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无锡市中考数学试卷既注重基础、基本技能的考查,又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其中部分试题,立意新颖,解法多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下面结合笔者对无锡市中考数学第24题的阅卷情况,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谈几点对试题的反思与教学导向。
【题目】如图,已知等边△ABC,请用直尺(不带刻度)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1)作△ABC的外心O;
(2)设D是AB边上一点,在图中作出一个正六边形DEFGHI,使点F、点H分别在边BC和AC上。
一、试题评析
1.源于教材
24题的第(1)小题作△ABC的外心O来源于书本九年级上册《2.3确定圆的条件》中的尝试与交流;第(2)小题来源于书本九年级上册《2.6正多边形与圆》中的操作与思考。但是通过适当的改编,很好地体现了命题“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注重考查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导向。
2.立足基础
2017年无锡市初中数学中考指导意见中,对于尺规作图的要求是这样的:①五种基本作图;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③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共线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④了解尺规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前三条的要求是C等级,也就是掌握,第四条是B等级,只要理解即可。本题考查圆外心的知识点,突出对正六边形的特点与作法的考查,不仅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作图能力,而且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3.基于素养
尺规作图是一种很好的考查内容的方法。第(1)小题实际上已经确定一个点(定点圆心)和一条线段(定长DO),根据圆的定义就可以把圆O作出来。实际上这一小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如果缺少圆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画一个正六边形,再分析推理得出正六边形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如正六边形的对称性等,这样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方法就是分析推理法,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重在创新
本题不仅考查外心的作法和正六边形的作法,而且在基本模型上添加了条件,把第一小题与第二小题联系在一起,为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平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作适度的创新,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典型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典型错误方法
(1)如图1,认为线段DI与线段FG平行,于是在三角形另两边上截取点E、H。
(2)如图2,当学生在BC上找点F时,很多学生过点D作BC的垂线,学生认为垂线与BC的交点就是点F。
(3)如图3,已作出圆O,但是认为圆与三边交点就是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
(4)如图4,已作出圆O,也找到圆与边交点为点F和点H,但在找剩余点时,是以已知点为圆心,DO为半径,在三角形三边上去截取剩余的点,把五个点硬凑到三边上。
2.答题错误原因
(1)缺乏圆的意识。
(2)对正六边形特点掌握不牢固。
(3)学生缺少分析、推理能力。
3.答题正确方法
(1)在不作圆的前提下,如图1,分别以点D、O为圆心,OD为半径作圆弧,交于三角形AC边右侧的点即为点I,以此类推,作出剩余点。
(2)作圆,与边BC左侧交点为点F,与边AC下侧交点为点H,构成等边三角形DFH。
①如图2,分别作三个内角角平分线或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圆得出剩余三点;②如图3,利用对称性,分别将D、F、H与圆心连接并延长,与圆的交点或者在延长线上以半径去截取得到的点即为剩余三点。
(3)作圆,利用截取法。
①如图4,分别以点D、F、H为圆心,DO为半径在圆周上截取三次,得到点I、G、E;②如图5,以点D为圆心,DO为半径,在圆周上连续截取五次,得到剩余五点。
三、教学导向
1.深度挖掘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学生的学习是以教材为根基的,所以试题的选材、立意必须依托于教材,遵循“植根于教材,来源于教材”“題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2017年无锡市中考数学试题中,除了24题以外,多数题目基础性较强,是对教材中的内容的改编和延伸拓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以数学知识的主干内容为框架,将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知识网;要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2.依据课标标准,注重落实“四基”
(1)注重实效训练,熟练基本技能。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的前提下,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比如说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能知道这些步骤的理由。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适度的训练,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
(2)渗透数学思想,掌握学习技巧。
教师要深入挖掘知识形成过程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悟自生,学会数学的思维,建构学生自己的理解,掌握学习的技巧。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和理解,才能内化自己的认知。学生认知的发展也不是一种数量上的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维,应为促进学生的理解而教。
(3)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经验、思维投入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才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说在几何教学中,不妨围绕一些基本图形,探究拓展,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教学方式,不断加强几何推理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锻炼推理能力,走向核心素养
