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声的世界,用爱去倾听;关注聋校学子,你我共同责任。近日,记者来到武汉市第二聋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活动。位于中南腹地武汉洪山的武汉市第二聋校,经历了七十五年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学前康复、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四个学段,以康复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科研为办学特色,集教育教学、康复医疗、教育科研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学段的新型特殊教育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努力实践“为了聋生的明天”的理念,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目前学校以规模大、质量高、声誉好在全国有较好的影响和评价,使前来视察的领导交口称赞,各地取经的学校纷至沓来。
通过这一周的采访,记者感触颇深,学校的一些做法、经验甚至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下面,记者把该校的一些办学经验稍作整理,发表出来与大家分享,聆听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的最美之歌。
盛夏的武汉,酷暑逼人。记者来到坐落于中南腹地武汉洪山的武汉市第二聋校,感到一种生命成熟之静美。
多年来,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师资充足高标、教学质量优良、设备先进齐全、校园整洁优美、聋生均有所长的示范性聋校,一直努力实践“为了聋生的明天”的理念,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学校多次被国家、省、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局和残联授予“中国最具特色的职业学校”、“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特殊教育先进学校”、“艺术人才的摇篮”、“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高考立功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和“优秀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鲜明的办学特色
全面的发展特长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特色教育,特色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个性的体现。它包含学校有特色和学生有特长两个层面的意思。多年来,武汉市第二聋校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聋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着力于听力语言康复和专业职业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形成了学前康复、体艺特长、教育科研、职业教育四大办学特色。
听力康复是聋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桥梁。1988年,武汉市第二聋校成立了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十多年来,该中心坚持开展听力语言康复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坚持走集体语言训练和个别语言训练相合的道路。在做好康复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还着力于聋童“随班就读”工作的研究,在1998年北京“第六届亚太地区耳聋学术会议”以及2000年南京“21世纪中国聋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上,学校应邀介绍了聋儿康复和随班就读的工作经验,受到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和特教专家的高度评价。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曾表示,全国的聋儿“随班就读”,就走武汉二聋的路子。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探索新的康复发展路子,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新建“聋健融合教育中心”,与国际康复教育理念接轨,填补中南地区融合教育的空白。
发掘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针对聋生视觉灵敏和心静的特点,武汉市第二聋校于1988年在中南地区首创聋人高级职业中学,积极开设实用型专业课程,努力培养市场实用新型人才。在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能的同时,学校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职教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地探索,进行了课程设置、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调整改革。十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00多名高中毕业生,其中有306名学生分别考入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为聋童自立自强和融入社会主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积极开设社会紧缺人才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取得“双证”,学校的部分专业就业率达90%。
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来说,培养健全的心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和体育教育,在全面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学生艺术团、田径运动队和足、篮球运动队,培养学生文艺和体育方面的特长。学生艺术团每年都要参加十多次省、市、区重要的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学校运动队先后为省、市残联培养和输送了近百名运动员,并先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打破四项全国纪录。受省、市残联委托,多次组队参加全国聋人篮球、足球锦标赛,取得聋人男子足球八强、女子篮球八强的好成绩。2007年学校被湖北省残联、武汉市残联、武汉市教育局授予特艺人才培训基地。2007年在“八艺节”上学校艺术团学生作了精彩表演,今年艺术团又有19名学生入选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
优良的教师队伍
丰硕的教研成果
武汉市第二聋校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师71人,在职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6人,3人是研究生学历。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校长统一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组成由校长室、职能处室和年级组三级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实行纪律约束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并把教师的政治表现、考勤和工作业绩与工资晋级、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敬业爱岗、奉献特教的积极性。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要组织“三优”评比(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以及基本功比武活动。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们参加各种培训、听课和学习活动,并注意组织“老带新”活动,注意对新教师的培养,不仅培养了大批的特教新兵,而且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近十多年来,教师中先后有十多人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特教工作者”、“全国职业学校优秀校长”、“省特教先进工作者”、“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优良的育人环境还培养了省特殊教育界唯一的特级名师和武汉市特殊教育界的唯一名师。
