轻松愉快,在家、在校处处都得到温暖。但真正的关爱,指的是“以生为本”,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爱护。在教师心里,每一个学生都应是有尊严的鲜活的生命体,我们要以此为指导,将这种意识贯穿于教育的全程。  优秀生:换同桌 改短板  与一
期刊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学校和,则可成就学校品牌之美,可带领师生通往锦绣前程!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明理至善。老师不仅要多读名著,从大师那里获取能量,还要游览名山大川,抓牢主键,弹出幸福。学校和,则办学理念和主张是和善的。  数字化的教学模式风靡全国,但因学科差异、教师差异而成淮南之枳。一代中师生,一专多能,能歌善舞,还打通了学科隔阂,使教学和洽,成为中国教育怀念的一代。希望办学模式是和洽的。 
期刊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切入帮助,有的放矢地给予最大帮助。  当过老师的、重视家庭教育的朋友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影响重大且深远。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比重看,以前或许是三七开,现在估计变成七三开了。如果您是家长,还想着学校占教育大头,末了后悔的肯定是自己。因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法定职责,家长理应成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唯有不断地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
期刊
如果有人问你:“活力”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充满活力的?你将如何作答呢?灿烂的笑脸、积极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活泼的个性,学校师生幸福满满、成长成才快乐均衡……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坐落于中山市逢源商业街的石岐西厂小学,其校门一侧的花圃里立着一个炫彩风车,在每一个有风的日子里轻舞飞扬,与周边的喧闹店铺形成了鲜明对比。原来,这是一所坚持开展“活力教育”已达十年之久的知名学校,那一个炫彩风车似乎也
期刊
创新家长会的内容与形式,让家长会真正成为家长的成长摇篮。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成功的家长会不仅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更有助于增进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其与学校一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育管理者必须蹲下身子来聆听家长心声,多层次、全方位地创新家长会,让每位家长都能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家长会要让家长“汇”  这里的“汇”,指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家长在家长会上做典型发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大师们  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基于变的哲学观,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王安石具有多重身份——既是造诣深厚的文学家,其创作的诗词歌赋流芳后世,也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取代了汉唐以来的传统经学。而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则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作为“熙宁变法”的主持人,教育改革是其整个改革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重要的改革部分之一。  哲学观:变之道  王安石的教育思
期刊
独树一帜的活动策划,才能更好彰显学校品牌和特色教育。  元旦是新年之始,的确值得大肆庆祝一番。但目前很多学校的元旦活动还是采用最传统的元旦晚会或者文艺演出的方式,既难以出彩,也缺乏品牌传播力。不妨借鉴以下这些元旦活动的好创意,在凸显学校品牌、教师品牌、教学特色的同时,也让学生过一个难忘的新年。  红包:渗透人文关怀  抢红包近年来已经成为举国上下新年期间的一项指定活动,有些学校借鉴了这一时尚文化,
期刊
访《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第13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江南诗  教育界的博鳖论坛——第13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将于2016年12月9 -11日在广州举行。日前,本刊记者就大会有关内容专访了江南诗副总编。  江南诗:《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广州大学教育系硕士生导师,学校品牌专家,出版有教育专著《教育管理浅探》。  《学校品牌管理》:第13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的主题是什么?基于怎样的思考?有何意义
期刊
谱写教师幸福感的“乐章”需要学校管理者抓住关键点。  到底什么是“幸福感”?针对不同的个体,幸福的定义是截然不同的。我倒觉得衡量幸福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当事人的感觉。比如“教育”这个永恒话题,多少年来一直被绑定上“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的“崇高”。可是,“牺牲自己”不也让美好的教育无端蒙上了一层悲催的色彩吗?真若人人追求这样糟糕的结局,又怎能保证教育事业的丰盈与生动。  任何职业都是大家谋生的手段,当
期刊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上有很多教育名家、文学家、政治家都热衷于游览名山大川,因为它们能让身处其中者对世界有新的认知。  如果教育管理者们,善于发掘名山大川的教育深度,敢于率领团队在富含教育思维的游览路线中洗涤心灵,那么,对于参与的每个人,都将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心灵SPA。  说到名山大川和教育的结缘,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不能不提。“登泰山而小天下”,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这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