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把教学内容与美育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情境导入中感受数学美,在探究新知中“发现”数学美,在解题训练中追求数学美,在数学活动中“创造”数学美,在全课总结中反思数学美。
关键词:数学美;美育
美育具有突出的形象性、愉悦性和情感性,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小学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小学数学一旦向美育敞开大门,美育将变得有血有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把教学内容与美育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呢?现结合自己一年多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情境导入中感受数学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美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诱发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把某些数学典故,数学问题,数学内容编成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适合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游戏,引发小学生好奇心;应用多媒体,通过逼真的声音、图像、直观的画面,展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二、在探究新知中“发现”数学美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在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時,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通过建立表象再上升到理性形象。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严密的推理、整齐简洁的板书等审美示范,创设情境,培养情感,把数学美的简洁、对称、奇异、统一等特征融贯在教学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现”数学美。
例如:在《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买书场景:王老师带了160元到书店买书,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22元,又买了一本《汉语词典》78元,两本书正好付100元,还剩60元;接着教师和一位学生表演一本一本的付钱。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在学生探索出减法的简便算法后,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整节课中学生知识的习得是建立在对数学美的感知、欣赏、探索、发现的基础上,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彻。
三、在解题训练中追求美、在数学活动中“创造”美
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也离不开解题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追求数学解题方法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活动中的“再创造”“再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带给学生惊喜和美的愉悦。一个概念的透彻理解,一个定理的巧妙证明,一个公式的正确使用,一个方法的恰到好处地运用,特别是一道难题经过苦思冥想后的突然顿悟,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感受,这种喜悦,完全不差于对一首美妙的诗篇、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曲动听的音乐的欣赏。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挖掘和揭示数学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和体会数学美的简洁、对称、统一和奇异,激发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热情。
四、在全课总结中反思数学美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全课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再认识的过程,是认识的升华和飞跃,时间虽短却能起到画龙点晴、概括规律、拓展认知的作用。教师在全课总结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
例如学习了分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思: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棒的同学请作一个笑脸的表情。你认为自己在学习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很好?②今天认识的分数与以前认识的数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③你想知道分数的起源与发展吗?请回家查阅资料,在班级图书角展示。学生在交流中,理清了“分数”知识的脉络,拓展了知识面,在课堂总结中反思了数学美。
只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美育的渗透,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会提高,也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钻研那些看起来枯燥无味而又高深莫测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数学美;美育
美育具有突出的形象性、愉悦性和情感性,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小学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小学数学一旦向美育敞开大门,美育将变得有血有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把教学内容与美育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呢?现结合自己一年多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情境导入中感受数学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美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诱发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把某些数学典故,数学问题,数学内容编成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适合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游戏,引发小学生好奇心;应用多媒体,通过逼真的声音、图像、直观的画面,展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二、在探究新知中“发现”数学美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在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時,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通过建立表象再上升到理性形象。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严密的推理、整齐简洁的板书等审美示范,创设情境,培养情感,把数学美的简洁、对称、奇异、统一等特征融贯在教学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现”数学美。
例如:在《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买书场景:王老师带了160元到书店买书,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22元,又买了一本《汉语词典》78元,两本书正好付100元,还剩60元;接着教师和一位学生表演一本一本的付钱。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在学生探索出减法的简便算法后,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整节课中学生知识的习得是建立在对数学美的感知、欣赏、探索、发现的基础上,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彻。
三、在解题训练中追求美、在数学活动中“创造”美
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也离不开解题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追求数学解题方法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活动中的“再创造”“再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带给学生惊喜和美的愉悦。一个概念的透彻理解,一个定理的巧妙证明,一个公式的正确使用,一个方法的恰到好处地运用,特别是一道难题经过苦思冥想后的突然顿悟,真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感受,这种喜悦,完全不差于对一首美妙的诗篇、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曲动听的音乐的欣赏。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挖掘和揭示数学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和体会数学美的简洁、对称、统一和奇异,激发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热情。
四、在全课总结中反思数学美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全课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再认识的过程,是认识的升华和飞跃,时间虽短却能起到画龙点晴、概括规律、拓展认知的作用。教师在全课总结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
例如学习了分数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思: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棒的同学请作一个笑脸的表情。你认为自己在学习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很好?②今天认识的分数与以前认识的数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③你想知道分数的起源与发展吗?请回家查阅资料,在班级图书角展示。学生在交流中,理清了“分数”知识的脉络,拓展了知识面,在课堂总结中反思了数学美。
只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美育的渗透,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会提高,也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钻研那些看起来枯燥无味而又高深莫测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