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型大学一般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任务,主要为地方性大学,专业建设应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导向。笔者认为教学型大学财政学专业建设应注意三点:(1)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的相互融合是财政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向。(2)专业建设中应突出地方特色、迎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并且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比较优势。(3)把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财政学;专业建设
从学术水平层次的角度看,高校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三大类。教学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任务的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等地方政府举办,主要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各种类型的本科人才。财政学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方向,如何迎合教学型大学的层次定位,搞好财政学专业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是目前众多教学型大学,特别是新办本科高校面临的急迫课题。
一、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的融合是财政学专业建设的方向
传统上,财政学是被视为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本科生专业目录,将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并且,在管理学门类下,增设公共管理。财政学虽被归入经济学类,但许多学者都认为实际上,它是经济学的成分和管理学成分兼而有之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的财政学专业设置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结合办学,成立公共管理学院或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如中央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另一类,注重经济学的整合,与金融学结合成立财政与金融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第三种是深化财政学科成立财政税务学院,如中南财经大学。
笔者认为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的相互融合将是财政学专业发展的方向,现实中大多数院校特别是新办本科专业的教学型大学均采用上述第一种类型,即验证了笔者的看法。从理论上分析,出现这种趋势并不是偶然的。
财政学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政治两种属性的范畴。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财政就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它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无非是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最佳配置。而这同以研究社会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经济学,恰好一致。作为一个政治范畴,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归总起来,无非是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两个方向。而社会管理和经濟管理最终又可归结到国家的管理或政府的管理上。所以,对于财政问题,当然也要从管理学或政治学的角度和范畴去研究。
由此可见,在公共管理学科和财政学科之间,不仅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而且,财政学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事实上起到一种支撑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发展,政府管理权限的下放是大势所趋,这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各高校先后设置的可纳入公共管理范畴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至少包括了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20多个类别,这些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公共管理急需的专业。教学型大学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财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融合为基本方向,建设财政学专业。
二、突出地方特色,发展比较优势
教学型大学一般由省级或地市级政府举办,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承担地方政府下达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在进行财政学科专业建设时,应根据所在经济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灵活选择专业培养侧重点,服务地方经济。
例如,我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政学专业是新办本科专业,主要由原广东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财政专业和原广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国际经济专业合并组建而成。专业建设初期,我们就确定了以税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因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现状: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GDP约为全国的1/10,出口约占全国的1/3。广东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企业数量众多,外资企业比例较大,拥有各类企业50多万家,仅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就有24000多家,而且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话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增大。据测算,广东以占全国5%的财税人员完成了约占全国14%的税收收入。若按全国税务人员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来计算,广东应拥有近7万税务人员。然而,目前广东省仅有5万税务公务员队伍,且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7%。虽然我省高校开设财政学本科专业的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等,但招生人数有限,远未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能分配到山区和基层以及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甚少。由此可见,我省对税务专业人才有巨大需求。我们正是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建设以培养基层应用型税务人才为主要方向的税务专业。今年(2010年)的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绝大多数同学都找到了与本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工作。事实充分证明了我们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另外,我们正积极申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希望依托财政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向公共管理领域扩展。广东与内地相比,私有制的比例较大,并且劳动力市场发达,流动人口较多。市场机制对社会的影响要大得多。流动人口离开了土地保障,又不能享受本地人口才能享受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因此,广东只有更快更好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顺利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社保基金管理、企业劳资争议仲裁等环节的人才短缺情况更为严重。
教学型大学的财政学专业建设在顺应地方经济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培育自身的比较优势。我院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区域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明显,属于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大公司、外资企业占的比例较大。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经济贸易日趋频繁。一方面,外资企业大多有很强的财务筹划意识和能力,加大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竞争的需求。另一方面,1994年新税制的确立以及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使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的目标呈现非同一性的特征。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需要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税收筹划人才。我院财政学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国际税收特色,以税收筹划为重点建设项目,希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为此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引进双师型人才,保证大多数从事税收筹划及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拥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2)在现有的财政学专业教学基地中选择两个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单位进行重点建设。(3)加强税务实验室建设。增设税收筹划及涉外税收实务模拟软件,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教学型大学办学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自然成为重要环节。
(一)在制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时应注意三个重点(1)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和体会社会实际,将学习的理论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实现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既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实际能力得到提高。(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社会实践中去,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尽早地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3)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财政专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的,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与政府财政、税务部门以及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践教学合作关系,确保学生实习时间和质量。
(二)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应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系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财政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实验室建设。购入最新的税务实习软件,充分利用学校电子实验室资源,建立高度仿真的虚拟税务征管环境,使学生掌握与社会同步的税收征管规则与程序。另外,我们新建了“税收情境实验室”,再现纳税大厅的真实情境,通过大量实务票证的使用,使学生直接感受作为纳税人或征税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学校在我系下设“财税实验室”,设置专职与兼职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资源更新的工作。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教学地位。我系在2009年财政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专业课均配套设置了实训课,并适当延长了实习与社会实践的课时。调整后,本科学生四年学习过程的实践教学总课时量增加176学时,学分数增加了11分,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示范性实验基地。学校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建设示范性实习基地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系财政专业已建立了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广东中山市国家税务局和广州市汇金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6个示范性实习基地,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标准,有力地推动了财政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
开展本科生校园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财税活动日等各类创新活动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坚持院系两级本科生科研立项制度,每年评选学生创新实践团队,致力形成包括研究性学习、开放式学习和课内外学习在内的多维实践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专业建设方向[J].财贸经济,2002,(12).
