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叶圣陶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写作无话可说,只会背作文的老问题?叶老之语就是最好的答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语文教师解决学生不会写作文的顽疾的正确途径。
【案例一】插上联想的翅膀,发现生命的美丽
又要写作文了,学生眉头紧蹙,苦恼万分,因为我今天给学生的话题是:寻找生命的足迹,感悟生命的美好。“不会。”“没什么可写!”……很多学生抱怨着,甚至有几分恼怒。老办法,我又开始带着学生在熟悉的校园中漫步。
“生命是最美好的,而这生命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你们发现了吗?”说完,我夸张地向周围望去……然而随着我一同四下张望的学生们依旧是一脸的苦相。
我在活动设计里早已为他们准备了观察感悟的对象,所以望着身边这些“苦恼人”的笑,我得意地笑了。
“同学们,放眼望去,这爬山虎、雪松、紫藤萝、桂花树、腊梅花,哪一样不是生命的杰作……”我话音未落,早已瞥见一些学生四散而去。
“老师!我想从动物身上看生命的美,可什么样的动物容易让人体会到美呢?”几个乖巧的女生望着我小声嘀咕。
我心中念头一闪,说:“看看你们的脚下!”
“脚下?”她们来了兴趣。她们马上蹲下身,望着脚下鱼贯而行、忙碌工作的蚂蚁,热烈地讨论起来:“它们身体小,可力量大,它们的生命多顽强。”“它们的步伐很小,但足迹伸向远方。”“它们每时每刻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忙碌,它们的生活也很精彩。”……
几个女生的兴致高涨起来,然而操场边几个无助的男生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男生汪某:“老师,我不想跟他们一样,我想从这片沙地上找出生命之美,可我找不出来。”学生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没有生命现象?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完我拿起一根小树枝在沙地里边比划边小声念叨:沙地—小草—贝壳—生命的摇篮;沙坑—跳跃—竞争—生命的骄傲;土地—阳光……没等我念叨完,汪某就喊到:“老师别再说了,我也会找了!”
“老师,照你这么说,除了这荒芜的沙坑,世上到处都有生命的足迹了?”另外两个男生会意地望着我说。
“当然!”我不无得意地回答。作为他们的导师,我开始飘飘然了。
【案例二】擦亮审美的眼睛,悟出生命的美好
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美文时,我要求学生在跟随大师们的妙笔去欣赏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同时,重点学习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多角度感知自然的方法,以增强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在品读范文时,我则反复对学生强调:作家之所以会发现自然中的美,是因为作家的心中有美的情感在涌动,头脑中有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另外,还因为他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我就要求他们带着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走进大自然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
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他们一起来到学校的花坛、景点,来到操场的围墙根和校旁的花卉培植大棚内。当时正值秋季,校园里有他们看过多遍的松柏、香樟、红枫、桂树、垂柳、月季、蔷薇、池鱼、睡莲、小桥、假山、瘦竹等,也有花棚中艳丽名贵的盆花。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四散而去,兴致勃勃地在早已熟悉的校园内寻找目标,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今天与往日不同—带了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他们有的拾起紫藤萝花的果又嗅又舔,有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水中的睡莲,有的拨开杂草在看草丛中的无名小花,还有的望着墙边的竹子发呆……
望着他们或专注或兴奋或焦急或迷惘的脸,我收获了喜悦。
在随后的作文里,班里一位借读的学生这样写道:“一丛无名野花依靠着身旁的树在草丛中生长着。野花的白色花瓣,细细的、长长的,从下向上逐渐过渡为浅粉色,呈四角张开。沿着细细的藤蔓,这些小花向四面开放着,它们有的像一盏盏精致的吊灯,有的像一个个可爱的灯笼,还有的像一只只朝天的小喇叭。它们好像故意要躲开那强烈的日光,一个个都混在草丛里悄悄地开放。这里来往的人很少,即使来了也未必會注意到这丛野花,然而它们依然天天身着粉色的连衣裙,为这天然画卷的一角点上了美丽的粉色小点,一生默默然而快乐地唱着自己无字的歌……”
其后,在作文课上我对这篇作文点评道:“这无名的小花以它的娇小美丽和无怨无悔感动了我。我们环顾四周,社会中又有多少这样平凡而又美丽的人生啊!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一朵小花,所以它在我们的眼中和笔下才如此鲜活可感。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擦亮自己的双眼,留意身边的细节,就能时时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得到这样的感悟,那我们也就开始具有发现美的眼力了。有了这样的感悟力和眼力,我们还愁笔下绘不出感人的形象,道不明自己人生的感悟吗?”
