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帕尔默曾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帕尔默的语句中并不排斥技术与技巧,只是提示那不是全部,引起我们对技术与技巧背后更重要的“经脉”的关注。所以,我们不必因为追寻技术而感到浅薄和羞愧。任何心灵内在层面的感受和情绪,比如自身的完整、爱和洞察力,都需要经由具体的行为表达出来,爱、自身的完整和洞察力并不能必然带来与它相衬的、表达准确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心里明明是有“爱”有“洞察力”却常常得到错误的“映射”。
我班上有个学生名叫刘倩,人长得矮矮的、胖胖的,家庭条件比较好。说实在的,刘倩在班中一点也不出众,平平常常,属于容易被老师遗忘的那种。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每堂课上几乎都看不见刘倩的手能够勇敢自信地举起来。即使我把她叫起来,她也会在我用尽浑身解数的情况下仍然微笑地看着你,一言不发。我想了很多办法,但往往是无功而返。怎么了?难道她有什么困难吗?我心中这样不停地疑惑着。
我的信心和热情显然受到了不少的打击,尽管如此,我没有放弃过努力。我仍然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她,试图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心,就这样坚持了好长时间。一天,我偶尔发现刘倩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会花钱了》,写得很有特色——风趣而真实,别具一格。尽管跟其他同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感觉不能放弃这样一个教育的好机会。第二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将她的那篇经过我小小修改的日记读了出来,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有些还故意夸张了。在学生羡慕的眼神以及热烈的掌声中,刘倩涨红了脸,我知道此时的她心里已充满了喜悦与自信。
果然,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刘倩能认认真真地听讲,我不失时机地对她进行表扬和鼓励,不断地给她加油喝彩,我希望她能在其他方面也不断进步。日子在一天天过去,我期待着在日记上不断提高的刘倩能在课堂中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手。
一次,我请学生上黑板上做题,题目不难,全班几乎都举手了。突然,我发现了刘倩的手举了起来,但不够坚决,看到我在看着她,她本来举起的手又放下了一半。而我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没有理由拒绝她,马上就点到了刘倩的名字。我被她能够举手的勇气所感动了,带着喜悦和赞许,我走到她前面说:“不错啊,以后好好练习,你会成为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我由衷地开始为她鼓掌,于是掌声弥漫她的周围,充盈着整个教室,回荡在她的心间。我看到了那激动的眼神,刘倩黑黑的眸子里先是流露出一丝惊诧,然后是一种久违的惊喜与感激,再就是一张灿烂的笑脸……此后,我也曾常常在课堂上叫她回答问题,也总能看到刘倩日益进步的日记。而刘倩总是那样期待,那样的执著。我在欣慰的同时,真正感受到了呵护心灵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也使我明白:爱要存在每一个空间,鼓励要时时刻刻挂在我的嘴边。当感受到需要时,期待着所有人都能自信地说出那句“孩子,把你的手举起来”。
不得不承认,由内向外的转化需要技术支持,需要学习并加以练习,不能忽视其中的技巧。而这种学习,并非理论说教所能企及,在具体的案例引导下,从另一角度来看待自己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产生改进的欲望并有再尝试的机遇,可能是比较好的途径。教育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从“爱”和“情”的基点出发,面向我们幼小的、成长中的学生。针对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及成长经历的差异,给他们不同爱的阳光。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鲜活的思想、自由的灵魂。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和无条件服从的方式命令他们,而应喜他们之所喜,忧他们之所忧,爱他们之所爱,与他们为友,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满足他们小小的愿望,小心地呵护纯真、晶莹的童心,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生活在阳光中。
我班上有个学生名叫刘倩,人长得矮矮的、胖胖的,家庭条件比较好。说实在的,刘倩在班中一点也不出众,平平常常,属于容易被老师遗忘的那种。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每堂课上几乎都看不见刘倩的手能够勇敢自信地举起来。即使我把她叫起来,她也会在我用尽浑身解数的情况下仍然微笑地看着你,一言不发。我想了很多办法,但往往是无功而返。怎么了?难道她有什么困难吗?我心中这样不停地疑惑着。
我的信心和热情显然受到了不少的打击,尽管如此,我没有放弃过努力。我仍然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她,试图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心,就这样坚持了好长时间。一天,我偶尔发现刘倩的一篇数学日记——《我会花钱了》,写得很有特色——风趣而真实,别具一格。尽管跟其他同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感觉不能放弃这样一个教育的好机会。第二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将她的那篇经过我小小修改的日记读了出来,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有些还故意夸张了。在学生羡慕的眼神以及热烈的掌声中,刘倩涨红了脸,我知道此时的她心里已充满了喜悦与自信。
果然,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刘倩能认认真真地听讲,我不失时机地对她进行表扬和鼓励,不断地给她加油喝彩,我希望她能在其他方面也不断进步。日子在一天天过去,我期待着在日记上不断提高的刘倩能在课堂中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手。
一次,我请学生上黑板上做题,题目不难,全班几乎都举手了。突然,我发现了刘倩的手举了起来,但不够坚决,看到我在看着她,她本来举起的手又放下了一半。而我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没有理由拒绝她,马上就点到了刘倩的名字。我被她能够举手的勇气所感动了,带着喜悦和赞许,我走到她前面说:“不错啊,以后好好练习,你会成为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我由衷地开始为她鼓掌,于是掌声弥漫她的周围,充盈着整个教室,回荡在她的心间。我看到了那激动的眼神,刘倩黑黑的眸子里先是流露出一丝惊诧,然后是一种久违的惊喜与感激,再就是一张灿烂的笑脸……此后,我也曾常常在课堂上叫她回答问题,也总能看到刘倩日益进步的日记。而刘倩总是那样期待,那样的执著。我在欣慰的同时,真正感受到了呵护心灵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也使我明白:爱要存在每一个空间,鼓励要时时刻刻挂在我的嘴边。当感受到需要时,期待着所有人都能自信地说出那句“孩子,把你的手举起来”。
不得不承认,由内向外的转化需要技术支持,需要学习并加以练习,不能忽视其中的技巧。而这种学习,并非理论说教所能企及,在具体的案例引导下,从另一角度来看待自己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产生改进的欲望并有再尝试的机遇,可能是比较好的途径。教育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从“爱”和“情”的基点出发,面向我们幼小的、成长中的学生。针对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及成长经历的差异,给他们不同爱的阳光。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鲜活的思想、自由的灵魂。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和无条件服从的方式命令他们,而应喜他们之所喜,忧他们之所忧,爱他们之所爱,与他们为友,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满足他们小小的愿望,小心地呵护纯真、晶莹的童心,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生活在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