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演唱民族组、美声组比赛为研究对象,在纵观全局的基础上,挑选出几位代表性的选手进行分析,探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在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发现当前民族唱法更加国际化,美声唱法更加中国化。
[关键词] 金钟奖;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国际化;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2-0056-02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唯一常设音乐综合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以下简称“金钟奖”)于2015年11月18日在广州大剧院大厅拉开帷幕,本届为第十届,比赛经过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武警以及各大艺术院校层层选拔,最终有236名声乐演唱选手(118名美声唱法选手,118名民族唱法选手)入围,11月18日至11月24日,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表演奖声乐演唱类的复赛、决赛、半决赛分别在广州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举行。经过为期7天20场的激烈角逐,最终获奖情况如下,美声组:广东音乐家协会选送的张学樑获得金奖,天津音乐协会选送的王泽南获得银奖,北京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马飞,中国歌剧舞剧院选送的王一凤获得铜奖;民族组:湖北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龚爽获得金奖,上海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陈家坡获得银奖,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选送的郝亮亮,北京音乐家协会选送的徐晶晶获得铜奖。”[1]
中国音乐金钟奖多年来,强调和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对于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学习问题,必定是最具代表性的范例,并且更加直接反映出两种唱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作为一名专门研究“怎样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高校声乐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声乐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索美声唱法在演唱中国作品中的运用,笔者专门赶赴广州选择性地观摩学习了11场美声组、民族组各个环节的比赛,其中包含4场民族复赛,3场美声半决赛,2场民族半决赛和2场美声、民族决赛。纵观整场比赛,在和前几届金钟奖声乐比赛做全面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声乐发展现状,探析如下。
一、民族唱法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国际化
观摩本届金钟奖民族组声乐比赛后,从听觉感受上来说最直接的是:民族唱法选手在保持民族声乐作品特色的基础上,整体声音更加宽厚、柔和、通透。这是两种唱法在当前国内长期并存、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借鉴、学习、融合的结果。
众所周知,当前的民族唱法是在中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而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中发展而来[2],两者对比,由于歌唱呼吸方法、共鸣腔体运用的不同,从声音效果来说,民族唱法更加明亮、集中,而美声唱法更加浑厚、洪亮。对比起来,民族唱法相应的短板是:传统民族唱法声音相对单薄,真声较多,音域较窄。为了克服唱法自身先天发展的不足,多年来,民族唱法的教育者和演唱者们,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并借鉴学习美声唱法,如:演唱过程中加强对人类各个发声腔体的运用,来增加共鸣腔体,使声音变得浑厚、饱满;为了扩展音域,引进了美声[JP2]唱法的真假混合声训练技巧,使民族唱法歌者音域得到扩展;腔体和气息的合理运用,也使民族歌者的声音表现力得到丰富,声音在不同气息状态的包裹下,甜美,柔和,转换自然。[3]从此,民歌唱法在符合中国老百姓欣赏习惯的基础上,在保持中国作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美声唱法的声音技巧,从而使当前的民族唱法更加具国际审美标准。下面我在本届民族组比赛中挑选两位选手,分别作分析。[JP]
一是,获得本届金钟奖比赛民族组金奖的湖北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龚爽。她在比赛中演唱了《昭君》、《挑着好日子山过山》等作品,在《挑着好日子山过山》中,她明亮、婉转的音色非常好地保持了作品原有浓郁的山野民族风味(如衬词“呢的呀”的穿插演唱),又通过爽朗、大气、质感的声音演唱“面对蓝天大声喊,我家住在十万山……”,全身共鸣腔体的运用,充分表达了西部人民肩负生活重担奔小康的豪情与气概。龚爽在整个演唱过程中的演唱,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融合后的教学成果,音色明亮、柔和,转换自然,腔体运用充分、考究, 音量大小可控,音域较宽,既可甜美温婉,亦可大气磅礴,在传统的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很明显又进了一大步,代表了当前中国民族唱法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声音表现力更具国际化。