【案例三】走入想象的世界,探寻人生的真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有意识地去认识生活,观察描写生活细节,就会熟悉生活。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断面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情趣,这就是一种想象。观察认识、联想想象、生活感悟的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因此,语文实践活动过程就应该是强化观察、联想、想象和探寻生活真谛的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初夏的一次观察活动中,初一学生陈佳樱看到花坛里的一棵光滑不长树皮的紫薇树旁,依偎着一簇嫩绿鲜活的绿藤,她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挥想象,并形成片段作文中的细节描写:“紫薇她曾经很美,但现在她只剩下一具光秃秃身躯,光滑而略带褐色。她没有了美丽,也失去了美丽。悲伤的紫薇整天沉默。天打雷了,她不惊恐;春天来了,她不兴奋。一股淡淡的似乎又是重重的自卑将她包裹,封闭了她的话语,同时也封闭了她的内心。云儿湿湿的,挤在一起,下雨了,而紫薇觉得她们在哭泣。滴滴水珠滚过她那光滑的身体,如泪水般滑过。“滴答”,一片绿叶竟然托起了一滴眼泪,晶莹剔透,煞是好看。紫薇低头看见了,十分吃惊,一棵不知名的绿色植物,竟然一直依偎在她身旁。这“绿色”对于紫薇来说,让她感到既美丽,又悲痛。有绿色依偎在身旁,紫薇很幸福。绿色也和紫薇一样沉默,然而她的沉默比紫薇来得更快乐。雨来时,她掀起衣裙去迎接;风来时,她紧紧抱住紫薇与风对峙。紫薇把绿色缠绕在身上,绿色也更加抱紧了紫薇,紫薇快乐极了。朋友,朋友才是最美丽的,最快乐的。”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叶老的这番话。
—叶圣陶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写作无话可说,只会背作文的老问题?叶老之语就是最好的答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语文教师解决学生不会写作文的顽疾的正确途径。
【案例一】插上联想的翅膀,发现生命的美丽
又要写作文了,学生眉头紧蹙,苦恼万分,因为我今天给学生的话题是:寻找生命的足迹,感悟生命的美好。“不会。”“没什么可写!”……很多学生抱怨着,甚至有几分恼怒。老办法,我又开始带着学生在熟悉的校园中漫步。
“生命是最美好的,而这生命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你们发现了吗?”说完,我夸张地向周围望去……然而随着我一同四下张望的学生们依旧是一脸的苦相。
我在活动设计里早已为他们准备了观察感悟的对象,所以望着身边这些“苦恼人”的笑,我得意地笑了。
“同学们,放眼望去,这爬山虎、雪松、紫藤萝、桂花树、腊梅花,哪一样不是生命的杰作……”我话音未落,早已瞥见一些学生四散而去。
“老师!我想从动物身上看生命的美,可什么样的动物容易让人体会到美呢?”几个乖巧的女生望着我小声嘀咕。
我心中念头一闪,说:“看看你们的脚下!”
“脚下?”她们来了兴趣。她们马上蹲下身,望着脚下鱼贯而行、忙碌工作的蚂蚁,热烈地讨论起来:“它们身体小,可力量大,它们的生命多顽强。”“它们的步伐很小,但足迹伸向远方。”“它们每时每刻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忙碌,它们的生活也很精彩。”……
几个女生的兴致高涨起来,然而操场边几个无助的男生又引起了我的注意。
男生汪某:“老师,我不想跟他们一样,我想从这片沙地上找出生命之美,可我找不出来。”学生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没有生命现象?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完我拿起一根小树枝在沙地里边比划边小声念叨:沙地—小草—贝壳—生命的摇篮;沙坑—跳跃—竞争—生命的骄傲;土地—阳光……没等我念叨完,汪某就喊到:“老师别再说了,我也会找了!”
