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能有效地推动多种社会资源的重组,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有机联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基于集成创新理论,归纳了宁波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同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中小企业;高职院校;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宁波中小企业众多,但是普遍研发能力较弱,需要不断借助外界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其创新不应该是简单的“中国制造”,它应该包括由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元素结合而形成的集成创新。中小企业应该加大与高校合作的力度,引进高新技术成果、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积极利用外部优势资源,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之路,使企业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持更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一、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及资源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和手段,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经济利益等合作目标的过程。从合作主体来看,产学研合作是产业系统、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作为主要合作参与者的企业,最应该学会借力,坚持内引外联,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以提高自身的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来看,产学研合作是将理论或应用性的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体化进程,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交流过程。在研究中发现影响高职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科研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和政策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为合作创新活动提供创新要素、创新空间和创新规范,当然,他们在为合作提供正常发展保证和动力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时期约束合作创新的发展。
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经济效益,企业要集成各种有效要素进行创新,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产学研合作双方的利益点不同,而且合作项目也包容了多种组合方式和运作模式,但产学研合作基本都可以通过3个本质特征的不同组合来实现集成创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生产试制与市场营销、政策支持与中介桥梁。
二、宁波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要确保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寻找适当的途径和模式。宁波目前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经过校企双方的探索,形成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宁波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这种模式主要通过校企间的深度合作,采取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工学交替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形式,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按照企业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是委托培养中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能提前为学生预留就业岗位,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用工荒”问题,保障了企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顺利前行。
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与海天集团、敏实集团、台塑石化、迅达物流等区域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提出“让学生成为企业首选”的质量观,搭建起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开放管理平台。海天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2002年起就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紧密合作。几年来,海天集团相继捐赠l,600万元资金和设备在学院建起海天实训大楼,共同推出符合宁波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机电装备制造业人才标准,共同开发了107个教学项目、12种教学设备和26个学做一体的校内外对接教学场所,全面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同时,海天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承担了总课时30%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如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已经成为海天集团的首选,机电专业毕业生中20%被择优录用到海天集团核心企业工作,50%被推荐到海天集团下属及配套企业工作。另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与迅达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合作,由迅达公司提供堆场,全年提供轮训岗位,学院组织学生到企业轮训;学院出资建立多媒体机房等现场教室,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基地。
(二)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才结构齐全,知识密集度高;而企业经费充足,与世界前沿技术较为接近,对新技术、新工艺最为渴求。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科技研发中心,使学校智力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这种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发机构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共建联合研究室”、“校企共建合作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工作室”等。
“校企共建研究中心”模式是依据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选择有优势技术的学校或学科专业,设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研究中心,目的是加强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的薄弱环节,提高工业生产的科技竞争能力。近年来宁波大力开展“两院两校”合作项目,引进了一批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一批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领域表现突出。例如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投资l,000多万元共建了“海天北仑塑料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使企业和大学的资源得到优势互补,促进了产学研结合。
(三)与政府、企业共建科技园区,提供人才创新平台
大学科技园区是以高校为依托,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以高科技产品为支柱产业,将高校的综合智力优势资源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机构。通过与政府、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和研发机构,为政府、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以服务求支持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例如位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波数字科技园区是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信息产业局三方合资,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负责开发与管理,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入驻,初步建成区域的IT服务外包、创意动漫及工业设计企业的集聚地。宁职院通过数字科技园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聚集企业研发人员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化工、电子、工业设计等公共技术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共7家,依托学院相关专业成立的化工新材料研究所、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压铸模具开发应用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物流信息化研究所等,使园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6项。园区还开辟 了“大学生创业园”,紧扣软件开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目前已有大学生创业企业40余家,共吸收200多名大学生就业。
(四)与产业集聚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区域服务能力
宁波民营经济发达,有较多产业集聚区,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供销一体的集群经济效应。宁波高职院校与产业集聚区对接大大加快了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有效提升了集聚区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开辟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领域。
例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宁海区域模具产业集群优势,与该县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创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地依托宁海模具产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科研技术服务和生产合作,合作建立了宁波国际模具产业开发中心、宁波模具检测中心、宁海模具信息中心等面向宁海及周边模具产业的6大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模具标准化技术、精密模具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在引领宁海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宁海产学研基地引进宁海本地骨干企业,在基地内直接兴办工厂进行生产,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这种企业进校,学生进厂,亦厂亦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之成为一个集教学、培训、科研、信息、服务于一体,具一定生产力的强势教育平台。
这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块状经济”的有机组合中,构建了根植于区域特色经济与学校特点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三、结语
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是集成创新理念的有效应用,中小企业在设计、制造、服务等单个领域里都有创新元素,当他们整合高校的学科专业力量,使单项创新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形成集成创新。
近几年宁波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学校的努力实践下,取得了明显成效。高职院校也普遍树立起了产学研合作的理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建设不断深化,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产学研合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政府对校企合作宏观层面的提倡多,具体政策层面的推进少;在人才评价方法上学校评价多,企业行业评价少;校企双方还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双赢机制;学校在制度层面缺乏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顶层设计,在教育层面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因此我们在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问题上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任君庆,宁波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策略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邱璐轶,后危机时代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策略[J]江苏商论,201,(3).
