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
关键词:人文性;科学性; 生本;互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60-001
案例一
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春天》一课时,在读到“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时,拿出一枝盛开的桃花问孩子:“想一想,桃花为什么会开?”教师提问是希望达到“因为天气暖和了,春天到了,所以桃花就会开了”这一季节转换规律的认知目标。但小朋友不是这样回答:
——“因为柳树绿了,桃花想和柳树说说悄悄话。”
——“桃花睁开了眼睛是想看春天有多美。”
——“桃花睡了一个冬天,伸了个懒腰。把花骨朵顶开了。”
——“桃花开了是它抬起头在看哪个不文明的小朋友来折花。”
看老师没有表示,又一位小朋友干脆说:“我们说得好像不太对。老师,您说桃花为什么开了?”
老师很激动地回答:“桃花觉得小朋友们真可爱,说得那么好,很开心,就朝我们笑了,这样,桃花就开了!”案例二
在一堂观摩课上,一位教师正在借班教学《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啄木鸟治病救人,大树讳疾忌医的主旨是十分明确的,可是在课文临近结束时,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问题:“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劝几次,大树病重了是会接受治疗的。”这时,另一位小朋友接下去说:“大树在病重的时候他肯定在喊:‘啄木鸟,你在哪里,快来救救我吧!我把你赶走是我错了,你就不能原谅我一次吗?”’这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小朋友们的想法很有道理,但认同了小朋友的意见又有违课文主旨。怎么办?教师灵机一动,来了个因势利导,说:“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劝大树、第三次劝大树的情节,可是,因为太长了。课文中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于是,小朋友们为课文续编了啄木鸟第二次上门劝大树、第三次上门劝大树的故事,热情十分高涨。
反思与评析: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昭示着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课堂是生态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追求的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绿色的生态环境。而只有尊重文本,同时又不局限于文本,在师生互动生成中学懂知识,学会学习的课堂才是生态的课堂。
一、生态的课堂。如画展现沿途的美景
生本教学是生态的课堂的主要特征。而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活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生态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桃花为什么开放?只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惟一的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于是,才有了如此多彩的回答,课堂才因此而丰富,而炫目!生态的课堂把执行教案视为课程实施的终点显然是不够的,它令我们不肯放弃“沿途如画的美景”。因此,生态的课堂要求我们备课和教学必须在“据学而教,以学定教”、“着眼发展,凸现主体”的当代课堂理念的指导下,沿着学生的思维,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展开教学,而非按教材执行教案。
二、生态的课堂,如火点燃师生的智慧
成功的课堂,学生思想自由,心灵放飞,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而这正是被激发出来的孩子们灵性的体现、生命活力的体现。桃花为什么会开?小朋友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多么精彩,想象多么美丽,老师那激动的回答又是多么高明!而案例(二)中的这位老师如果觉得小朋友们的问题有违课文主旨,只是简单地加以搪塞,或者说一句“是呀,也许吧。”课堂也就平淡地过去了。但这位老师却临场应变,她那“美丽的谎言”不仅无伤大雅,更是适时地抓住了一个可贵的教学机遇,为发展课文情节作了一次有情有趣的创新训练。如此凸现师生灵性的课堂,难道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态的课堂吗?
三、生态的课堂,如花绽放师生的潜能
让师生的潜能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激发是生态的课堂的又一特征。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导过程,课堂还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它是动态存在、变动不居的。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学生在课堂上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水平、不同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是差异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小脑袋动起来,会有许多奇妙的东西,又会产生许多生成性资源。这样的课堂必须会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具有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及时让师生的潜能之花得以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生动起来。
关键词:人文性;科学性; 生本;互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60-001
案例一
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春天》一课时,在读到“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时,拿出一枝盛开的桃花问孩子:“想一想,桃花为什么会开?”教师提问是希望达到“因为天气暖和了,春天到了,所以桃花就会开了”这一季节转换规律的认知目标。但小朋友不是这样回答:
——“因为柳树绿了,桃花想和柳树说说悄悄话。”
——“桃花睁开了眼睛是想看春天有多美。”
——“桃花睡了一个冬天,伸了个懒腰。把花骨朵顶开了。”
——“桃花开了是它抬起头在看哪个不文明的小朋友来折花。”
看老师没有表示,又一位小朋友干脆说:“我们说得好像不太对。老师,您说桃花为什么开了?”
老师很激动地回答:“桃花觉得小朋友们真可爱,说得那么好,很开心,就朝我们笑了,这样,桃花就开了!”案例二
在一堂观摩课上,一位教师正在借班教学《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啄木鸟治病救人,大树讳疾忌医的主旨是十分明确的,可是在课文临近结束时,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问题:“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劝几次,大树病重了是会接受治疗的。”这时,另一位小朋友接下去说:“大树在病重的时候他肯定在喊:‘啄木鸟,你在哪里,快来救救我吧!我把你赶走是我错了,你就不能原谅我一次吗?”’这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小朋友们的想法很有道理,但认同了小朋友的意见又有违课文主旨。怎么办?教师灵机一动,来了个因势利导,说:“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劝大树、第三次劝大树的情节,可是,因为太长了。课文中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于是,小朋友们为课文续编了啄木鸟第二次上门劝大树、第三次上门劝大树的故事,热情十分高涨。
反思与评析: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昭示着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课堂是生态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追求的是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绿色的生态环境。而只有尊重文本,同时又不局限于文本,在师生互动生成中学懂知识,学会学习的课堂才是生态的课堂。
一、生态的课堂。如画展现沿途的美景
生本教学是生态的课堂的主要特征。而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既不是让学生回答老师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也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而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活力。其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更多的问题。而且,生态的课堂,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桃花为什么开放?只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惟一的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于是,才有了如此多彩的回答,课堂才因此而丰富,而炫目!生态的课堂把执行教案视为课程实施的终点显然是不够的,它令我们不肯放弃“沿途如画的美景”。因此,生态的课堂要求我们备课和教学必须在“据学而教,以学定教”、“着眼发展,凸现主体”的当代课堂理念的指导下,沿着学生的思维,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展开教学,而非按教材执行教案。
二、生态的课堂,如火点燃师生的智慧
成功的课堂,学生思想自由,心灵放飞,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而这正是被激发出来的孩子们灵性的体现、生命活力的体现。桃花为什么会开?小朋友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多么精彩,想象多么美丽,老师那激动的回答又是多么高明!而案例(二)中的这位老师如果觉得小朋友们的问题有违课文主旨,只是简单地加以搪塞,或者说一句“是呀,也许吧。”课堂也就平淡地过去了。但这位老师却临场应变,她那“美丽的谎言”不仅无伤大雅,更是适时地抓住了一个可贵的教学机遇,为发展课文情节作了一次有情有趣的创新训练。如此凸现师生灵性的课堂,难道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态的课堂吗?
三、生态的课堂,如花绽放师生的潜能
让师生的潜能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激发是生态的课堂的又一特征。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导过程,课堂还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它是动态存在、变动不居的。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学生在课堂上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水平、不同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是差异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小脑袋动起来,会有许多奇妙的东西,又会产生许多生成性资源。这样的课堂必须会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具有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及时让师生的潜能之花得以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