“教学立校、教科兴校”是武汉市第二聋校一贯的办学思想。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001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湖北省聋校办学水平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及武汉市教育规划课题《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等三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如今三个课题都已结题,《湖北省聋校办学水平的现状调查与研究》获省教科成果一等奖。今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武汉市十一五专项课题《聋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调查与研究》。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学校老师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优秀教案、论文评比,十年来,学校共有300多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优美的校园环境
坚实的发展基础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打造优质教育的基础。
多年来,各级领导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育部基教司特教处处长谢敬仁、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宪生、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丁凤英、原副省长蒋大国、辜胜阻、、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原洪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黄克强等领导曾多次视察学校并指导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近年来,市、区教育局共投资近900万元兴建了学校的小学康复楼、中学教学楼、综合楼、美术实习基地、学生公寓,改建了篮球场和足球场,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国家、省、市、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还先后添置了语训设备、听力检测设备、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和网络系统,使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武汉市第二聋校校园占地面积17.6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米。学校康复中心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语训机、听力检测仪、助听器验配仪和耳模制作仪等仪器,能够为聋童提供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耳模制作、助听器维修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一条龙服务。为了给聋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学校安装了一套EMS2000多媒体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在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一台投影仪和一台25英寸的彩電,从多媒体总控制室可以同时向全校八个教室分别传送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信息,大大增强了教学手段的直观性。为了加强对聋生的现代技术教育,学校还装备了两个学生电脑室,可以满足两个班40名学生同时上机。另外,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的共享。
学校一贯重视环境育人,以“绿化、净化、美化、个性化、人文化”等“五化”为标准,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校园文化,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治情操,达到环境熏陶人、氛围感染人、文化激励人的目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整齐的桌椅为聋生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学习环境;配套整齐的洗漱设备、整洁配套的床上用品,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干净整洁的食堂、色香味美的饭菜,给学生一种回家的感觉;柔软舒适的塑胶跑道、四季常青的足球场为学生们娱乐和休闲提供了极好的场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七十五年来,武汉市第二聋校与时俱进,一路高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将学校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如何适应一流大都市发展的需要?武汉市第二聋校给自己作出了准确的定位:牢记“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的指导思想和“一切为了聋童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把武汉市第二聋校建成一所“强特色、高质量、有活力”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聋校。
通过这一周的采访,记者感触颇深,学校的一些做法、经验甚至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下面,记者把该校的一些办学经验稍作整理,发表出来与大家分享,聆听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的最美之歌。
盛夏的武汉,酷暑逼人。记者来到坐落于中南腹地武汉洪山的武汉市第二聋校,感到一种生命成熟之静美。
多年来,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师资充足高标、教学质量优良、设备先进齐全、校园整洁优美、聋生均有所长的示范性聋校,一直努力实践“为了聋生的明天”的理念,取得了骄人的办学成绩:学校多次被国家、省、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局和残联授予“中国最具特色的职业学校”、“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特殊教育先进学校”、“艺术人才的摇篮”、“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高考立功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和“优秀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鲜明的办学特色
全面的发展特长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特色教育,特色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个性的体现。它包含学校有特色和学生有特长两个层面的意思。多年来,武汉市第二聋校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聋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着力于听力语言康复和专业职业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形成了学前康复、体艺特长、教育科研、职业教育四大办学特色。
听力康复是聋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桥梁。1988年,武汉市第二聋校成立了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十多年来,该中心坚持开展听力语言康复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实践和研究,坚持走集体语言训练和个别语言训练相合的道路。在做好康复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还着力于聋童“随班就读”工作的研究,在1998年北京“第六届亚太地区耳聋学术会议”以及2000年南京“21世纪中国聋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上,学校应邀介绍了聋儿康复和随班就读的工作经验,受到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和特教专家的高度评价。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曾表示,全国的聋儿“随班就读”,就走武汉二聋的路子。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探索新的康复发展路子,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新建“聋健融合教育中心”,与国际康复教育理念接轨,填补中南地区融合教育的空白。
