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解读商业新品发布会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业新品发布会作为近年来由欧美大型跨国IT企业兴起的一种继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后,另一种新型的产品推广形式。因其广泛应用了音频、视频、PPT等多模态语篇,对其多模态话语研究变得具有实践性及应用性。其中以苹果公司的产品发布会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本文拟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以克瑞斯和凡利文的视觉语法为基础,对苹果公司ipad新品发布会进行分析,探索其对商业新品发布会的应用性。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视觉语法;ipad;新品发布会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62-03
  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以系统功能学和社会符号学为基础,在近年来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克瑞斯和凡利文所建立的视觉语法成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代表之作。本文以ipad新品发布会为例,从视觉语法的三个意义分析其多模态语篇的构图意义,探讨其适用性及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一、理论背景
  (一)多模态语篇定义
  多模态语篇(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1]。朱永生提到了识别多模态语篇的两个标准:一、涉及模态种类的多少;二、涉及符号系统的多少[2]。简单来说,多模态语篇就是指涉及多种感知模式或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系统共同编码构建整体意义、传递信息的语篇[3]。在上世纪90年代所兴起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基础,由克瑞斯和凡利文将其发扬光大,并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方法来应用到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上。
  多模态话语分析学者认为,除语言这种符号之外,其他一些符号资源同样具有类似于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可以使它们像语言一样,归属为社会符号资源。研究多模态分析的目的是将这些不同的模态所体现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成意义综合起来考虑,分析它们是怎样共同协作,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者交际事件。
  (二)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多模态语篇分析主要是以韩礼德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即将语言当成是一种社会符号,他认为语言既能表达意义,又可以将社会结构及系统符号化。韩礼德和哈桑[4]认为:社会符号学可视为意识形态或学科的概念视角。从该视角可以阐明的内容为:人类交往与社会过程特征、社会结构的符号性与社会成员建构社会符号的语言过程。
  以此为基础,豪治和克瑞斯[5]演绎出用来指导并解释多模态语篇的两个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符号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性。由此可见,社会符号学为理解视觉话语提供了一个总的描述的语法。克瑞斯和勒文创立发展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就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主张图像也是社会符号。因此,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图像的分析和描述。
  韩礼德认为,在语言系统中,有三个可以用来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而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是讲话者运用语言来参加社会活动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用于组织信息的功能。在把图像也视为社会符号的前提下,克瑞斯和勒文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延伸到了视觉方面,并发展创立了与分别三大纯理功能相对应的视觉语法(Visual Grammar),分别为“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对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把这些由不同交流模态所体现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综合起来考虑,进而分析它们是如何共同协作,如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交际事件。
  二、从ipad新品发布会内容分析看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苹果公司ipad上市以来,得到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好评,并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的领域当中。至今苹果公司已经发售了三代ipad,每一代ipad的发布,都引起了全球各大媒体及其拥护者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由于苹果公司产品的设计及操作的出色性,其公司的广告宣传也对其产品的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每年的新品发布会,更是其广告宣传的重中之重。本文以2012年第三代ipad的产品发布会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探讨不同模态作为社会符号如何共同构成意义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意义潜势。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再现功能解释了意义参与者和过程之间的关系,克瑞斯和凡利文又将再现意义分为叙事意义和概念意义。其中叙事意义是指展开的动作和实践、变化的过程以及瞬间的空间安排,而概念图像则表示图像的类别、结构及意义,它表达的是一种概括的、稳定的并且没有空间限制的精华。在图像中,图中的元素形成斜线,通常来说是强烈的对角线,这就形成了矢量。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而概念图像没有矢量[6]。在叙事意义中,动作者的发起者即为发出矢量的参与者。在图像中,这些动作的发起者通常最为突出。通常可以通过其尺寸、在构图中的位置、与背景的对比、色彩饱和度以及显著性等方面进行判断。