[2]刘灿.高等财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4).
作者简介:杨立平(1963-),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财税系副主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财政学;专业建设
从学术水平层次的角度看,高校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三大类。教学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任务的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等地方政府举办,主要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各种类型的本科人才。财政学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方向,如何迎合教学型大学的层次定位,搞好财政学专业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是目前众多教学型大学,特别是新办本科高校面临的急迫课题。
一、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的融合是财政学专业建设的方向
传统上,财政学是被视为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本科生专业目录,将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并且,在管理学门类下,增设公共管理。财政学虽被归入经济学类,但许多学者都认为实际上,它是经济学的成分和管理学成分兼而有之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的财政学专业设置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结合办学,成立公共管理学院或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如中央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另一类,注重经济学的整合,与金融学结合成立财政与金融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第三种是深化财政学科成立财政税务学院,如中南财经大学。
笔者认为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的相互融合将是财政学专业发展的方向,现实中大多数院校特别是新办本科专业的教学型大学均采用上述第一种类型,即验证了笔者的看法。从理论上分析,出现这种趋势并不是偶然的。
财政学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政治两种属性的范畴。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财政就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它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无非是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最佳配置。而这同以研究社会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经济学,恰好一致。作为一个政治范畴,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归总起来,无非是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两个方向。而社会管理和经濟管理最终又可归结到国家的管理或政府的管理上。所以,对于财政问题,当然也要从管理学或政治学的角度和范畴去研究。
由此可见,在公共管理学科和财政学科之间,不仅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而且,财政学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事实上起到一种支撑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发展,政府管理权限的下放是大势所趋,这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各高校先后设置的可纳入公共管理范畴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至少包括了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20多个类别,这些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公共管理急需的专业。教学型大学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财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融合为基本方向,建设财政学专业。
二、突出地方特色,发展比较优势
教学型大学一般由省级或地市级政府举办,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承担地方政府下达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在进行财政学科专业建设时,应根据所在经济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灵活选择专业培养侧重点,服务地方经济。
例如,我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政学专业是新办本科专业,主要由原广东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财政专业和原广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国际经济专业合并组建而成。专业建设初期,我们就确定了以税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因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现状: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GDP约为全国的1/10,出口约占全国的1/3。广东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企业数量众多,外资企业比例较大,拥有各类企业50多万家,仅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就有24000多家,而且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话的不断加深而不断增大。据测算,广东以占全国5%的财税人员完成了约占全国14%的税收收入。若按全国税务人员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来计算,广东应拥有近7万税务人员。然而,目前广东省仅有5万税务公务员队伍,且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7%。虽然我省高校开设财政学本科专业的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等,但招生人数有限,远未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能分配到山区和基层以及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甚少。由此可见,我省对税务专业人才有巨大需求。我们正是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建设以培养基层应用型税务人才为主要方向的税务专业。今年(2010年)的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绝大多数同学都找到了与本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工作。事实充分证明了我们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另外,我们正积极申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希望依托财政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向公共管理领域扩展。广东与内地相比,私有制的比例较大,并且劳动力市场发达,流动人口较多。市场机制对社会的影响要大得多。流动人口离开了土地保障,又不能享受本地人口才能享受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因此,广东只有更快更好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顺利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社保基金管理、企业劳资争议仲裁等环节的人才短缺情况更为严重。
教学型大学的财政学专业建设在顺应地方经济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培育自身的比较优势。我院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区域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明显,属于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大公司、外资企业占的比例较大。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经济贸易日趋频繁。一方面,外资企业大多有很强的财务筹划意识和能力,加大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竞争的需求。另一方面,1994年新税制的确立以及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使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的目标呈现非同一性的特征。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需要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税收筹划人才。我院财政学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国际税收特色,以税收筹划为重点建设项目,希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为此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引进双师型人才,保证大多数从事税收筹划及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拥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2)在现有的财政学专业教学基地中选择两个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单位进行重点建设。(3)加强税务实验室建设。增设税收筹划及涉外税收实务模拟软件,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教学型大学办学的总体目标应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自然成为重要环节。
(一)在制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时应注意三个重点(1)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和体会社会实际,将学习的理论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实现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既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实际能力得到提高。(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社会实践中去,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尽早地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3)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财政专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的,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与政府财政、税务部门以及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实践教学合作关系,确保学生实习时间和质量。
(二)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应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系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财政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实验室建设。购入最新的税务实习软件,充分利用学校电子实验室资源,建立高度仿真的虚拟税务征管环境,使学生掌握与社会同步的税收征管规则与程序。另外,我们新建了“税收情境实验室”,再现纳税大厅的真实情境,通过大量实务票证的使用,使学生直接感受作为纳税人或征税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学校在我系下设“财税实验室”,设置专职与兼职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资源更新的工作。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教学地位。我系在2009年财政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对专业课均配套设置了实训课,并适当延长了实习与社会实践的课时。调整后,本科学生四年学习过程的实践教学总课时量增加176学时,学分数增加了11分,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示范性实验基地。学校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建设示范性实习基地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系财政专业已建立了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广东中山市国家税务局和广州市汇金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6个示范性实习基地,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标准,有力地推动了财政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
开展本科生校园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财税活动日等各类创新活动和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坚持院系两级本科生科研立项制度,每年评选学生创新实践团队,致力形成包括研究性学习、开放式学习和课内外学习在内的多维实践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专业建设方向[J].财贸经济,2002,(12).
[2]刘灿.高等财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4).
作者简介:杨立平(1963-),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财税系副主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