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1200名高职大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调研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网络自控力良好,但是不当上网导致学生有厌学倾向和孤独倾向,通过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分析,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引导高职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网络行为;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7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信息传媒工具。它深刻地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也受到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广泛影响。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通过校园网,在各高校的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学生宿舍,甚至食堂、公共走廊等处都可以免费上网,这为大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和上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网络给了大学生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除不良情绪等精神活动的巨大空间。互联网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网络心理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也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并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调查了高职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并对其网络心理状况作了进一步分析,期望从总体上把握高职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干预,对端正高职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加强上网自律性,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徐州地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专业覆盖到过程装备、汽电、汽检、机电、光伏材料、化工安全、制药、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计算机、电子商务、软件、工商管理等15个专业,样本覆盖到文科、理科、工科三个大的学科类别,涉及到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学生,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以文献探讨为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修改而成。问卷内容包括(一)大学生基本信息即性别、民族、年级、学院,(二)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包括上網频率与时间、上网的花费、上网地点、上网的目的和上网查阅信息类型5个人方面。(三)大学生网络行为包括上网主要参与活动、上网人际交往方式2个方面。(四)大学生对待网络影响看法包括网络对学习的影响、网络对生活的影响、网络对健康的影响3个方面。(五)大学生网络心理状况包括网络类型、大学生心理变化倾向、是否认同网上结交网友、是否认同网恋、是否认同在网上敞开心扉、网上花费很多时间精力的态度、 网络的迷恋程度等9个方面。实施调研以班级为单位,采取现场发卷、现场填答、现场回收方式进行,以学生自愿为主。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3.问卷收集和样本概况
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153份,回收率为96%。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审核:在1153份中,部分填写的(填写少于一半)的有3份,采用多选的32份,对这35份问卷予以剔除,视为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118份。其中机电学院272份、化工学院383份、信管学院306份、材料系157份。有效问卷当中被访问的大一学生有611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54.7%; 大二学生有507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45.3%。
有效问卷当中被访问的大一学生有611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54.7%; 大二学生有507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45.3%。期中男同学616人,占55%,女同学502人占45%。
三、调查数据分析
1.信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信度即稳定性,指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此次的调查数据显示总体样本信度系数(Cronbach ɑ值)为0.912,说明量表的信度较好。
效度检验,效度是用度量方法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即准确性或正确性。我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调查问卷中,全部的项目的KMO值为0.732, Bartlett值为1404.249,sig=0.000,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推断,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结构效度良好。
2.数据统计分析
(1)上网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花费上网时间上一般都在1—3H;上网的目的最多都是在于网络可以娱乐休闲,而所参与活动则是体现在占有33.45%的音乐与电影方面;而对于网络行为类型中则是一种体验性的状态中,宣泄型的占有28.53%仅次于体验型。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2)不同院系学生网络行为差异分析
根据表2所示对四个院系数据对比分析,此表可以看出信管学院学生在院网络认知上相对处于比较理性状态。化工学院学生学生在自控力上处于较弱的状况。
(3)不同年级学生网络行为差异分析
根据表3所示,大一学生对于网络沉迷高于大二学生。对网络对学习的影响认识上,大二学生高于大一学生。
(4)高职大学生网络行为类型
通过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周边的网络类型最多的是体验型占总样本的29.70%,其次是宣泄型和满足型,分别占28.53%和26.21%,只有的7.51%样本认为自己的网络行为是超越型的。
(5)网络心理变化倾向
通过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受到网络影响,心理变化倾向最多的就是厌学心理占总样本的31.22%,其次是孤独心理占总样本的30.23%,仅有4.38%的学生认为受网络的影响价值观有扭曲倾向。 (6)高职学生网络自控力状况
通过图3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自控力是一般的占总样本的40.16%,大学生觉得自控力较强的占总样本的35.51%,只有2.24%的大学生非常弱,说明我校大学生在上网时,自控力还是良好的。
四、结论与对策
1.结论
(1)根据对年级的独立样本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之间的网络心理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
(2)根据对总体数据样本的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上主要是参与音乐和电影活动,由此看出网络娱乐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3)在面对网络的虚拟变化和吸引力,文科学生在面对网络的心理易于开放,对于网恋、网上交友、网络迷恋等认同感高于理科学生。
(4)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类型的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上网行为都是体验型,其次是利用网络来宣泄情绪。
(5)对高职大学生网络心理变化倾向的调查中发现高职大学生,厌学心理和孤独心理是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主要心理。这个调研反映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2.对策
(1)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设定网络开放时间,有效地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同时积极开发和安装适合校园网的网络过滤软件。此外,学校应开展更多的课余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能够合理的利用起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社会应该加大力度宣传预防网络成瘾,要采用先进技术控制信息源头,可实行分级制实名制等方式设立网络警察,随时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加大网络立法力度,预防网络犯罪与惩治网络犯罪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犯罪,保护学生的安全。
(3)家长应该主动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当的控制学生的生活费用,节假日期间在家也科学引导子女上网。
(4)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其思想工作,同时与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总之,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是一项链状工程,不应仅限于单个家庭、单个学校、社会各界及个人,而应该社会、家庭、学校各界力量共同进行。
参考文献
[1]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李清臣,钟声震.教育学[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
[3]杨悦.论“网络”概念的三个层次[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
[4]周南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金伯利.S.揚 网 虫 综 合 症 — — 网 瘾 的 症 状 与 康 复 策 略[J] . 上 海 译