发掘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针对聋生视觉灵敏和心静的特点,武汉市第二聋校于1988年在中南地区首创聋人高级职业中学,积极开设实用型专业课程,努力培养市场实用新型人才。在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能的同时,学校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职教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地探索,进行了课程设置、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调整改革。十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00多名高中毕业生,其中有306名学生分别考入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为聋童自立自强和融入社会主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积极开设社会紧缺人才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取得“双证”,学校的部分专业就业率达90%。
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来说,培养健全的心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和体育教育,在全面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还成立了学生艺术团、田径运动队和足、篮球运动队,培养学生文艺和体育方面的特长。学生艺术团每年都要参加十多次省、市、区重要的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并多次获奖。学校运动队先后为省、市残联培养和输送了近百名运动员,并先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打破四项全国纪录。受省、市残联委托,多次组队参加全国聋人篮球、足球锦标赛,取得聋人男子足球八强、女子篮球八强的好成绩。2007年学校被湖北省残联、武汉市残联、武汉市教育局授予特艺人才培训基地。2007年在“八艺节”上学校艺术团学生作了精彩表演,今年艺术团又有19名学生入选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
优良的教师队伍
丰硕的教研成果
武汉市第二聋校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师71人,在职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6人,3人是研究生学历。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校长统一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组成由校长室、职能处室和年级组三级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实行纪律约束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并把教师的政治表现、考勤和工作业绩与工资晋级、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敬业爱岗、奉献特教的积极性。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要组织“三优”评比(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以及基本功比武活动。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们参加各种培训、听课和学习活动,并注意组织“老带新”活动,注意对新教师的培养,不仅培养了大批的特教新兵,而且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近十多年来,教师中先后有十多人分别荣获“全国优秀特教工作者”、“全国职业学校优秀校长”、“省特教先进工作者”、“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优良的育人环境还培养了省特殊教育界唯一的特级名师和武汉市特殊教育界的唯一名师。
“教学立校、教科兴校”是武汉市第二聋校一贯的办学思想。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001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湖北省聋校办学水平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及武汉市教育规划课题《听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等三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如今三个课题都已结题,《湖北省聋校办学水平的现状调查与研究》获省教科成果一等奖。今年学校成功申报了武汉市十一五专项课题《聋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调查与研究》。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学校老师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优秀教案、论文评比,十年来,学校共有300多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优美的校园环境
坚实的发展基础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打造优质教育的基础。
多年来,各级领导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育部基教司特教处处长谢敬仁、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宪生、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丁凤英、原副省长蒋大国、辜胜阻、、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原洪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黄克强等领导曾多次视察学校并指导工作。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近年来,市、区教育局共投资近900万元兴建了学校的小学康复楼、中学教学楼、综合楼、美术实习基地、学生公寓,改建了篮球场和足球场,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国家、省、市、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还先后添置了语训设备、听力检测设备、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和网络系统,使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武汉市第二聋校校园占地面积17.6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米。学校康复中心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语训机、听力检测仪、助听器验配仪和耳模制作仪等仪器,能够为聋童提供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耳模制作、助听器维修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一条龙服务。为了给聋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学校安装了一套EMS2000多媒体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在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一台投影仪和一台25英寸的彩電,从多媒体总控制室可以同时向全校八个教室分别传送不同的多媒体课件信息,大大增强了教学手段的直观性。为了加强对聋生的现代技术教育,学校还装备了两个学生电脑室,可以满足两个班40名学生同时上机。另外,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的共享。
学校一贯重视环境育人,以“绿化、净化、美化、个性化、人文化”等“五化”为标准,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校园文化,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治情操,达到环境熏陶人、氛围感染人、文化激励人的目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整齐的桌椅为聋生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学习环境;配套整齐的洗漱设备、整洁配套的床上用品,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干净整洁的食堂、色香味美的饭菜,给学生一种回家的感觉;柔软舒适的塑胶跑道、四季常青的足球场为学生们娱乐和休闲提供了极好的场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七十五年来,武汉市第二聋校与时俱进,一路高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将学校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如何适应一流大都市发展的需要?武汉市第二聋校给自己作出了准确的定位:牢记“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的指导思想和“一切为了聋童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把武汉市第二聋校建成一所“强特色、高质量、有活力”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