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商務委员会主任 李泉山
今年以来,天津商务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至7月底,全市合同外资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5.9%,实际利用外资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完成进出口34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出口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进口1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5.6亿元,同比增长13.9%。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天津改革开放所积聚的巨大发展能量,更得益于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所创造的难得发展环境。
滨海新区已经具备了带动区域发展的坚实基础
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天津10年来以坚韧不拔毅力战胜重重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造出的丰硕成果。
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中心,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范围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津南的部分区域。其中,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12月,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并较早建立较为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各种要素市场运行有序,发展迅速,政府管理透明宽松,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在全国各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保税区成立于1991年5月,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华北、西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临港加工、物流分拨、商品展销四大功能。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5年货物吞吐量超过2.4亿吨,集装箱运量480万标箱。塘汉大及东丽、津南各区也都有较为雄厚的发展基础,新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十多年来,滨海新区紧紧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引进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形成了优势比较突出的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具备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冶金基地,IT制造业居全国前列,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5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是1993年的14.3倍,年均递增20.6%: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占全市的62%;外贸出口增长36倍,占全市的66%,世界500强中已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并已成为最具发展活力和投资热点地区之一。
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并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经济发展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新区实现生产总值953.4亿元,同比增长21.3%,为近年来增幅最高点。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5亿元,增长39.5%。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亿吨,增长7.5%,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8.3万标准箱,增长22.9%。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463.7亿美元,增长21.5%,其中进口207.7亿美元,增长24.7%,出口256亿美元,增长19%。外资项目总投资额为52.27亿美元,增长9.4%,其中合同外资金额31.1亿美元,增长2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17.8亿美元,增长37.2%;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1个,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5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9.61亿元,增长3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2亿元,增长16.5%。
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辐射服务功能,确立了在环渤海地区的龙头地位。国家决定把推进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这不仅对天津长远发展,而且对促进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东北亚的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重大改革措施促进新区更快发展
支持新区开发开放,是推进全市商务经济实现新跨越的重大契机。作为全市商务工作的主管部门,天津市商务委正在以新区作为各项重大活动的重心、积极引进龙头项目,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新区发展。
为新区营造良好商务发展环境,我们着力加大对新区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我市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周边地区建立健全长效沟通联络和协调协商机制,促进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注重发挥对外开放办、外资办、外贸办等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共同携手,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有关难题,为企业的投资与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对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围绕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在深入研究制定和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吸引外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出口、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先试先行的政策措施,力争使新区在政策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促进支持新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为大力培育新区在区域的龙头地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多项指导性政策。其中,《开放区域招商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将主导并打造以滨海新区为龙头、区域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建立区域间《外资招商项目流动机制》,鼓励项目源的合理流动、充分接触,更好地发挥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还要进一步提升新区的土地利用率、投资强度,增强产业聚集度;通过制定各类专门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国际贸易、航运、批发、物流企业以及制造业龙头项目进驻新区。
为进一步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引资质量,我们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有针对性地扩大引资规模,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聚集。同时全力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新区,支持跨国公司在新区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和地区总部,开展国际高科技术项目对口合作。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活动组织力度,我们积极策划组织各类高层、大型对内对外招商活动,扩大招商规模,突出新区主题,提高新区知名度,推介滨海板块,促进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对接。同时,结合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把优势点、增长点细化为项目,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组织产业对接会,开展定向招商。
为鼓励支持新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我们着手研究制定扩大新区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政策措施,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建设软件出口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医药产品基地。积极争取“保税港”、“自由贸易区”政策。建立新区贸易争端预警机制和出口商口市场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水平,规避市场风险,授权滨海新区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帮助新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立出名牌,推动新区进一步扩大出口。
同时,我们还鼓励和支持新区企业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大对开发区埃及苏伊士经济区、保税区美国商贸工业园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拓展新区企业发展空间,培育新区产生更多的天津跨国公司,促其加快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在完善现有泰达会展中心服务功能的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天津空港国际会展城、天津环球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型会展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并组织筹备更多的国际性展会在新区举办,加大汽车及零部件、建材、煤炭等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的培育、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鼓励支持新区加快商贸物流发展。还要规划建设若干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科学规划和精心培育现代商贸集聚区,特别是抓紧塘沽解放路中心商业区建设,完善功能定位,提升消费能级。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便民服务网络,不断提高新区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的集散幅射功能,推动新区发展成为服务环渤海的商业旺地。