从所举题目的画图补救的方法中可以看到,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一个特征,是数学学科教学、学习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比如在“猜想—证明”的问题探究中,要让学生亲历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的完整推理过程,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锻炼推理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题目】如图,已知等边△ABC,请用直尺(不带刻度)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1)作△ABC的外心O;
(2)设D是AB边上一点,在图中作出一个正六边形DEFGHI,使点F、点H分别在边BC和AC上。
一、试题评析
1.源于教材
24题的第(1)小题作△ABC的外心O来源于书本九年级上册《2.3确定圆的条件》中的尝试与交流;第(2)小题来源于书本九年级上册《2.6正多边形与圆》中的操作与思考。但是通过适当的改编,很好地体现了命题“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注重考查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导向。
2.立足基础
2017年无锡市初中数学中考指导意见中,对于尺规作图的要求是这样的:①五种基本作图;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③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共线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④了解尺规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前三条的要求是C等级,也就是掌握,第四条是B等级,只要理解即可。本题考查圆外心的知识点,突出对正六边形的特点与作法的考查,不仅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作图能力,而且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3.基于素养
尺规作图是一种很好的考查内容的方法。第(1)小题实际上已经确定一个点(定点圆心)和一条线段(定长DO),根据圆的定义就可以把圆O作出来。实际上这一小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如果缺少圆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画一个正六边形,再分析推理得出正六边形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如正六边形的对称性等,这样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方法就是分析推理法,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重在创新
本题不仅考查外心的作法和正六边形的作法,而且在基本模型上添加了条件,把第一小题与第二小题联系在一起,为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搭建了不同的平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作适度的创新,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典型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典型错误方法
(1)如图1,认为线段DI与线段FG平行,于是在三角形另两边上截取点E、H。
(2)如图2,当学生在BC上找点F时,很多学生过点D作BC的垂线,学生认为垂线与BC的交点就是点F。
(3)如图3,已作出圆O,但是认为圆与三边交点就是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
(4)如图4,已作出圆O,也找到圆与边交点为点F和点H,但在找剩余点时,是以已知点为圆心,DO为半径,在三角形三边上去截取剩余的点,把五个点硬凑到三边上。
2.答题错误原因
(1)缺乏圆的意识。
(2)对正六边形特点掌握不牢固。
(3)学生缺少分析、推理能力。
3.答题正确方法
(1)在不作圆的前提下,如图1,分别以点D、O为圆心,OD为半径作圆弧,交于三角形AC边右侧的点即为点I,以此类推,作出剩余点。
(2)作圆,与边BC左侧交点为点F,与边AC下侧交点为点H,构成等边三角形DFH。
①如图2,分别作三个内角角平分线或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圆得出剩余三点;②如图3,利用对称性,分别将D、F、H与圆心连接并延长,与圆的交点或者在延长线上以半径去截取得到的点即为剩余三点。
(3)作圆,利用截取法。
①如图4,分别以点D、F、H为圆心,DO为半径在圆周上截取三次,得到点I、G、E;②如图5,以点D为圆心,DO为半径,在圆周上连续截取五次,得到剩余五点。
三、教学导向
1.深度挖掘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学生的学习是以教材为根基的,所以试题的选材、立意必须依托于教材,遵循“植根于教材,来源于教材”“題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2017年无锡市中考数学试题中,除了24题以外,多数题目基础性较强,是对教材中的内容的改编和延伸拓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以数学知识的主干内容为框架,将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知识网;要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2.依据课标标准,注重落实“四基”
(1)注重实效训练,熟练基本技能。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的前提下,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比如说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能知道这些步骤的理由。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适度的训练,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
(2)渗透数学思想,掌握学习技巧。
教师要深入挖掘知识形成过程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悟自生,学会数学的思维,建构学生自己的理解,掌握学习的技巧。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和理解,才能内化自己的认知。学生认知的发展也不是一种数量上的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维,应为促进学生的理解而教。
(3)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经验、思维投入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才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说在几何教学中,不妨围绕一些基本图形,探究拓展,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教学方式,不断加强几何推理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锻炼推理能力,走向核心素养
从所举题目的画图补救的方法中可以看到,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一个特征,是数学学科教学、学习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比如在“猜想—证明”的问题探究中,要让学生亲历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的完整推理过程,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锻炼推理能力,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