文出版社,2002 年.第 38 页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杨改学.现代远 程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2012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网络行为;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7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信息传媒工具。它深刻地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也受到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广泛影响。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通过校园网,在各高校的实验室、图书馆、自习室、学生宿舍,甚至食堂、公共走廊等处都可以免费上网,这为大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和上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网络给了大学生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除不良情绪等精神活动的巨大空间。互联网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网络心理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也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并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调查了高职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并对其网络心理状况作了进一步分析,期望从总体上把握高职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干预,对端正高职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加强上网自律性,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徐州地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专业覆盖到过程装备、汽电、汽检、机电、光伏材料、化工安全、制药、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计算机、电子商务、软件、工商管理等15个专业,样本覆盖到文科、理科、工科三个大的学科类别,涉及到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学生,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以文献探讨为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修改而成。问卷内容包括(一)大学生基本信息即性别、民族、年级、学院,(二)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包括上網频率与时间、上网的花费、上网地点、上网的目的和上网查阅信息类型5个人方面。(三)大学生网络行为包括上网主要参与活动、上网人际交往方式2个方面。(四)大学生对待网络影响看法包括网络对学习的影响、网络对生活的影响、网络对健康的影响3个方面。(五)大学生网络心理状况包括网络类型、大学生心理变化倾向、是否认同网上结交网友、是否认同网恋、是否认同在网上敞开心扉、网上花费很多时间精力的态度、 网络的迷恋程度等9个方面。实施调研以班级为单位,采取现场发卷、现场填答、现场回收方式进行,以学生自愿为主。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3.问卷收集和样本概况
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153份,回收率为96%。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审核:在1153份中,部分填写的(填写少于一半)的有3份,采用多选的32份,对这35份问卷予以剔除,视为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118份。其中机电学院272份、化工学院383份、信管学院306份、材料系157份。有效问卷当中被访问的大一学生有611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54.7%; 大二学生有507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45.3%。
有效问卷当中被访问的大一学生有611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54.7%; 大二学生有507人,所占有效样本比例45.3%。期中男同学616人,占55%,女同学502人占45%。
三、调查数据分析
1.信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信度即稳定性,指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此次的调查数据显示总体样本信度系数(Cronbach ɑ值)为0.912,说明量表的信度较好。
效度检验,效度是用度量方法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即准确性或正确性。我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调查问卷中,全部的项目的KMO值为0.732, Bartlett值为1404.249,sig=0.000,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推断,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结构效度良好。
2.数据统计分析
(1)上网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花费上网时间上一般都在1—3H;上网的目的最多都是在于网络可以娱乐休闲,而所参与活动则是体现在占有33.45%的音乐与电影方面;而对于网络行为类型中则是一种体验性的状态中,宣泄型的占有28.53%仅次于体验型。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2)不同院系学生网络行为差异分析
根据表2所示对四个院系数据对比分析,此表可以看出信管学院学生在院网络认知上相对处于比较理性状态。化工学院学生学生在自控力上处于较弱的状况。
(3)不同年级学生网络行为差异分析
根据表3所示,大一学生对于网络沉迷高于大二学生。对网络对学习的影响认识上,大二学生高于大一学生。
(4)高职大学生网络行为类型
通过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周边的网络类型最多的是体验型占总样本的29.70%,其次是宣泄型和满足型,分别占28.53%和26.21%,只有的7.51%样本认为自己的网络行为是超越型的。
(5)网络心理变化倾向
通过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受到网络影响,心理变化倾向最多的就是厌学心理占总样本的31.22%,其次是孤独心理占总样本的30.23%,仅有4.38%的学生认为受网络的影响价值观有扭曲倾向。 (6)高职学生网络自控力状况
通过图3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自控力是一般的占总样本的40.16%,大学生觉得自控力较强的占总样本的35.51%,只有2.24%的大学生非常弱,说明我校大学生在上网时,自控力还是良好的。
四、结论与对策
1.结论
(1)根据对年级的独立样本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之间的网络心理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
(2)根据对总体数据样本的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上主要是参与音乐和电影活动,由此看出网络娱乐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3)在面对网络的虚拟变化和吸引力,文科学生在面对网络的心理易于开放,对于网恋、网上交友、网络迷恋等认同感高于理科学生。
(4)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类型的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上网行为都是体验型,其次是利用网络来宣泄情绪。
(5)对高职大学生网络心理变化倾向的调查中发现高职大学生,厌学心理和孤独心理是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主要心理。这个调研反映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2.对策
(1)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设定网络开放时间,有效地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同时积极开发和安装适合校园网的网络过滤软件。此外,学校应开展更多的课余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能够合理的利用起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社会应该加大力度宣传预防网络成瘾,要采用先进技术控制信息源头,可实行分级制实名制等方式设立网络警察,随时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加大网络立法力度,预防网络犯罪与惩治网络犯罪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犯罪,保护学生的安全。
(3)家长应该主动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当的控制学生的生活费用,节假日期间在家也科学引导子女上网。
(4)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其思想工作,同时与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总之,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是一项链状工程,不应仅限于单个家庭、单个学校、社会各界及个人,而应该社会、家庭、学校各界力量共同进行。
参考文献
[1]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李清臣,钟声震.教育学[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
[3]杨悦.论“网络”概念的三个层次[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4
[4]周南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金伯利.S.揚 网 虫 综 合 症 — — 网 瘾 的 症 状 与 康 复 策 略[J] . 上 海 译
文出版社,2002 年.第 38 页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杨改学.现代远 程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2012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