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方向以及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的机制或内在历程。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一个只有对学习产生内在驱动力、有旺盛求知欲的人才具备赶超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有密切关系。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它,学习会有明显的效果。身为教师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正式教学活动的首要步骤。而在教学活动进行之中,教师仍需随时维持学生的动机,甚至要能激发学生更强烈、更高昂的动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教学领域中重要的课题。本文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布置舒适的学习环境。安静优雅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们已利用心理学等科研成果,对教室的色彩、学生的座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置身于整洁、美观、亮丽、空气通畅的教室中,不仅容易激起学习的动力,还可能维持较长久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除应维持教室的整洁外,对于座位的安排、各种布告、海报、作品的展示和张贴等都应讲究和谐、美观,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物理环境和班级气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坦诚相待、彼此关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良好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教师做起。教师要用真爱感染学生,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以一种平等友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觉你不只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朋友,一位可以倾吐心声、能帮助排忧解难的知己。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课堂上,教师想获得合乎期望的结果,最根本的方法便是创设和谐气氛,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产生良性情绪推动其学习;在与学生交流商讨时尽量以商量式的口吻,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师生相互平等、真诚友善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师生间的友好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把努力学习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从而保持一种比较长久的学习动机。
三、导引学习的心向。在学习之前让学生先具有某种心理准备或心向,这种导引心向有助于学生动机的激发。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将新知识统一于旧有经验体系中而使之相结合是极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有机会去回忆一连串的学习经验,才会促使学生认识到新教材学习的意义与目的所在,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新旧知识、经验的有效统整有赖于学习心向的确立。其次,教师要预先安排学生的实际活动,即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先安排一些游戏或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从而想要进一步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前导组体,例如上一单元的一首诗来作开场白。教师在正式讲述之前,将单元内容大纲或重点写在黑板上,或利用事先准备的教学媒体如幻灯片、图表等教具,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身体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觉有变化和新鲜有趣,促进高昂学习动机的维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冗长的讲述,要随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分组学习”、“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教学活动也可在教室外进行,例如参观博物馆、科学馆、美术展、电影欣赏、野生标本采集与制作等。
五、多奖励少惩罚,给予适度的期望。赏识、鼓励带来成功;抱怨、批评导致失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是被尊重、被欣赏、被肯定。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常会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欣赏和赞扬,学生得到这些鼓励性暗示后,也往往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回报老师,学习会随之得到期望中的进步。相反,如果教师对某些学生期望过低,甚或冷漠、歧视他们,学生也会以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回报他,最后导致成绩落后,甚至品质变坏。分析优秀学生的成长过程,他们无不是在校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在家备受父母、亲戚赞赏的幸运儿;而那些相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在校很少受到教师的肯定,在家常受父母责备,往往很难达到品学兼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肯定,少点责备和批评,充分利用期待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满热情,对所有的学生寄予深厚的期望。教师在指定作业、分派工作上都要对学生有适度的期许。换言之,所分派的工作要切合学生的能力,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动机且顺利完成任务而获得成就;反之若任务过于艰难,使学生产生挫折,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若具有强烈的动机,其学习会自动、持久而有成效。引起学习动机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各种激励的手段和方法,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去有效地激励班集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一个只有对学习产生内在驱动力、有旺盛求知欲的人才具备赶超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有密切关系。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它,学习会有明显的效果。身为教师必须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正式教学活动的首要步骤。而在教学活动进行之中,教师仍需随时维持学生的动机,甚至要能激发学生更强烈、更高昂的动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教学领域中重要的课题。本文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布置舒适的学习环境。安静优雅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们已利用心理学等科研成果,对教室的色彩、学生的座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置身于整洁、美观、亮丽、空气通畅的教室中,不仅容易激起学习的动力,还可能维持较长久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除应维持教室的整洁外,对于座位的安排、各种布告、海报、作品的展示和张贴等都应讲究和谐、美观,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物理环境和班级气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坦诚相待、彼此关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良好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教师做起。教师要用真爱感染学生,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以一种平等友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觉你不只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朋友,一位可以倾吐心声、能帮助排忧解难的知己。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课堂上,教师想获得合乎期望的结果,最根本的方法便是创设和谐气氛,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产生良性情绪推动其学习;在与学生交流商讨时尽量以商量式的口吻,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师生相互平等、真诚友善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师生间的友好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把努力学习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从而保持一种比较长久的学习动机。
三、导引学习的心向。在学习之前让学生先具有某种心理准备或心向,这种导引心向有助于学生动机的激发。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将新知识统一于旧有经验体系中而使之相结合是极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有机会去回忆一连串的学习经验,才会促使学生认识到新教材学习的意义与目的所在,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新旧知识、经验的有效统整有赖于学习心向的确立。其次,教师要预先安排学生的实际活动,即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先安排一些游戏或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从而想要进一步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前导组体,例如上一单元的一首诗来作开场白。教师在正式讲述之前,将单元内容大纲或重点写在黑板上,或利用事先准备的教学媒体如幻灯片、图表等教具,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身体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觉有变化和新鲜有趣,促进高昂学习动机的维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冗长的讲述,要随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分组学习”、“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教学活动也可在教室外进行,例如参观博物馆、科学馆、美术展、电影欣赏、野生标本采集与制作等。
五、多奖励少惩罚,给予适度的期望。赏识、鼓励带来成功;抱怨、批评导致失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是被尊重、被欣赏、被肯定。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常会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欣赏和赞扬,学生得到这些鼓励性暗示后,也往往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回报老师,学习会随之得到期望中的进步。相反,如果教师对某些学生期望过低,甚或冷漠、歧视他们,学生也会以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回报他,最后导致成绩落后,甚至品质变坏。分析优秀学生的成长过程,他们无不是在校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在家备受父母、亲戚赞赏的幸运儿;而那些相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在校很少受到教师的肯定,在家常受父母责备,往往很难达到品学兼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肯定,少点责备和批评,充分利用期待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满热情,对所有的学生寄予深厚的期望。教师在指定作业、分派工作上都要对学生有适度的期许。换言之,所分派的工作要切合学生的能力,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动机且顺利完成任务而获得成就;反之若任务过于艰难,使学生产生挫折,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若具有强烈的动机,其学习会自动、持久而有成效。引起学习动机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各种激励的手段和方法,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去有效地激励班集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