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外治法中果雅的治法方药探讨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傣医;果雅;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1-0086-02
  傣医十大传统外治疗法之一的果雅(包药疗法),是傣医用以治疗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疔疮脓肿、虫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高热、包块肿痛、腮腺炎、乳腺炎等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应用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根据病情配备相应的方药,采取冷包或热包。该疗法具有显著疗效且受到傣族地区人民的欢迎。
  1果雅—包药疗法
  1.1果雅是指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取冷药或热药包敷于患者患处进行治疗的方法。冷包:即按病情所需,取配备好的傣药加酒或淘米水拌匀(不需加热)直接包敷于患处。热包:按病情所需,取配备好的傣药加酒或淘米水拌匀加热,取出,待温度适宜时包敷于患处。果雅具有除风活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软坚散结,清热解毒,退热止痉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麻胀痛或拘挛剧痛;拢阿麻巴(风湿热痹);中风偏瘫;高热抽风;疔疮肿痛;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等。
  1.2适应症用于治疗肢体关节红肿热痛或拘挛剧痛,中风偏瘫,高热抽风,疔疮肿痛,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等。
  2治法方药
  2.1主要药物摆习列(黑心树叶)、摆拢良(腊肠树叶)、摆管底(蔓荆叶)、摆娜(冰片叶)、摆宋麻瓦(酸木瓜)、摆更方(苏木叶)、罗罕(红花)、麻嘎(花椒)、芒欢(千年健)、山大黄、大黄藤、除风草、瓜蒌叶、蛇藤叶、纹殊兰叶、皇杖(火焰花)、皇旧(旱莲草)、皇曼(马蓝)、莫哈蒿(鸭嘴花)、莫哈朗(大驳骨丹)、莫哈爹(小驳骨丹)、摆短亨(火桐树叶)、芽英热(车前草)、摆比比蒿(白花丹)、晚菲(落地生根)、平卧土三七、黑皮跌打、小粘叶、毛叶三条筋、车前草、胭脂花根、莪术、姜黄、姜、宋香嘎(炸酱草)、贺波亮(小红蒜)、灯台叶等。以上诸药应根据傣医治法理论和患者病症合理组方使用。
  2.2傣医常用外包药处方
  2.2.1雅果拢接呢梅多(寒痹散)摆更方(苏木叶)、摆啊(紫苏叶)、摆那龙(冰片叶)、摆扁(扁藤叶)、毫命(姜黄)、晚害闹(莪术)、摆拢良(腊肠树叶)、摆管底(蔓荆叶)、姜共等量,摆比比蒿(白花丹叶)、摆比比亮(红花丹叶)、保龙(光叶巴豆)、保囡(中华巴豆)各减半量。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中风后遗症。
  2.2.2雅果拢阿麻巴、拢沙侯(热痹散——急性风湿热、类风湿病、痛风)十大功劳50g,山大黄50g,大黄藤50g,黑心树叶30g,摆拢良(腊肠树叶)30g,摆管底(蔓荆叶)30g,摆习列(黑心树叶)30g,摆那龙(冰片叶)30g,除风草30g,腊肠树叶30g,生石膏15g,车前草30g。取鲜品舂细包于患处或切细晒干碾细粉,加水或酒拌匀(局部红肿发热明显者冷包,疼痛而发热不明显者炒热包于患处。具有除风清热、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类风湿病、痛风等引起的肢体关节红肿热痛或拘挛剧痛。
  2.2.3雅兵洞(疔疮消)山大黄50g,大黄藤50g,莪术50g,姜黄50g,紫色姜50g,打不死50g,胭脂花根50g,文殊兰根30g。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疔疮脓肿,红肿热痛严重者,取鲜品山大黄、大黄藤、莪术、姜黄、紫色姜各等量,舂细加75%酒精拌匀冷包于患处。也可将之切细晒干碾细粉加75%酒精拌匀包于患处。若已化脓则可在该方的基础上加打不死、胭脂花根等量,文殊兰根减半量共舂细加75%酒精拌匀包于患处。
  2.2.4雅农赶内(乳结消)山大黄、大黄藤、蛇藤、灯台叶、芒硝、重楼、莪术、姜黄各等量,取鲜品舂细加酸醋或红糖为引,包于患处。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乳房包块肿痛、乳腺癌等病症。
  2.2.5雅皇埋拢很(退热止痉方)南板蓝根、叶,旱莲草等量,加食盐适量为引,共舂细,包于双手、足心或手腕部,足背部。具有除风解毒,退热止痉之功。用于治疗高热抽风,肢体抽搐,神昏谵语等疾病。本方也可治疗水塔不足,水不制火,火塔偏盛引起的五心烦热,烧灼疼痛之症。
  2.2.6雅路哈(接骨散)莫哈蒿(鸭嘴花)、莫哈朗(大驳骨丹)、莫哈爹(小驳骨丹)、摆短亨(火桐树叶)、里罗龙(文殊兰叶)、帕波泵(平卧土三七)、光冒呆(黑皮跌打)、故罕(当归藤叶)、雅三英囡(毛叶三条筋)、雅应热(车前草)、雅应转(胭脂花根)、莪术、姜黄、姜、宋香嘎(炸酱草)、贺波亮(小红蒜)各等量,其中可任选方中1味或1味以上傣药相互配伍,取鲜品或干品共舂细,炒热包于患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之功。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伤筋,瘀血肿痛。
  2.3治疗方法
  2.3.1按病情所需,配备傣药材鲜品或干品,舂细、粉碎、炒热、加水或加入傣药药酒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将适量已制好的
  傣药铺于消毒纱布上或置于自制的消毒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后备用;清洗或消毒患处,以患者感觉适宜的温度为宜,将傣药包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
  2.3.2治疗时间每次12~24 h,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为宜,疗程,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 d。
  2.3.3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有身体不适、皮肤过敏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对症处理。
  3小结
  傣医学,即中国傣族传统医学,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藏、蒙、维、傣医)之一,具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它不仅是傣族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族文化遗产。傣医外治疗法作用于人体的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果雅(包药)、暖雅(睡药)等,是药物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具有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实用、低耗、患者感觉舒适、易于接受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较广。大部分外用药具有辛香味,本身具有行气血,通经络等作用,加之热力或酒的作用引起血管、淋巴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围血液、淋巴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促进炎症及水肿的吸收,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改善组织粘连,能松弛骨骼肌,具有明显解痉止痛作用。用于治疗腹腔包块、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妇女产后胎盘滞留、痛经、闭经、拢呆坟(中风偏瘫后遗症)、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肢体、关节、肌肉筋骨酸麻胀痛,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先行手法复位)、酒瘫等具有较好的前景。傣医学以其独特而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傣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各种方法,探讨其作用机理,将有助于挖掘傣医传统治法的精华,使之更好地为现代临床医疗服务。
