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环节的主体。所以说如何上好阅读课,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下面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使语文这朵鲜花在教学中开得更加灿烂。
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
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课文导入应先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个视频、一个谜语、一幅画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而在《七颗钻石》一课中,我先给学生播放“大熊星座”的视频片段——在神秘的夜空里,繁星点点,其中有七颗星星尤其大而又明亮,犹如一只大熊猫活在夜空似的。当这一景象生动而又形象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大家都“哇”地一声惊叫起来,接着便不由自主、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有的疑惑地说:“这几颗是什么星星啊?怎么这么大这么亮?”,有的不敢肯定地说:“这七颗星星好像是北斗七星,我在夜晚看过。”还有的神气地说:“这不就是大熊星座吗?”......这一幕充分地体现了视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激情。
阅读中的表情是从词语、句子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段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小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三、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的时间。
边读边画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回答。此时才是学生的真正感知。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这会使学生不再沉闷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目标整合,坚持整体推进。
阅读教学要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纬度目标的整体,使学生积雪语文,又学做人,即培养能力游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各年级段可以有所侧重。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语句含义、情感色彩及表达的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快速阅览,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习探究性阅读。但是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注意培养,而应该有所侧重有整体推进。
五、改进阅读教学策略,要关注几个问题。
其一,在三维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在实处。我们要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并将阅读兴趣长久的保持下去。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因此,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学习来实现。要警惕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忽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培养的苗头出现防止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分离或偏向一端的现象。要在正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上下功夫。否则,必然造成两败俱伤,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
其二,在能力培养上,既要注重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又要加强薄弱环节。课改中阅读教学提倡的几点做法:1、加强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累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2、要加强语感的培养,要提高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的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品位文章的语言,揣摩的表达。在进一步。学习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创造性的阅读、理解的能力。3、要加强读书背诵的环节,培养积累的意识、方法和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4、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领悟、借鉴基本的表达方法。如:抓住特点写静、状物,按一定顺序记事,通过外贸、语言、动作,以及基本的说明方法,注重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结合,又注意读写能力的均横发展。
其三,在阅读机能的训练上,要加强朗读、默读、诵读。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读的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的不大通顺到读的通顺、流利,读的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默读在平常阅读中最有用。学生有了一些朗读的基础后,就要加强默读的训练。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的同时,要学生逐渐学会在什么地方想,八度和四,把阅读和获得个人感受、以及提出疑问结合起来。诵读适于古诗文的教学,有利于培养预感。要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传达出对诗文的理解,读出语感、情趣和韵味。
其四,处理好语感和质疑的问题。1、一点搞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其中知疑问难阶段是阅读教学最深入阶段,其任务就是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2、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和质疑在程序上谁先谁后,在实践上谁重谁轻,要因文而异,辩证处理。一般说,文学性较强的科文、古诗词、儿童诗歌,教学可以感悟在先,质疑在后,并在感悟上多花时间,构成“感悟型”教学模式;常识性课文、说理性较强的文艺性课文、语言故事等,教学时可以质疑在先,感悟在后,在质疑解疑上可以多花些时间,构成“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第三,要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的帮助学生讲解疑.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只要大胆地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方向构建“自主探究性”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定能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慢慢地给学生灌输美好的思想,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棒的!
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
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课文导入应先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个视频、一个谜语、一幅画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而在《七颗钻石》一课中,我先给学生播放“大熊星座”的视频片段——在神秘的夜空里,繁星点点,其中有七颗星星尤其大而又明亮,犹如一只大熊猫活在夜空似的。当这一景象生动而又形象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大家都“哇”地一声惊叫起来,接着便不由自主、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有的疑惑地说:“这几颗是什么星星啊?怎么这么大这么亮?”,有的不敢肯定地说:“这七颗星星好像是北斗七星,我在夜晚看过。”还有的神气地说:“这不就是大熊星座吗?”......这一幕充分地体现了视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激情。
阅读中的表情是从词语、句子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段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小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三、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的时间。
边读边画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回答。此时才是学生的真正感知。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这会使学生不再沉闷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目标整合,坚持整体推进。
阅读教学要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纬度目标的整体,使学生积雪语文,又学做人,即培养能力游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各年级段可以有所侧重。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语句含义、情感色彩及表达的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根据需要,通过快速阅览,搜集和处理信息;学习探究性阅读。但是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注意培养,而应该有所侧重有整体推进。
五、改进阅读教学策略,要关注几个问题。
其一,在三维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在实处。我们要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并将阅读兴趣长久的保持下去。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因此,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学习来实现。要警惕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忽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培养的苗头出现防止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分离或偏向一端的现象。要在正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上下功夫。否则,必然造成两败俱伤,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
其二,在能力培养上,既要注重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又要加强薄弱环节。课改中阅读教学提倡的几点做法:1、加强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累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个人感受,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2、要加强语感的培养,要提高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的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品位文章的语言,揣摩的表达。在进一步。学习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创造性的阅读、理解的能力。3、要加强读书背诵的环节,培养积累的意识、方法和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4、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领悟、借鉴基本的表达方法。如:抓住特点写静、状物,按一定顺序记事,通过外贸、语言、动作,以及基本的说明方法,注重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结合,又注意读写能力的均横发展。
其三,在阅读机能的训练上,要加强朗读、默读、诵读。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读的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的不大通顺到读的通顺、流利,读的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默读在平常阅读中最有用。学生有了一些朗读的基础后,就要加强默读的训练。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的同时,要学生逐渐学会在什么地方想,八度和四,把阅读和获得个人感受、以及提出疑问结合起来。诵读适于古诗文的教学,有利于培养预感。要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传达出对诗文的理解,读出语感、情趣和韵味。
其四,处理好语感和质疑的问题。1、一点搞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其中知疑问难阶段是阅读教学最深入阶段,其任务就是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2、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和质疑在程序上谁先谁后,在实践上谁重谁轻,要因文而异,辩证处理。一般说,文学性较强的科文、古诗词、儿童诗歌,教学可以感悟在先,质疑在后,并在感悟上多花时间,构成“感悟型”教学模式;常识性课文、说理性较强的文艺性课文、语言故事等,教学时可以质疑在先,感悟在后,在质疑解疑上可以多花些时间,构成“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第三,要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的帮助学生讲解疑.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只要大胆地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方向构建“自主探究性”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定能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慢慢地给学生灌输美好的思想,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