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课题广度和深度的关系,物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教程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探讨性教学 教学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对高中的物理教材、教学的改革不可忽视。
一、新课程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没有多大变化,根据物理学发展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学的知识;教学要求有所降低,课堂教学重在深难度的把握
下面以牛顿力学为例来说明:
牛顿的力学体系以明确的思想观念、严密完整的体系结构,严格、定量可以操作的数学表述,形成一个以现象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使它在一定的范围内提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做出了定量的解释、推断和预言。
在知识点上有所增加,比如惯性系、牛顿力学的使用范围、力矩的平衡、行星的运动、宇宙等,这些是为了加深对物理学的了解。从教学的角度看,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需要将各个知识点深化,如共点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的教学要求都是在理解的层面,只要求学生在学完共点力之后,知道物体的平衡有两种类型,在遇到问题时能从这两个角度去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新课程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学的科学教法;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理解概念、规律形成过程去讲解
新课程偏向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动能定理的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导出,改变了现行教材直接给出结论的做法,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死记硬背概念、公式,会解习题更有效,并且,推导而来的公式及定理比硬背更容易记住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起点的能力、认识水平,非常重视知识的梯度和台阶,强调由浅入深,强调知识和方法的逐渐渗透。新教材和新课程大纲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个问题,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要着重把握好新教材的循序渐进性,实现逐步渗透,达到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懂得了由浅入深的方法。教师绝不能急于求成,追求一步到位,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新课程的编写理念更重视课题目标设置;强调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化,课堂教学就更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
现行教材多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而新教材更强调全面性,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思想体验,感受物理过程,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促进科学价值观的自然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科学价值观。一般包括自己、他人,对自然、对文化以及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和做事应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科学角度讲也是一个系统。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从“高中物理课程目标→高中物理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新教材大纲或课堂标准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的总体目标。
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可能分为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但是确定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大纲的要求,弄清哪些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从而确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层次化。
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的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原有的基础出发,确定合适的教学。“最近发展趋势”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地发展自己。教学目标的确定,如果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按照一个标准量到底,这样可能造成大部分学生失落。
四、新课程编排了学科的课题探讨,课堂教学要结合课题探讨,教学中要确立教学结构性观念,倡导探讨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以学科的课题探讨为载体,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讨性学习,对大多数老师而言,虽陌生却不很神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按照“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认知上的联系和碰撞,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对某一个问题的探究中相互交流、讨论,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互动,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在每一章之后还设置了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一条学习的主线,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学生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中还要加以转化和整理。在新型教程中,要求教师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独立地或以小组式的方式协作完成,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自己亲身总结和体会而来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体性和直接性。
倡导探讨性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深刻地了解各个知识的具体形成过程和推导步骤。
五、新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实际性,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新课程适量增减了部分实验,调整了一些对实际生活更有用的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来。同时,新教程在选学材料和阅读材料中把物理知识和社会、技术联系起来的例子就更丰富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选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态度和情感,使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这样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寻找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点,强化知识应用的意识。
六、新课程更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但不仅停留在科学知识教育的层面,课堂教学中更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性观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应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说明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认知主体在获得新知识前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就构成了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这就是他能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当他遇到新情况时,会用这个认知结构和新情况发生联系,从而就认识和接受了新的知识。
七、新课程更要求物理教师加强对课题内容的情感处理,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新课程的编写思想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课题内容,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从情感中去接受认知信息,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作到:
1、要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以增进课堂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其中的情境,理解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中的情感。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做到准确、清晰。而在情感处理上,则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达到语言传神又传情,使得科学的讲授和语言的表达获得完美统一。
3、要善于挖掘课题中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重、难点,估计学生可能要出现的那些疑难问题,还要分析、扑捉课题中的各种思维感情,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物理教师,应积极学习,探索实践新课程理念,加快课堂改革的力度,转变教学方法,把过去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物理学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建设:《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J],2004.10
2、邹兴华:《新课程目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2005.3
3、袁维新:《主题性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物理教师》[M],2005.3,2005.1[J]
5、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M]
6、杨运洋:《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应有两个“回归”》[J]2005.1