[9]张建荣,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责任编辑:李养正】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中小企业;高职院校;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宁波中小企业众多,但是普遍研发能力较弱,需要不断借助外界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其创新不应该是简单的“中国制造”,它应该包括由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元素结合而形成的集成创新。中小企业应该加大与高校合作的力度,引进高新技术成果、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积极利用外部优势资源,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之路,使企业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持更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一、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及资源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为中心,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和手段,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经济利益等合作目标的过程。从合作主体来看,产学研合作是产业系统、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作为主要合作参与者的企业,最应该学会借力,坚持内引外联,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以提高自身的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来看,产学研合作是将理论或应用性的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体化进程,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交流过程。在研究中发现影响高职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科研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和政策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为合作创新活动提供创新要素、创新空间和创新规范,当然,他们在为合作提供正常发展保证和动力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时期约束合作创新的发展。
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经济效益,企业要集成各种有效要素进行创新,以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产学研合作双方的利益点不同,而且合作项目也包容了多种组合方式和运作模式,但产学研合作基本都可以通过3个本质特征的不同组合来实现集成创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生产试制与市场营销、政策支持与中介桥梁。
二、宁波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要确保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必须寻找适当的途径和模式。宁波目前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经过校企双方的探索,形成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宁波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这种模式主要通过校企间的深度合作,采取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工学交替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形式,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按照企业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是委托培养中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能提前为学生预留就业岗位,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企业“用工荒”问题,保障了企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顺利前行。
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与海天集团、敏实集团、台塑石化、迅达物流等区域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提出“让学生成为企业首选”的质量观,搭建起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开放管理平台。海天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2002年起就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紧密合作。几年来,海天集团相继捐赠l,600万元资金和设备在学院建起海天实训大楼,共同推出符合宁波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机电装备制造业人才标准,共同开发了107个教学项目、12种教学设备和26个学做一体的校内外对接教学场所,全面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同时,海天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承担了总课时30%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如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已经成为海天集团的首选,机电专业毕业生中20%被择优录用到海天集团核心企业工作,50%被推荐到海天集团下属及配套企业工作。另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与迅达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合作,由迅达公司提供堆场,全年提供轮训岗位,学院组织学生到企业轮训;学院出资建立多媒体机房等现场教室,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基地。
(二)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最大的优势在于人才结构齐全,知识密集度高;而企业经费充足,与世界前沿技术较为接近,对新技术、新工艺最为渴求。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科技研发中心,使学校智力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这种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发机构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共建联合研究室”、“校企共建合作研究中心”、“校企共建工作室”等。
“校企共建研究中心”模式是依据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选择有优势技术的学校或学科专业,设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研究中心,目的是加强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的薄弱环节,提高工业生产的科技竞争能力。近年来宁波大力开展“两院两校”合作项目,引进了一批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一批中小企业在校企合作领域表现突出。例如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投资l,000多万元共建了“海天北仑塑料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使企业和大学的资源得到优势互补,促进了产学研结合。
(三)与政府、企业共建科技园区,提供人才创新平台
大学科技园区是以高校为依托,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以高科技产品为支柱产业,将高校的综合智力优势资源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机构。通过与政府、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和研发机构,为政府、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等服务,以服务求支持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例如位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波数字科技园区是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信息产业局三方合资,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负责开发与管理,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入驻,初步建成区域的IT服务外包、创意动漫及工业设计企业的集聚地。宁职院通过数字科技园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聚集企业研发人员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化工、电子、工业设计等公共技术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共7家,依托学院相关专业成立的化工新材料研究所、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压铸模具开发应用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物流信息化研究所等,使园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6项。园区还开辟 了“大学生创业园”,紧扣软件开发、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目前已有大学生创业企业40余家,共吸收200多名大学生就业。
(四)与产业集聚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区域服务能力
宁波民营经济发达,有较多产业集聚区,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供销一体的集群经济效应。宁波高职院校与产业集聚区对接大大加快了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有效提升了集聚区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开辟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领域。
例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宁海区域模具产业集群优势,与该县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创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地依托宁海模具产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科研技术服务和生产合作,合作建立了宁波国际模具产业开发中心、宁波模具检测中心、宁海模具信息中心等面向宁海及周边模具产业的6大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模具标准化技术、精密模具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在引领宁海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宁海产学研基地引进宁海本地骨干企业,在基地内直接兴办工厂进行生产,学生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这种企业进校,学生进厂,亦厂亦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之成为一个集教学、培训、科研、信息、服务于一体,具一定生产力的强势教育平台。
这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块状经济”的有机组合中,构建了根植于区域特色经济与学校特点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三、结语
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是集成创新理念的有效应用,中小企业在设计、制造、服务等单个领域里都有创新元素,当他们整合高校的学科专业力量,使单项创新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形成集成创新。
近几年宁波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学校的努力实践下,取得了明显成效。高职院校也普遍树立起了产学研合作的理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建设不断深化,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产学研合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政府对校企合作宏观层面的提倡多,具体政策层面的推进少;在人才评价方法上学校评价多,企业行业评价少;校企双方还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双赢机制;学校在制度层面缺乏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顶层设计,在教育层面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因此我们在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问题上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任君庆,宁波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策略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邱璐轶,后危机时代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策略[J]江苏商论,201,(3).
[9]张建荣,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责任编辑:李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