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表“人死”之义的词义演变假想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0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走”表“人死”之义并非地方方言,而是“走”的一种语境义,是“走”表“离开”之义的间接引申。据推断,书面语中“走”表“人死”之义应出现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而口语中“走”表“人死”之义最早应出现于明清时期。而现代影视事业的繁荣必会使书面语中“走”表“人死”之义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走;人死;词义演变  
   据资料记载,“走”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当中便已出现,经过中华近三千年的社会变迁、历史沉淀、语言发展,到今天,“走”字字义已由当初的“跑”义演变出了“人死(婉辞)”义。[1]“走”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出“人死”之义?“走”字的这一义项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以下探究和假想。
  一、 “走”的本义及其与“人死”义之间的关系
   许慎《说文解字》说:“走,趋也。”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探究其本义:
  (一) 字形结构分析
   “走”,甲骨文写作“”,像一个奋力奔跑的人。无论奔跑还是逃跑,其本义都应与“跑”相关。
  (二) 文献记载证实
   1、从释义文献记载来看
   “走”,从夭止。夭,屈也。《止部》曰:止为足。《释名•释姿容》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如果快步走被称为“趋”,“走”理所当然的应被释为“跑”。
   2、从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文献资料来看
   “走”字在上古时期使用的频率远远不及现在高,而且,还常与“奔”连用。《尚书》中“走”字共出现六次,其中有五次与“奔”连用,一次独自使用。如:
   (1)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尚书•周书•酒诰》)
  《仪礼》中“走”字共出现六次,都是单独使用。如:
   (2)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仪礼•士相见礼第三》)
  《周礼》中“走”字共出现四次,都是单独使用。如:
   (3)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周礼•夏官司马第四》)
  《诗经》中“走”字共出现二次,其中有一次与“奔”连用。如:
   (4)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大雅•文王•绵》)
   《尚书释义》释“奔走”为“意谓勤勉也”,《今古文尚书全译》也将“奔走”解释为“奔走效劳”,[2]而《周礼正义》曰“奔走义同”,[3]《五用成语词典》更将成语“奔走相告”中的“走”解释成“快跑”。[4]由此可见,先秦时期,或更近一步来说,自有史至春秋后期,“走”字的使用频率不高,且常与“奔”连用,其义为“跑”。
   3、从“跑”的词性及历代文献证据来看
   “走”从产生至今日一直都活跃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总少不了“走”的身影,虽然它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但由于“跑”是一个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的实义动词,所以,我们不难从历代的文献资料中找到“走”字表“跑”义的实证。如:
   (5)夸父逐日走。(先秦《山海经•夸父逐日》)
   (6)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西汉《史记•荆轲传》)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木兰诗》)
   (8)侍儿不答,驰走大呼:“前时遗策郎也!”(唐 白行简《李娃传》)
   (9)又屈死人两足着人肩上,以死人背贴生人背担走,吐出水即活。(南宋 宋慈 《洗冤录•救死方》)
   (10)那贵妃又背地里宠一个胡儿,姓安名禄山,腹重三百六十斤,坐绰飞燕,走及奔马,善舞胡旋,其疾如风。(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1)太子闻言,撒手脱身,攀鞍上马。那娘娘一把扯住道:“孩儿,你有甚事,话不终就走?”(清 吴承恩《西游记》)
  (12)走狗:指跑的很快的猎犬,比喻受人拳养帮助主子作坏事的人。(目前)
   4、从目前“走”的各种义项与“跑”义的相关性上看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收录了“走”的11种义项,它们分别是: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跑;(车、船等)移动、运行、挪动;趋向、呈现某种趋势;离开、去;(委婉词)表示人死;(亲友之间)来往;通过;漏出、泄露;改变或失去原样;姓。其中,有4项都与“跑”义相关,这完全符合语言发展的相对稳定性的规律。
   那么,综合以上论述便可证实“走”的本义是“跑”。“跑”与“人死”之义相去甚远,可见,“人死”义是“跑”义的间接引申。
  二、“走”表“人死”之义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先秦时期,“走”字词义的引申
   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中推演派生出来的意义。根据其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据考,“走”字在产生之初,通常与“奔”连用,仅是“奔走”这一偏义复词中的化石语素。所谓的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仅作为陪衬,起到构词的作用。这个陪衬语素只是一种形式,相当于一块化石,所以叫做化石语素。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出入”是反义词,此处仅取“入”的意思,那么,“出”在这里就是一个化石语素。通过对“走”字在先秦时期字义的演变的考察,笔者发现,自殷商至战国初期,“走”字字义很快完成了一个由化石语素向实义动词转变的过程,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当然,与现在相比,先秦时期“走”字的使用频率还比较低,但除了其本义外,已有不少至今都在使用的引申义,它们分别是:
   1、逃跑(直接引申义)
  (13)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左传•僖公五年》)
   (14)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大宗师》)
   2、趋向(直接引申义)