二是获得本届民族组铜奖的全总文工团演员郝亮亮。他在本次比赛中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他演唱了以往都是由女声演唱的《秋水长天》,男声唱女声作品,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郝亮亮的演唱柔中带刚,刚柔相济,即符合作品本身的意境,又创造性地延伸了作品本身的表达空间,那游子飘荡在云水之间渺渺茫茫的情感被描绘得如诗如画,在西风故道大漠孤烟里的热血豪情被泼洒得淋漓尽致。从声音表现的角度上来看,虽为民族唱法的郝亮亮,在这首作品中并没有使用传统民族唱法集中明亮的音色,基本上以柔和的音色为主,甚至在中低音部分加入了更多“气声”的表达方法,使作品情感更加真实浓郁,符合作品本身意境,在高潮部分,整个身体共鸣腔体的运用,使情感得到充分释放,酣畅淋漓。我们再来研究郝亮亮的声乐学习之路,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旅居阿根廷男高音歌唱家、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特聘声乐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晁浩建先生,这是一位在美声唱法中颇有建树的声乐教授,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位民族唱法的教学成果——郝亮亮,这也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声乐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长期共存发展的结果,两种唱法本着为中国百姓服务的宗旨,在教育者自觉意识指导下,在演出市场自然选择调控下,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结果。从而使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表现力更加丰富,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更加国际化。
二、中国创造性地发展了美声唱法在中国作品中的运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声唱法随归国留学生传入,之后经过几代人近七八十年的摸索和学习,我国歌者才逐渐掌握这门歌唱艺术,例如本届金钟奖的美声评委廖昌永、莫华伦、张立萍、迪里拜尔等,均在国际顶尖声乐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并一直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让世界看到中国人学习美声唱法的成果。但是,这仅仅限于用美声唱法演唱外国作品,能用美声唱法演唱好中国作品,[JP2]让这种歌唱技巧为中国老百姓服务,还远远不够。例如,怎么运用美声唱法达到中国声乐作品要求的字正腔圆,韵味纯正?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美声唱法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的研究范畴,它需要把这种歌唱技术和中国作品的表达需要相结合,和中国老百姓的声乐审美习惯相结合,在进一步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二者的相对平衡、统一。[4][JP]
[关键词] 金钟奖;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国际化;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2-0056-02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唯一常设音乐综合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以下简称“金钟奖”)于2015年11月18日在广州大剧院大厅拉开帷幕,本届为第十届,比赛经过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武警以及各大艺术院校层层选拔,最终有236名声乐演唱选手(118名美声唱法选手,118名民族唱法选手)入围,11月18日至11月24日,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表演奖声乐演唱类的复赛、决赛、半决赛分别在广州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举行。经过为期7天20场的激烈角逐,最终获奖情况如下,美声组:广东音乐家协会选送的张学樑获得金奖,天津音乐协会选送的王泽南获得银奖,北京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马飞,中国歌剧舞剧院选送的王一凤获得铜奖;民族组:湖北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龚爽获得金奖,上海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陈家坡获得银奖,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选送的郝亮亮,北京音乐家协会选送的徐晶晶获得铜奖。”[1]
中国音乐金钟奖多年来,强调和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对于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学习问题,必定是最具代表性的范例,并且更加直接反映出两种唱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作为一名专门研究“怎样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高校声乐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声乐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索美声唱法在演唱中国作品中的运用,笔者专门赶赴广州选择性地观摩学习了11场美声组、民族组各个环节的比赛,其中包含4场民族复赛,3场美声半决赛,2场民族半决赛和2场美声、民族决赛。纵观整场比赛,在和前几届金钟奖声乐比赛做全面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声乐发展现状,探析如下。