【关键词】新教程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探讨性教学 教学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对于他们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生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对高中的物理教材、教学的改革不可忽视。
一、新课程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没有多大变化,根据物理学发展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学的知识;教学要求有所降低,课堂教学重在深难度的把握
下面以牛顿力学为例来说明:
牛顿的力学体系以明确的思想观念、严密完整的体系结构,严格、定量可以操作的数学表述,形成一个以现象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使它在一定的范围内提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做出了定量的解释、推断和预言。
在知识点上有所增加,比如惯性系、牛顿力学的使用范围、力矩的平衡、行星的运动、宇宙等,这些是为了加深对物理学的了解。从教学的角度看,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需要将各个知识点深化,如共点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的教学要求都是在理解的层面,只要求学生在学完共点力之后,知道物体的平衡有两种类型,在遇到问题时能从这两个角度去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新课程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学的科学教法;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理解概念、规律形成过程去讲解
新课程偏向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动能定理的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导出,改变了现行教材直接给出结论的做法,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死记硬背概念、公式,会解习题更有效,并且,推导而来的公式及定理比硬背更容易记住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起点的能力、认识水平,非常重视知识的梯度和台阶,强调由浅入深,强调知识和方法的逐渐渗透。新教材和新课程大纲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个问题,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要着重把握好新教材的循序渐进性,实现逐步渗透,达到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懂得了由浅入深的方法。教师绝不能急于求成,追求一步到位,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新课程的编写理念更重视课题目标设置;强调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化,课堂教学就更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
现行教材多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而新教材更强调全面性,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思想体验,感受物理过程,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促进科学价值观的自然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科学价值观。一般包括自己、他人,对自然、对文化以及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和做事应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科学角度讲也是一个系统。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从“高中物理课程目标→高中物理阶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新教材大纲或课堂标准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的总体目标。
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可能分为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但是确定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大纲的要求,弄清哪些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从而确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层次化。
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的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原有的基础出发,确定合适的教学。“最近发展趋势”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地发展自己。教学目标的确定,如果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按照一个标准量到底,这样可能造成大部分学生失落。
四、新课程编排了学科的课题探讨,课堂教学要结合课题探讨,教学中要确立教学结构性观念,倡导探讨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以学科的课题探讨为载体,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讨性学习,对大多数老师而言,虽陌生却不很神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按照“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发生认知上的联系和碰撞,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对某一个问题的探究中相互交流、讨论,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互动,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在每一章之后还设置了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一条学习的主线,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学生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中还要加以转化和整理。在新型教程中,要求教师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独立地或以小组式的方式协作完成,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通过自己亲身总结和体会而来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体性和直接性。
倡导探讨性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深刻地了解各个知识的具体形成过程和推导步骤。
五、新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实际性,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新课程适量增减了部分实验,调整了一些对实际生活更有用的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来。同时,新教程在选学材料和阅读材料中把物理知识和社会、技术联系起来的例子就更丰富了。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选学内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态度和情感,使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得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这样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寻找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点,强化知识应用的意识。
六、新课程更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但不仅停留在科学知识教育的层面,课堂教学中更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性观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应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说明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建构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认知主体在获得新知识前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就构成了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这就是他能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当他遇到新情况时,会用这个认知结构和新情况发生联系,从而就认识和接受了新的知识。
七、新课程更要求物理教师加强对课题内容的情感处理,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新课程的编写思想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课题内容,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从情感中去接受认知信息,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作到:
1、要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以增进课堂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体验其中的情境,理解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中的情感。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做到准确、清晰。而在情感处理上,则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达到语言传神又传情,使得科学的讲授和语言的表达获得完美统一。
3、要善于挖掘课题中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重、难点,估计学生可能要出现的那些疑难问题,还要分析、扑捉课题中的各种思维感情,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物理教师,应积极学习,探索实践新课程理念,加快课堂改革的力度,转变教学方法,把过去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物理学的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建设:《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J],2004.10
2、邹兴华:《新课程目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2005.3
3、袁维新:《主题性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物理教师》[M],2005.3,2005.1[J]
5、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M]
6、杨运洋:《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学应有两个“回归”》[J]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