   (15)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左传•文公十七年》)
   (16)赵旃以其良马二,济其兄与叔父,以他马反,遇敌不能去,弃车而走林。 (《左传•宣公十二年》)
   3、双脚交替向前移动(直接引申义)
   (17)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左传•昭公七年》)
   (18)正考父一命而佝,再命而偻,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左传•列御寇》)
   (19)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礼记•文王世子第八》)
   4、走动、结交(间接引申义)
   (20)田开之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庄子•達生》)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引申义(尤其是“双脚交替向前移动”“趋向”)的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才为后来“走”字表“离开”之义造成某种趋势,并使“走”字表“人死”义成为可能。
   (二)“走”字词义的稳定发展
   “走”作为实义动词,其有较强的稳定性。自先秦之后的千余年间,“走”字字义除了在秦汉时期又间接引申出了“赶跑”、“仆人”之外,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这种稳定性一直保持到元明之后。明代之后,“走”字词义才相继出现了①“离开”②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③(车、船等)移动;运行;挪动;④趋向;呈现某种趋势;⑤(亲友之间)来往等义项。
   (三)“走”表“人死去”之义的出现
   据以上“走”字词义的演变趋势来看,“走”字表“人死去”这一义项很可能是“离开”之义的间接引申。“据考,“走”字表“离开”之义最早出现于明代。例如:
  (21)当下二人同下瑞仙亭,出后园而走。(明 冯梦龙《三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但这一时期“走”字这一义项的使用频率还很低,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仍习惯于用“去”、“离”表示离开。“走”字的这一义项被频繁使用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如:老舍的《老张的哲学》(1928年),95000多字的文章用“走”字180次,其中有50多次用到“走”的“离开”之义。但此时仍未出现“走”表示“人死去”之义的现象。
   “走”表“人死去”之义应出现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1999年,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收入了“走”字的八种义项,它们分别是: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移动、挪动;通行、经过;离开、去;(亲友之间)来往;漏出、泄露;改变或失去原样;交上、碰上(运气)。[5]其中并未出现“人死去”之义,但200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辞海》却收入了这一义
  项。[6]而且,本人并没在2000年之前的文字记载中找到“走”表“人死去”之义的证据。这可以说明,在1999年之前“走”表“人死去”之义可能还没有出现,即使是出现了,使用频率也会很小。但我们却能从2000年之后出版的刊物中找到例证,如:
   (22)“叔叔走了”。(余秋雨《借我一生》2004年版)
   由此可见,书面语中“走”表示“人死去”之义应该出现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但口语中“走”的这一义项的出现时间应早于这个时间,但最早也只能是在明清时期。
   本人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时候就曾听过奶奶用“某某昨天夜里走的”或“某某老了”来表示“不久前,某某人的死”。我奶奶是上世纪20年代的人,据她回忆,她小时候就听过大人们用“走”表示“人死去”。经过调查,不仅河南人口语中“走”有这一用法,而且,山东、湖南、河北等地人尤其是老人的口语中也有这种用法。由此可见,用“走”表示“人死去了”并非地方方言,而是“走”的一种语境义。口语中这一义项的出现明显早于书面语。
   “人死”之义应间接引申于“离开”之义。“离开”的意思即是同人、物、地分开。“走”字之所以能从“离开”义再次引申出“人死”义原因在于封建时期人们的迷信思想。众所周知,封建时期,即使到了近代,人们的迷信思想很重,他们认为人死后魂魄会被黑白无常抓到鬼的世界,因此,人死也就有了“人的魂魄与人世间分开”的意思,这与人离开某地具有相似性,故而,人们便在口语中用“走”委婉表示“人死了”。据上所考,明朝时期书面语中已出现了“走”表“离开”这一义项,所以,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便可进一步推断出,口语中“走”表“人死去”之义最早应出现于明清时期。
   既然口语中早就出现了“走”表“人死去”这一义项,为何书面语中这一义项的出现会滞后那么久呢?首先,词义的演变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簇而就。其次,选用词语是为了表意明确,但若选用的这个词语容易产生歧义,那么最好是避而不用。自“走”字演变出“离开”之义之后,虽有进一步演变成“人死了”之义的可能,但却出现了容易产生歧义的尴尬。正因为“走”的那些常用义的存在,致使“走”表示“人死去了”之义在书面语中出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另外,书面语中也有表示“人死去了”的词语,如:死、崩、薨、卒、亡等,尤其以“死”最为常用,而且其稳定性还很强。
   总之,“走”由“离开”之义间接引申出“人死去”之义约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历程。
  三、新世纪里,“走”委婉表示“人死”之义的词义演变假想
   新世纪,随着人权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人们会逐渐用“走”、“去世”、“逝世”等敬语来委婉表“人死去了”。而与“去世”、“逝世”等词语相比,“走”更口语化,更显亲切,因此,其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会逐步增高。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经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听到“走”表“人死去了”说法。如:在《我的美女老板》中,女主角小艾说:“自从我的爸爸妈妈走后,我的生活一直是这样。”在这句话中,“走”确定无疑表示“去世”,因为这句话是在说完父母已死的特定语境中发出的。
   众所周知,现代是一个数字化时代,网络和媒体的传播效应非常强大,这也势必会影响到词语的使用和字义的演变。因此,笔者大胆推想,在社会及词语内部发展演变的影响下,“走”委婉表示“人死去了”之义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816.