今年以来,天津商务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至7月底,全市合同外资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5.9%,实际利用外资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完成进出口34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出口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进口170.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5.6亿元,同比增长13.9%。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天津改革开放所积聚的巨大发展能量,更得益于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所创造的难得发展环境。
滨海新区已经具备了带动区域发展的坚实基础
滨海新区由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天津10年来以坚韧不拔毅力战胜重重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造出的丰硕成果。
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中心,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范围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津南的部分区域。其中,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12月,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并较早建立较为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各种要素市场运行有序,发展迅速,政府管理透明宽松,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在全国各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保税区成立于1991年5月,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华北、西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临港加工、物流分拨、商品展销四大功能。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5年货物吞吐量超过2.4亿吨,集装箱运量480万标箱。塘汉大及东丽、津南各区也都有较为雄厚的发展基础,新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十多年来,滨海新区紧紧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引进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形成了优势比较突出的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具备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冶金基地,IT制造业居全国前列,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5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是1993年的14.3倍,年均递增20.6%: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占全市的62%;外贸出口增长36倍,占全市的66%,世界500强中已在新区投资了152家企业,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并已成为最具发展活力和投资热点地区之一。
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并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经济发展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新区实现生产总值953.4亿元,同比增长21.3%,为近年来增幅最高点。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5亿元,增长39.5%。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亿吨,增长7.5%,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8.3万标准箱,增长22.9%。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463.7亿美元,增长21.5%,其中进口207.7亿美元,增长24.7%,出口256亿美元,增长19%。外资项目总投资额为52.27亿美元,增长9.4%,其中合同外资金额31.1亿美元,增长2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17.8亿美元,增长37.2%;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1个,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5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9.61亿元,增长3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2亿元,增长16.5%。
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辐射服务功能,确立了在环渤海地区的龙头地位。国家决定把推进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这不仅对天津长远发展,而且对促进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东北亚的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重大改革措施促进新区更快发展
支持新区开发开放,是推进全市商务经济实现新跨越的重大契机。作为全市商务工作的主管部门,天津市商务委正在以新区作为各项重大活动的重心、积极引进龙头项目,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新区发展。
为新区营造良好商务发展环境,我们着力加大对新区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我市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周边地区建立健全长效沟通联络和协调协商机制,促进新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注重发挥对外开放办、外资办、外贸办等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共同携手,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有关难题,为企业的投资与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对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围绕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在深入研究制定和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吸引外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出口、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先试先行的政策措施,力争使新区在政策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促进支持新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为大力培育新区在区域的龙头地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多项指导性政策。其中,《开放区域招商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将主导并打造以滨海新区为龙头、区域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建立区域间《外资招商项目流动机制》,鼓励项目源的合理流动、充分接触,更好地发挥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还要进一步提升新区的土地利用率、投资强度,增强产业聚集度;通过制定各类专门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国际贸易、航运、批发、物流企业以及制造业龙头项目进驻新区。
为进一步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引资质量,我们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有针对性地扩大引资规模,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聚集。同时全力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新区,支持跨国公司在新区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和地区总部,开展国际高科技术项目对口合作。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活动组织力度,我们积极策划组织各类高层、大型对内对外招商活动,扩大招商规模,突出新区主题,提高新区知名度,推介滨海板块,促进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对接。同时,结合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把优势点、增长点细化为项目,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组织产业对接会,开展定向招商。
为鼓励支持新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我们着手研究制定扩大新区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政策措施,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建设软件出口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医药产品基地。积极争取“保税港”、“自由贸易区”政策。建立新区贸易争端预警机制和出口商口市场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水平,规避市场风险,授权滨海新区开展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帮助新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立出名牌,推动新区进一步扩大出口。
同时,我们还鼓励和支持新区企业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大对开发区埃及苏伊士经济区、保税区美国商贸工业园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拓展新区企业发展空间,培育新区产生更多的天津跨国公司,促其加快发展,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在完善现有泰达会展中心服务功能的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天津空港国际会展城、天津环球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型会展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并组织筹备更多的国际性展会在新区举办,加大汽车及零部件、建材、煤炭等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的培育、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鼓励支持新区加快商贸物流发展。还要规划建设若干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科学规划和精心培育现代商贸集聚区,特别是抓紧塘沽解放路中心商业区建设,完善功能定位,提升消费能级。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便民服务网络,不断提高新区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的集散幅射功能,推动新区发展成为服务环渤海的商业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