  (收稿日期:2014-09-10)
其他文献
摘要: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中提出了“生命宇宙的整体观”思想,文中从古中医圆运动的角度阐述了多种疾病的病机与治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加重了患者就医诊疗的经济负担。名中医李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疑难顽疾屡起沉珂,李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消渴的病机是“燥热为标,阳虚为本”[2],并辨证分为:火不归原、厥阴不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在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T波峰末间期及预后影响。方法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静脉溶栓疗法进行血运重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服用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30d,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Tpe及TpeR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颈腰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年轻化趋势。导引功法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锻炼方法,其在防治颈腰椎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将导引功法在防治颈腰椎病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  关键词:导引功法;颈腰椎病;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93-03  颈腰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腰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将40例行化疗的肺癌伴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中医护理。分别比较2组患者疼痛及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及焦虑情绪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给予针对性中西医护理措施,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关键词:肺癌健胃转移;疼痛;焦虑;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
期刊
摘要:《本输》是《灵枢》第二篇,提出了五输穴等要穴分布的特定部位及其作用,叙述了手、足六阳经与任、督二脉在颈项间交汇之要穴,并指出四季取穴的常法及针刺动脉禁忌等,对各经的重要腧穴及临床运用作了推求本源的论述。本文将归纳整理《灵枢·本输》中所蕴含的针灸学术思想并对其内涵做一浅析。  关键词:《灵枢》;《本输》;针灸学;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滋阴系阳法对更年期综合征血管舒缩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具有血管舒缩症状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尼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80例采用滋阴系阳法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7.50%,P2 cm,重度乳腺增生,乳腺肿瘤;②合并妇科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阴道炎、急性盆腔炎
期刊
摘要:《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于《内经》的学习非常重要,本文从外界气候、饮食水谷、疾病状态三个方面来理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说明多种因素都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的失司,脾胃疾病的治疗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关键词:寒温和则六腑化谷;理论研究;脾胃病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1-0009-02  “寒温和,则六腑化谷”出自《灵枢·本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针灸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率为86.96%,对照组患者的苏醒率为56.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关键词:柴芎汤;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1.0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1-0042-01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笔者近年来自拟柴芎汤加减治疗偏头痛,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62 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联合夹板固定、外敷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05年1月—2010年4月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0例,本组患儿采用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固定、外敷何氏骨科特色中药治疗。结果骨折均愈合,没有压疮、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疗效评定:优114例,良9例,可7例。优良率为 94.6%。结论手法整复联合夹板固定、外敷何氏骨科特色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能够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