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拾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学生练习——教师小结——学生作业这样几个环节。教师主要用讲授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后,就是学生的落脚点“背”下一些历史基本知识,甚至是重点问题的解析,结果是学生疲惫,甚至厌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材、开放的观点、开放的试题、开放的答案等,还需要有教师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意识和开放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在要求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即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赋予学生的发展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谈谈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肤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
  
  课堂教学环境的设置,有利于学生走进历史的发展进程,置身于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如在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通过即兴演唱《大刀进行曲》,把学生引入到如火如荼的战争场面,然后,要求学生就歌词中的有关信息材料“鬼子”、“抗战”、“东北义勇军”、“全国爱国同胞”、“军民团结”等词语思考:这是一副什么战争场面?学生通过歌词提供的信息确定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中国的民族战争。接着,教师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并提出:“这节课我们将参与到七十一年前抗击日寇侵略中国的民族战争中去,让我们通过这场残酷的战争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罪行,从抗日战争的艰难历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喜悦中去认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热情讴歌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的民族意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一起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经过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次对话,激荡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中,唤醒了自我,激发了感觉,调动了情感,孕育了兴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鲜活的生活。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密切师生关系,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要求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因此,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课时,设计了师生交流合作的课题: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俄十月革命时面临的严重的缺粮情况,让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引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内容、特点和评价。接着,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是否依然适应苏俄的发展?通过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指出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苏俄的发展,这时苏俄又制订了新的政策,即新经济政策。然后,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特点、评价通过互动完成。这样的教学环节活跃了学生思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进行合作学习,使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把学生根据需要或要求分成特色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进程中,随着不同程度的交往和相互配合、相互帮助,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备的素质。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实践证明,平等、民主、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是学生良好情绪的解发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同学之间成为帮助者、合作者,师生、生生均成为学习的朋友。
  
  三、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课堂教学中,对涉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应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的分析,关注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讨论课、辩证课、演讲比赛、历史展览等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以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辩证的分析肯定他们为民族、为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培养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于历史教学始终,贯穿于学生的一生之中。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课堂教学必须把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的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的耻辱”的爱国主义精髓渗透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
  
  根据新课程目标《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结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活动形式的课程,如利用学校图书馆中涉及到历史课程的资料,组织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师生交流得出结论;通过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参观历史遗存、了解家庭和社会变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作者单位:414000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目前在阅读教学领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学生阅读活动本质的认识,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表明,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和唤起学生阅读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根据生成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
期刊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语文学科的内容联系拓宽了、增强了、沟通了。然而,有些语文课堂也出现了一些“失度”、“失控”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要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    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期刊
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努力诱发儿童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的至关因素便是“兴趣”。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益,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十分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组织教学重“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
期刊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想就此问题来做些探讨。  必须弄清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首先,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又最基本的任务是就是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就是培养和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难看出,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德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    一、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之间关系依存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表明,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德
期刊
【内容摘要】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他希望在一场革命中解决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问题,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是人教版《文化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分析之。  【关键词】孙中山 三民主义“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耗费了毕生的心血。他所领导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期刊
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某些学校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错误地把思想政治课当成是非基础科。在教师配置,课时安排等方面不认真对待,认为谁都能上,无所谓专业,一星期最多两节课,难度系数为0.4,其它科目难度系数均为1,每星期8节课为满课时,政治课却是10多节才能满课时。同样都是45分钟一节课,试问这样合理吗?  而学校领导却认为只是初三抓一下就可以了。难道初一、初二就可以放松或不开设吗?这种做法与我国实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推行,对全体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政治学科教师也不例外,我们必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才能把握新教材,胜任学科教学工作。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有这样一些认识:    一、对教材内容的认识    我们认真研究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就会发现,从教材新、旧知识体系的横、纵坐标对比中可以看到,教材编排体系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教材的内在联系加强了,也更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高中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就表现为这个实践过程是不是成功地消解了这一基本矛盾。高中政治教师与高中政治教育发展要求是统一为一体的,代表着高中政治素质的本来要求去教育高中学生,而高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是高中政治素质教育的实践目标对象。这个矛盾的统一的双方通过不断的矛盾运动实践着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