一、民族唱法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国际化
观摩本届金钟奖民族组声乐比赛后,从听觉感受上来说最直接的是:民族唱法选手在保持民族声乐作品特色的基础上,整体声音更加宽厚、柔和、通透。这是两种唱法在当前国内长期并存、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借鉴、学习、融合的结果。
众所周知,当前的民族唱法是在中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而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中发展而来[2],两者对比,由于歌唱呼吸方法、共鸣腔体运用的不同,从声音效果来说,民族唱法更加明亮、集中,而美声唱法更加浑厚、洪亮。对比起来,民族唱法相应的短板是:传统民族唱法声音相对单薄,真声较多,音域较窄。为了克服唱法自身先天发展的不足,多年来,民族唱法的教育者和演唱者们,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并借鉴学习美声唱法,如:演唱过程中加强对人类各个发声腔体的运用,来增加共鸣腔体,使声音变得浑厚、饱满;为了扩展音域,引进了美声[JP2]唱法的真假混合声训练技巧,使民族唱法歌者音域得到扩展;腔体和气息的合理运用,也使民族歌者的声音表现力得到丰富,声音在不同气息状态的包裹下,甜美,柔和,转换自然。[3]从此,民歌唱法在符合中国老百姓欣赏习惯的基础上,在保持中国作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美声唱法的声音技巧,从而使当前的民族唱法更加具国际审美标准。下面我在本届民族组比赛中挑选两位选手,分别作分析。[JP]
一是,获得本届金钟奖比赛民族组金奖的湖北音乐家协会选送的龚爽。她在比赛中演唱了《昭君》、《挑着好日子山过山》等作品,在《挑着好日子山过山》中,她明亮、婉转的音色非常好地保持了作品原有浓郁的山野民族风味(如衬词“呢的呀”的穿插演唱),又通过爽朗、大气、质感的声音演唱“面对蓝天大声喊,我家住在十万山……”,全身共鸣腔体的运用,充分表达了西部人民肩负生活重担奔小康的豪情与气概。龚爽在整个演唱过程中的演唱,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融合后的教学成果,音色明亮、柔和,转换自然,腔体运用充分、考究, 音量大小可控,音域较宽,既可甜美温婉,亦可大气磅礴,在传统的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很明显又进了一大步,代表了当前中国民族唱法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声音表现力更具国际化。
二是获得本届民族组铜奖的全总文工团演员郝亮亮。他在本次比赛中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他演唱了以往都是由女声演唱的《秋水长天》,男声唱女声作品,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郝亮亮的演唱柔中带刚,刚柔相济,即符合作品本身的意境,又创造性地延伸了作品本身的表达空间,那游子飘荡在云水之间渺渺茫茫的情感被描绘得如诗如画,在西风故道大漠孤烟里的热血豪情被泼洒得淋漓尽致。从声音表现的角度上来看,虽为民族唱法的郝亮亮,在这首作品中并没有使用传统民族唱法集中明亮的音色,基本上以柔和的音色为主,甚至在中低音部分加入了更多“气声”的表达方法,使作品情感更加真实浓郁,符合作品本身意境,在高潮部分,整个身体共鸣腔体的运用,使情感得到充分释放,酣畅淋漓。我们再来研究郝亮亮的声乐学习之路,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旅居阿根廷男高音歌唱家、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特聘声乐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晁浩建先生,这是一位在美声唱法中颇有建树的声乐教授,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位民族唱法的教学成果——郝亮亮,这也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声乐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长期共存发展的结果,两种唱法本着为中国百姓服务的宗旨,在教育者自觉意识指导下,在演出市场自然选择调控下,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结果。从而使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表现力更加丰富,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更加国际化。
二、中国创造性地发展了美声唱法在中国作品中的运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声唱法随归国留学生传入,之后经过几代人近七八十年的摸索和学习,我国歌者才逐渐掌握这门歌唱艺术,例如本届金钟奖的美声评委廖昌永、莫华伦、张立萍、迪里拜尔等,均在国际顶尖声乐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并一直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让世界看到中国人学习美声唱法的成果。但是,这仅仅限于用美声唱法演唱外国作品,能用美声唱法演唱好中国作品,[JP2]让这种歌唱技巧为中国老百姓服务,还远远不够。例如,怎么运用美声唱法达到中国声乐作品要求的字正腔圆,韵味纯正?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美声唱法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的研究范畴,它需要把这种歌唱技术和中国作品的表达需要相结合,和中国老百姓的声乐审美习惯相结合,在进一步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二者的相对平衡、统一。[4][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