“老师,照你这么说,除了这荒芜的沙坑,世上到处都有生命的足迹了?”另外两个男生会意地望着我说。
“当然!”我不无得意地回答。作为他们的导师,我开始飘飘然了。
【案例二】擦亮审美的眼睛,悟出生命的美好
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美文时,我要求学生在跟随大师们的妙笔去欣赏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同时,重点学习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多角度感知自然的方法,以增强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在品读范文时,我则反复对学生强调:作家之所以会发现自然中的美,是因为作家的心中有美的情感在涌动,头脑中有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另外,还因为他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我就要求他们带着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走进大自然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
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他们一起来到学校的花坛、景点,来到操场的围墙根和校旁的花卉培植大棚内。当时正值秋季,校园里有他们看过多遍的松柏、香樟、红枫、桂树、垂柳、月季、蔷薇、池鱼、睡莲、小桥、假山、瘦竹等,也有花棚中艳丽名贵的盆花。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四散而去,兴致勃勃地在早已熟悉的校园内寻找目标,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今天与往日不同—带了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他们有的拾起紫藤萝花的果又嗅又舔,有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水中的睡莲,有的拨开杂草在看草丛中的无名小花,还有的望着墙边的竹子发呆……
望着他们或专注或兴奋或焦急或迷惘的脸,我收获了喜悦。
在随后的作文里,班里一位借读的学生这样写道:“一丛无名野花依靠着身旁的树在草丛中生长着。野花的白色花瓣,细细的、长长的,从下向上逐渐过渡为浅粉色,呈四角张开。沿着细细的藤蔓,这些小花向四面开放着,它们有的像一盏盏精致的吊灯,有的像一个个可爱的灯笼,还有的像一只只朝天的小喇叭。它们好像故意要躲开那强烈的日光,一个个都混在草丛里悄悄地开放。这里来往的人很少,即使来了也未必會注意到这丛野花,然而它们依然天天身着粉色的连衣裙,为这天然画卷的一角点上了美丽的粉色小点,一生默默然而快乐地唱着自己无字的歌……”
其后,在作文课上我对这篇作文点评道:“这无名的小花以它的娇小美丽和无怨无悔感动了我。我们环顾四周,社会中又有多少这样平凡而又美丽的人生啊!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一朵小花,所以它在我们的眼中和笔下才如此鲜活可感。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擦亮自己的双眼,留意身边的细节,就能时时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得到这样的感悟,那我们也就开始具有发现美的眼力了。有了这样的感悟力和眼力,我们还愁笔下绘不出感人的形象,道不明自己人生的感悟吗?”
【案例三】走入想象的世界,探寻人生的真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有意识地去认识生活,观察描写生活细节,就会熟悉生活。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断面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情趣,这就是一种想象。观察认识、联想想象、生活感悟的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因此,语文实践活动过程就应该是强化观察、联想、想象和探寻生活真谛的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初夏的一次观察活动中,初一学生陈佳樱看到花坛里的一棵光滑不长树皮的紫薇树旁,依偎着一簇嫩绿鲜活的绿藤,她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挥想象,并形成片段作文中的细节描写:“紫薇她曾经很美,但现在她只剩下一具光秃秃身躯,光滑而略带褐色。她没有了美丽,也失去了美丽。悲伤的紫薇整天沉默。天打雷了,她不惊恐;春天来了,她不兴奋。一股淡淡的似乎又是重重的自卑将她包裹,封闭了她的话语,同时也封闭了她的内心。云儿湿湿的,挤在一起,下雨了,而紫薇觉得她们在哭泣。滴滴水珠滚过她那光滑的身体,如泪水般滑过。“滴答”,一片绿叶竟然托起了一滴眼泪,晶莹剔透,煞是好看。紫薇低头看见了,十分吃惊,一棵不知名的绿色植物,竟然一直依偎在她身旁。这“绿色”对于紫薇来说,让她感到既美丽,又悲痛。有绿色依偎在身旁,紫薇很幸福。绿色也和紫薇一样沉默,然而她的沉默比紫薇来得更快乐。雨来时,她掀起衣裙去迎接;风来时,她紧紧抱住紫薇与风对峙。紫薇把绿色缠绕在身上,绿色也更加抱紧了紫薇,紫薇快乐极了。朋友,朋友才是最美丽的,最快乐的。”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叶老的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