  苹果公司发布会的会场整体以黑色为基调,舞台背后的大屏幕,醒目的显示的苹果公司的标志——被咬过一口的白色苹果。整个白色标志可视为独立的参与者,与周围没有矢量连接,属于概念图像。向观众阐释着一个概念,被咬过的苹果。它象征着苹果公司的理念:即苹果公司的任何产品,都像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都有缺陷,只有不完美才能促使进步去追求完美。将其与周围黑色背景及观众联系起来,又像是有人咬了苹果一口,形成矢量。似乎在告诉观众,公司的新产品像一颗诱人的苹果一样,期待着观众区尝试。标志的颜色是白色,与周围的黑色背景形成强烈对比,是最突出的参与者,并且被放在屏幕正中央的显著位置。充分突出了苹果公司以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为中心的意义。而黑色象征着稳重和神秘,整个会场的黑色布局,会给在场的观众很庄重的感觉,表明这是一个很严肃及正式的场合。并同时带给观众以神秘的感觉,令观众期待新产品会带来怎样的震撼。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相对应。图像可以使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形成特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图像不仅仅表达了其对接受者的导向,同时也表达出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互动意义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7]。
  图像中的接触主要由图像中的主要参与者与观看者是否有直接的视线接触而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建立起某种特定的关系。克瑞斯和凡利文进一步将图像分为索取图像和提供图像。索取图像是指图像的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视线的直接接触,表明参与者索取某些特定的东西,即图像的参与者要求观看者加入、参与或介入他或她正进行的活动中。如果图像的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视线接触,则表明了提供类的关系,即图像的参与者仅仅是为了展示、表演,并为观看者提供欣赏和思考的机会,但并不要求观看者参与进来。苹果公司对于新产品发布时,一贯采取将ipad产品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特写展示,并附上局部特写的注释,最后才将产品整体显露给观众。这些过程都是属于提供类图像,将新产品信息逐步透露给观众,引导观众将零散信息进行组合,最终达到宣传,引导的作用。而另一些图像,比如在演示视频中展示ipad视频拍摄的画面,三个年轻人直视镜头,并做着招手的动作,图中矢量就是由这三个年轻人的视线构成的。当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由矢量连接时,表明他们在相互做某件事。这是三个年轻人表明他们要求观看者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加入到新产品对生活的应用和帮助中。不仅贴近了产品的应用功能,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社会距离主要由远景、中景和近景三种取景方式来实现。远景表示的是冷漠的社会距离,中景体现的是公共距离的一种互动,近景则体现了图像参与者与观众的亲密关系。正如社会关系影响社会距离一样,图像中的参与者的取景远近决定了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距离。在ipad的新品发布会中,产品介绍时多采用近景特写的取景方式,比如这张ipad正面特写。图片详尽的为观众列出产品的详细参数,甚至看以看到ipad上面的每个字迹和图标。它不仅使观众了解到产品的性能,做工及精美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产品与观众的亲近程度,说明了产品虽然功能多样,品质优越,但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任何观看者,普通消费者都能够负担的起的普通消费品。从参与者心理上来影响其购买欲望。
  态度由观察者观看图像的视角来体现的。分为仰视、平视及俯视三种视角。仰视的视角表明图像的参与者处于权势一方;平视则表示参与者与观看者双方的平等关系;俯视则表示观看者相对于图像参与者而言处于权势一方。Ipad新品发布会中,所有产品展示,包括演示视频中的内容,都是使用平视的角度来体现。视频中苹果公司高级工程师乔纳森在向观看者介绍新ipad时,身穿休闲T恤,眼睛与镜头平视,并采用了近景的取景方式。在整个介绍过程中,他始终正面平视着观看者,就像和观看者面对面坐在一起聊天一样,微笑着对自己公司的产品进行耐心详细的介绍,无形中拉近了公司与观看者的距离。也使观看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工程师的良苦用心和对用户的体贴关注,并从中了解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以亲民的角度来拉近产品与消费者间的距离。
  色彩的使用与情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态包含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及色彩调和度。从色彩饱和度来看,在发布会的PPT展示屏中,主要使用了深蓝到浅蓝的渐变作为背景,蓝色代表清新、宁静和沉稳,由深蓝到浅蓝的渐变,更是给人自然,平和的感觉。底部浅蓝带来的亮度也象征着希望。这些都属于高饱和度的色彩。在这样背景的衬托下,产品又以明亮的白色被前景化,突出了产品的新颖及美观。图像整体情态高,更能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与功能语法中的语篇意义相对应,克瑞斯和凡利文将构图意义分为三类: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是通过再现元素在构图中所处的位置来实现的。任何特定元素在整体中的角色取决于它被放置的位置。一般来讲,被放在左边的元素我们认为它是已知信息,放在右边的元素则为新信息。放在上边的元素为“理想的”,而放在下边的元素则为“现实的”[8]。在ipad产品的发布会中,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左右放置的方式来表达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在展示上一代ipad和新ipad的视网膜屏幕显示效果区别时,将两台设备同样显示英文字母a,左边表示上代ipad屏幕显示字母a的部分像素,表示已知信息。右边是新ipad视网膜屏幕与上代ipad显示相同a的部分像素,表示新信息。明显可以看出新ipad视网膜屏幕的像素是上代ipad屏幕像素的4倍。通过简单的对比,就能使观看者直观的看到两者的区别,给观看者带来最直接的感官感受。令观看者感叹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及感官震撼。并且在右图中,新ipad视网膜屏幕的周围被白色所包围,使其显著性表现的突出和明显。更容易调动观看者的注意力,并对视觉有着极强的引导性。使观看者倾向于购买显示效果更佳出众的新ipad产品。
  三、结语
  本文应用克瑞斯和凡利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分析了商业新品发布会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商业新品发布会的范例进行了分析。扩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应用性,进一步证明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对于图像等社会学符号在现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意义。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通过对商业新品发布会的多模态分析解读,以期对读者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London: Arnold. 2001.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3-84.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Halliday, M. A. K.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M]. Oxford: OUP.1989.
