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以“蓝墨云班课”学习软件为代表的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移动学习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师生互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仵宁,孙瑞,苏琴,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17教改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分享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17JG04)。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笔者对任教学校的观察,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低,过分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利用率较低。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大都 无法反馈测试结果,无法跟进学生学习进展情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学习。移动学习是电子化学习(E-learning)的延伸,使学习更具广泛性,是电子化学习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在线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移动学习得到了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
蓝墨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教师创建班课后,可以即时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发送通知、分享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布置批改作业、组织答疑讨论等。云班课的活动模块丰富,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及时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测试等教学活动,且能够实现及时反馈、即刻点评。通过后台导出的数据,教师可以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调整教学,制定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学生也可根据数据反馈,反思自己学习,促进自我管理能力。
在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合方面,研究者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PP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能性,手机APP在英语课堂的具体应用方式。但就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研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基于蓝墨云班课得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的现状,蓝墨云班课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蓝墨云班课的移动式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語课堂的态度和看法。笔者任教的学校中很多教师使用蓝墨云班课,笔者选取两个使用时间较长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分,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学习在学生中获得了积极的评价。
首先,对蓝墨云班课程使用情况的调查。95%的学生表示能够在手机上上较为流畅的使用软件,85%的学生表示他们乐于打开软件进行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软件操作简便,学习形式新颖。90%的学生表示能够及时查看并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其次,蓝墨云班课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手机App教学提高了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选“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共占80%。选不确定的占15%。由此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蓝墨云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蓝墨云提高了我的课堂参与度”。选“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共占76%,选不确定的占15%。由此可见,蓝墨云班课的使用无疑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访谈中一位学生表示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功能,帮助自己克服害羞的个性,能够通过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手机App增加了师生互动”, 选“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共占78%,选“不确定”的占14%。随后的访谈中一些学生表示,答疑和讨论部分中教师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预习中的困难,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很喜欢这种方式。
最后,学生对蓝墨云班课的移动式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态度和看法。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手机APP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有哪些优点?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列出的优点包括:形式新颖,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签到节省上课时间,便于分享学习资源。少数学生列出的缺点包括:网速较慢系统不稳定影响使用效果,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学生更有理由在课上玩手机。移动学习容易受到与网络质量的影响,因此各高校积极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尤其是无线网络设施的建设,增加覆盖面,提升稳定性,提高链接速度。
三、结束语
将移动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郭林科.浅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0(21):245.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仵宁,孙瑞,苏琴,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17教改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分享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17JG04)。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笔者对任教学校的观察,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低,过分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利用率较低。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大都 无法反馈测试结果,无法跟进学生学习进展情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学习。移动学习是电子化学习(E-learning)的延伸,使学习更具广泛性,是电子化学习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在线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大,基于移动互联终端的移动学习得到了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
蓝墨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教师创建班课后,可以即时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发送通知、分享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布置批改作业、组织答疑讨论等。云班课的活动模块丰富,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及时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测试等教学活动,且能够实现及时反馈、即刻点评。通过后台导出的数据,教师可以细致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调整教学,制定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学生也可根据数据反馈,反思自己学习,促进自我管理能力。
在移动学习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合方面,研究者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PP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能性,手机APP在英语课堂的具体应用方式。但就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研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基于蓝墨云班课得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的现状,蓝墨云班课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蓝墨云班课的移动式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語课堂的态度和看法。笔者任教的学校中很多教师使用蓝墨云班课,笔者选取两个使用时间较长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分,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学习在学生中获得了积极的评价。
首先,对蓝墨云班课程使用情况的调查。95%的学生表示能够在手机上上较为流畅的使用软件,85%的学生表示他们乐于打开软件进行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软件操作简便,学习形式新颖。90%的学生表示能够及时查看并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其次,蓝墨云班课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手机App教学提高了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选“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共占80%。选不确定的占15%。由此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用蓝墨云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蓝墨云提高了我的课堂参与度”。选“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共占76%,选不确定的占15%。由此可见,蓝墨云班课的使用无疑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访谈中一位学生表示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功能,帮助自己克服害羞的个性,能够通过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手机App增加了师生互动”, 选“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共占78%,选“不确定”的占14%。随后的访谈中一些学生表示,答疑和讨论部分中教师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预习中的困难,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很喜欢这种方式。
最后,学生对蓝墨云班课的移动式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态度和看法。问题“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手机APP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有哪些优点?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列出的优点包括:形式新颖,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签到节省上课时间,便于分享学习资源。少数学生列出的缺点包括:网速较慢系统不稳定影响使用效果,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学生更有理由在课上玩手机。移动学习容易受到与网络质量的影响,因此各高校积极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尤其是无线网络设施的建设,增加覆盖面,提升稳定性,提高链接速度。
三、结束语
将移动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郭林科.浅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0(2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