  [2]江灏,钱宗武译注.今古文尚书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88.
  [3][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2340.
  [4]周宏溟.五用成语词典[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17.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99-700.
  [6]付学文.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1582.
  (作者通讯地址: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能否对处突部队提供快速、及时、有效的财务保障直接影响处突的实际效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从分析处突财务保障的特点入手,分析探讨了财务部门应做好的处突财务保障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处突中的财务保障工作必须做到保障准备充分、方式灵活有效、强化监督力度、提高信息化能力等几方面。  关键词:突发事件;财务;保障  突发事件是指在突然发生,具有重大影响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需按照有关
期刊
摘 要:部队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特点,正确分析这些特征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部队建筑工程进行准确的投资估算。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部队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投资估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投资估算;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部队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特点,正确分析这些特征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部队建筑工程进行准确的投资估算。而投资估算的准
期刊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1]随着有关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针、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国人与学术界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建设节约型机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部队是国家经济体系中的消费环节,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探索武警部队节约型机关的构建途径,对于进一步解决公共资源短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减轻财政负担、
期刊
加强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是在后勤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推动后勤工作创新发展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必须从优化队伍编制、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人才任用,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一、精编队伍,综合业务,优化人员编制   在后勤队伍建设上,必须着眼建设精干高效的后勤队伍,从解决“忙的加班加点,闲的无所事事”等诸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入手,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因编制不够科学精细导致的后勤队伍建设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期刊
摘 要:排污权是环境容量的使用权,是政府通过行政许可的方式根据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控制总量或者富余容量,授权企业在特定的区域内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目前排污权交易中政府行为存在缺乏法律支撑,排污指标分配和定价不合理,对交易干预过度等诸多缺陷,因此规制政府行为就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政府行为;法律规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习借鉴西方排污权交易的经验,并在全国各地挑选了一
期刊
摘 要:农业科研单位拥有较多土地、房屋、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是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获取经济收益,是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与管理,能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可以进一步改善农业科研事业经费投入,促进农业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研;国有资产;有
期刊
武警部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使命,遂行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作战等多样化任务是武警部队的重要职能。围绕处突任务发展趋势,紧抓处突任务难点,加强后勤建设,是当前摆在各级后勤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着眼部队任务需求,树立前瞻性思维,合理规划仓库布局,完善仓库体系,强化战备意识,科学储备应急物资是提高当地处突效益的有效途径,为圆满完成中心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一、把握特点,认清
期刊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广泛运用,我国的档案科学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档案学是一名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是该学科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对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现代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档案编研的角度分析了其现实作用。  关键词:档案学;发展;脉络;取向  一、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我国档案学的发展现状。我国档案学产生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四项设施”建设的全面配套,管理工作便成为重点和难点,重建轻管,重用轻管,管用脱节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四项设施”的使用效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破解建设、管理、使用中的难题。  一、多口建设,归口管理,实现建管同步   在“四项设施”建设与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统一、协调、衔接、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设与管理的衔接工作不到位,建设与管理两张皮。因此,”四项设施”的管理上,必须着
期刊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政府注资和买入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来自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也开始向主权国家转移。2009年2月,市场对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达到顶峰,冰岛、匈牙利、乌克兰、阿根廷等国家均已经向IMF申请资金援助,国际金价攀升至1000美元以上,虽然在过去20年中全球多次出现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但如此大规模的主权信用危机却是罕见的。尽管目前情况已有好转,但令人担心的是,主权债务问题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