  〔5〕Hodge, R. & G. Kress. Social Semiotics [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8.
  〔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7〕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8〕田璐,刘泽权.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两方面来看,《圣诞欢歌》揭示了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英国底层人民的贫困生活,揭露了资本家的残酷贪婪及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并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引发了人们的深层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  关键词:《圣诞欢歌》;新历史主义;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
期刊
摘 要:当代电影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制约,受到消费者的挑选,在对当代电影叙述策略的选择与契合方面,导演在电影中如何运用策略问题,观众对当代电影叙述策略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如何,这些策略在中国当代电影发展与演变中的作用如何等是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国当代电影;叙事策略;导演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45-03  一
期刊
摘 要:公信力是集中体现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度量标准,它是评价和鉴定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地区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公信力;政府;民族地区;公信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
期刊
摘 要:以兴隆洼文化与蒙古国东方省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粗略的对比得出:两地虽因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文化各具地区特色;但在新石器时代,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到蒙古国东方省甚至到外贝加尔地区的远古先民们在居住址的选址、建筑风格、生产工具、墓葬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居住址;建筑风格;生产工具;居室葬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由于贫困、家庭破裂、社会教育不当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流浪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数量一直在上升。要减少流浪未成年人的数量,必须从源头预防,因此本文主要从相关法律法规和社区建设的完善这两个方面预防未成年人流浪。  关键词:困境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社区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53-03  困境儿童是指贫困家庭(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中
期刊
摘 要:“同命同价”一直是中国社会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说它有一定道理与现实基础,如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生活水平的现实差异,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劳动价值与创造财富的作用大小;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有悖于人格平等的基本论调。通过结合法理学与侵权法探讨实质的解决方案,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建立新型的死亡补偿制度,还需要我们法律人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人格平等;精神抚慰;生命权  中图分类号:D9
期刊
摘 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被誉为美国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本文旨在从成长的角度,以后现代哲学家拉康的主体理论探讨该作品的自我成长主题。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成长;自我;主体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41-03  一、《看不见的人》与美国黑人成长小说  1952年,黑人作家
期刊
摘 要:当代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作品以科尔沁沙地的生活为题材,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描写人性为创作题材。两位作家在关注人类生存状态方面有比较一致的创作思想,即以尊重生命,和谐共存的理念构建美好的生活图画,但是两位作家切入的角度及写作方式有明显的不同,郭雪波注重描写人与自然、人与动物;茨威格则注重描写人与人、人与自身,这四极共同构成了人和谐发展的全部要素。  关键词:郭雪波;茨威格;欲望;尊重;和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中西方的非言语行为之一——体触行为进行了比较,从握手,引路的姿势,座位的安排,穿过拥挤的人群,对碰撞的反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了解这些体触行为的差异,有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得体”现象。  关键词:非言语;体触行为;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59-03  一、引言  外语交际,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而许多人往往
期刊
摘 要:校园是“语码转换”的自然场所。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大致有四种,即“语码转换”所具备的言语交际特殊功能、环境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同时,这些原因也揭示了校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语码;语体;话语分析;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65-03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