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古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把它继承下来。同学们在课外和课内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连续背四首,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2.谁愿意背一首有关夏天或池塘或荷花的诗?
3.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当时有一位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了3600多首诗,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想想他是谁?(白居易)今天由他为我们带路,看看他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出示挂图)你们觉得这儿怎么样?(很美)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诗——《池上》。
4.想想《池上》应该怎样去读?(很美地读)
5.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6.读诗题。(你觉得荷花池塘里怎么样?应该怎样去读?)
二、图文结合,自学感知
1.自由初读
请大家结合课后生字注音,将这首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
(1)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很动情。谁愿意站起来放声读给大家听?
(2)读得真不错,诗中的“撑”、“艇”、“萍”是后鼻音,同学们读得很准。
(3)指导书写:撑、艇。
(4)提示易读错的字、词,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古诗。
3.指导看图
(1)书中为这首古诗配了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可以看黑板挂图,也可以看书中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请按一定的顺序说得美一点儿。
(2)为书中插图起个题目。
4.图、诗结合
多美的图画呀!这就是诗中所描绘的图景。让我们再次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人把我们带到荷花池所看到的美景。
三、小组合作,质疑解惑
1.这首简短的诗我们已读5遍了,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它的意思。能不能将自己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来考考你的同伴呢?
2.请各学习小组先进行讨论,共同设计问题,每组至少4个。注意:问题要问得清晰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你问的是什么。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能难倒别人。当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
学生可能问一些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可做相应的点拨。比如,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学生可能回答:
“不解”写出了小娃的纯真、质朴。“偷”写出了小娃的稚气可爱。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做动作来理解“撑”,并结合《黄河的主人》一文中的竹篙来理解。
解:懂得,明白,知道。
四、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1.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作者初夏来到荷花池,看到的一幅幅美景,此时他是怎样的心情?
2.白居易把我们带到了荷花池塘里,看到此情此景,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你能将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3.同学们,请用放声吟诵的方式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五、放飞想象,化诗为文
1.这首诗仅20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美妙画面,感悟诗歌中纯真、美好的童趣。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下面就请同学们放飞想象,将这首诗变成一篇美文,把诗中的景物描写得更加细致一些,把心中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一些。
2.美文交流。
六、创设情景,强化背诵、理解
师生扮演角色,将古诗中的字、词、句意进行再一次的语言文字训练。
1.现在我就是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儿聋,请你大点儿声。
2.学生背。
教师问:
①“池上”是哪里呀?
②“不解藏踪迹”是什么意思?
③“浮萍”是什么?
④一个小孩子,放着正事不做,为什么要去偷呀?
(教师用这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文字实践的积极性,将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结合起来了。)
七、弹性练习,自我巩固
1.选读白居易诗两首。
2.将《池上》“化诗成画”。
3.仿写绝句一首。(五言绝句)
4.自己设计一项作业,并完成。
(以上四项作业选其中两项完成)
1.古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把它继承下来。同学们在课外和课内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连续背四首,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2.谁愿意背一首有关夏天或池塘或荷花的诗?
3.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当时有一位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了3600多首诗,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想想他是谁?(白居易)今天由他为我们带路,看看他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出示挂图)你们觉得这儿怎么样?(很美)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诗——《池上》。
4.想想《池上》应该怎样去读?(很美地读)
5.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6.读诗题。(你觉得荷花池塘里怎么样?应该怎样去读?)
二、图文结合,自学感知
1.自由初读
请大家结合课后生字注音,将这首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
(1)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很动情。谁愿意站起来放声读给大家听?
(2)读得真不错,诗中的“撑”、“艇”、“萍”是后鼻音,同学们读得很准。
(3)指导书写:撑、艇。
(4)提示易读错的字、词,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古诗。
3.指导看图
(1)书中为这首古诗配了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可以看黑板挂图,也可以看书中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请按一定的顺序说得美一点儿。
(2)为书中插图起个题目。
4.图、诗结合
多美的图画呀!这就是诗中所描绘的图景。让我们再次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人把我们带到荷花池所看到的美景。
三、小组合作,质疑解惑
1.这首简短的诗我们已读5遍了,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它的意思。能不能将自己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来考考你的同伴呢?
2.请各学习小组先进行讨论,共同设计问题,每组至少4个。注意:问题要问得清晰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你问的是什么。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能难倒别人。当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
学生可能问一些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可做相应的点拨。比如,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学生可能回答:
“不解”写出了小娃的纯真、质朴。“偷”写出了小娃的稚气可爱。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做动作来理解“撑”,并结合《黄河的主人》一文中的竹篙来理解。
解:懂得,明白,知道。
四、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1.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作者初夏来到荷花池,看到的一幅幅美景,此时他是怎样的心情?
2.白居易把我们带到了荷花池塘里,看到此情此景,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你能将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3.同学们,请用放声吟诵的方式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五、放飞想象,化诗为文
1.这首诗仅20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美妙画面,感悟诗歌中纯真、美好的童趣。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下面就请同学们放飞想象,将这首诗变成一篇美文,把诗中的景物描写得更加细致一些,把心中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一些。
2.美文交流。
六、创设情景,强化背诵、理解
师生扮演角色,将古诗中的字、词、句意进行再一次的语言文字训练。
1.现在我就是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儿聋,请你大点儿声。
2.学生背。
教师问:
①“池上”是哪里呀?
②“不解藏踪迹”是什么意思?
③“浮萍”是什么?
④一个小孩子,放着正事不做,为什么要去偷呀?
(教师用这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文字实践的积极性,将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结合起来了。)
七、弹性练习,自我巩固
1.选读白居易诗两首。
2.将《池上》“化诗成画”。
3.仿写绝句一首。(五言绝句)
4.自己设计一项作业,并完成。
(以上四项作业选其中两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