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一些新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许多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如控制高血糖、控制高血压、调节脂代谢紊乱、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抗血小板凝聚等。其中,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纠正高凝状态,而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正是阿司匹林经典的作用之一。
  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有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合并心脑大血管病变,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是减少心脑血管病变最经济、最简便的途径。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活化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知。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基石。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阿司匹林的正确用法
  
  小剂量服用 目前主张应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每天服用剂量不需太大,一般以每日服用75~150毫克为宜。这已经得到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肯定与积极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都是有益的。
  使用肠衣制剂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可减轻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适宜长期服用。
  清晨1次服用服用时间最好在早晨7:00前,因为晨起后血小板聚集力逐渐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强,此时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时段,所以,在早晨起床后要尽早服药。
  坚持长期服用由于糖尿病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哪些患者不宜使用
  
  ①对阿司匹林过敏者;②有出血倾向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和晚期出现出血倾向者;③糖尿病肾病患者,尤其是晚期肾功能不全且合并消化道糜烂、溃疡出血者;④年龄小于30岁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⑤长期使用对母亲及胎儿不良反应增多,因此糖尿病孕妇应避免使用。
  
  使用中的要点
  
  ①不可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因为会产生胃肠道出血和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此外,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肾乳头坏死;②对合并胃溃疡病、胃出血倾向者应慎重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③饮酒前后不可服用,可能加重损伤胃黏膜屏障而导致出血;④阿司匹林治疗尚未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进行过医学验证,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是否有益仍然不能确定;⑤糖尿病产妇不宜使用,以免增加产程和产后出血;⑥与磺脲类降糖药物(如糖适平)合用时,可能会增加低血糖风险,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好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⑦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监测肾功能下使用。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低剂量阿司匹林疗法可能会对老年患者的“肾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研究者发现每日服用75~325毫克的阿司匹林,会造成血尿酸和肌酐水平升高。目前尚无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但建议老年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需要监测肾功能,肾功能恶化时应及时停药。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无以上情况,均可合理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总之,人们对于阿司匹林这一百年老药仍在不断地研究与应用,它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种常用药物,一般是安全的。绝大多数人群受益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其危害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可以随便被滥用的药物。只要我们选好适应证,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及肾病患者仍是利多弊少。
  
  (编辑 钟 卉)
其他文献
心律失常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糖尿病患者遭遇心律失常时,该怎么办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  按发病机理分类,心律失常中最多见的是早搏,但很多人早搏没有症状,大多预后良好,所以,糖尿病患者不用紧张;第二常见的是房颤,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因心律失常来门诊看病和住院最多的起始原因;第三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但临床较少见,多见于
期刊
慢性肝病和糖尿病都是我国极其常见的疾病,两者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上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般来说,慢性肝病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糖尿病,且临床表现不典型。    什么症状提示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    实际上,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并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其突出的表现常常取决于哪种疾病更为严重。临床上很多病人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肝病的定期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糖升高。慢性肝炎患者大多食欲下降或食欲正常,
期刊
我国高血压病人约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只有30%、治疗率24%,控制率则仅为6%。这意味着每100个高血压病人中,只有30人知道相关的防控基本知识,24人就医治疗,其中只有6人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国际医学界普遍认为,高血压是一个心血管综合征渐进发展的过程,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聚集在一起,促进了心、脑、肾损害和心血管疾病。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血压值的变化来鉴定和诊治高血压。高血压不应被简单认为是
期刊
1 型糖尿病早期经过几周胰岛素的治疗,有些病人进入了一个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血糖也能保持正常的时期,被称为“蜜月期”。可惜好景不长,数月之后他们又必须接受终生的胰岛素治疗。以前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患者才有“蜜月期”,现在证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蜜月期”。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般6个月到三五年不等),胰岛素用量可以很小,甚至可以不用降糖药。这一
期刊
在很多人眼里,抗生素是一种神奇的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然而事实上,所有的抗生素都存在不良反应,可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另外,细菌变异非常快,很多细菌都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因此,某些抗生素几乎完全失效,现在又出现了对所有抗生素均耐药的“超级细菌”。为了尽可能安全地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件事:  禁止使用加替沙星。在我国,加替沙星有多
期刊
病 例  70岁的赵大妈惠糖尿病10多年,每天胰岛素用量为38单位,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6.0~7.0mmol/L,餐后血糖也在7.0~9.0mmol/L,还有冠心病、血脂紊乱和血压高,长期都在门诊规律复查和调整药物。一年前,赵大妈的老伴住院,她每天要接、送孙子,还要照顾老伴起居,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连药物也不能按时服用,还经常忘记打针。后来偶尔出现过头晕、头痛,她也没在意。老伴出院后不
期刊
根据发病病因,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和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就像一个“储油罐”,积存了太多的油脂,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肝功能异常,以致油脂越积越多,脂肪肝也从轻度发展为中度、重度,直至肝硬化或肝癌。    哪些人易患脂肪肝?    1.肥胖者肥胖人群中脂肪肝患者所占比例为30%~50%。一方面肥胖者血中游离脂肪酸大大增加,且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另一方面,一些肥胖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期刊
66岁的熊大爷,自从10年前发现糖尿病,一直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由于他不太注意血糖监测,用药后虽然体重降下来了,但血糖控制一直没有达标。4年前因为发现蛋白尿,医生建议他改用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得还是不平稳,经常在10.0mmol/L左右,还发生过几次低血糖,全家人都很紧张。熊大爷这才终于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用胰岛素泵。用了3个月以后他发现,血糖真的下来了。从原来的10.0mmol/L左右下降到
期刊
病 例  55岁的李先生已患2型糖尿病10多年,由于肾脏受损,5年前他开始应用诺和笔注射人胰岛索诺和灵30R治疗。为了把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他每天必须在餐前30分钟准时注射胰岛素,但有时由于工作或应酬等原因,不能及时注射,造成餐后2小时血糖常出现较大波动。1年前,医生给李先生改用了诺和锐。30特充治疗,最近又换成了诺和锐·30笔芯,使用原来的诺和笔,每日早晚两次餐前立即注射。这样一来,
期刊
病 例  刘大爷患糖尿病5年了,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每天3次,每次1片(250毫克)。虽说血糖控制得不错,但他心里面却不踏实,总是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几个月前,他看到一则广告宣称“无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于是刘大爷购买了这种治疗糖尿病的假药,导致血糖忽高忽低,肝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那么,口服降糖药真的对肝肾有损害吗?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解 读  如果刘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