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梧州地处广西和广东的交界处,其所使用的方言为白话,梧州白话是粤语语系之一,是广西粤方言中一个重点的方言,研究梧州白话的正反疑问句尚有较大的学术空间。本文尝试从梧州白话正反问的“V–Neg”句式的所属问题,正反问句的两大类形式(即完整常式和后删动宾式)以及包孕正反问等三大方面来探讨梧州白话正反疑问句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正反问;梧州白话;特点
清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拉开了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序幕,而朱德熙先生(1985)发表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后则引起学界对于方言正反问句研究的趋势。有学者从汉语方言的整体角度来探讨正反问句的类型、形成南北差异的原因或历史演变等问题,也有学者仅从某个方言的正反问句来进行分析。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而直到现在学术界对汉语疑问句的分类问题意见还不能达到一致。《暂拟》根据疑问的结构形式特点把疑问句分成了四大类: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和选择问。吕叔湘(1944)认为只有特指问和是非问这两种形式是疑问句的基本类型,正反问和选择问则是通过是非问派生出来的两种句式,其本质上是是非问的合并。范继淹(1982)认为正反问是选择问的一种特殊形式,他从选择与非选择的对立角度把正反问归入到选择问中。刑福义(1994)认为正反问其实是选择问的一种,属于小句语气类型的一种,选择句是以“是X还是Y”或“X不X”的形式构成基干的,用分项列举方式提出问题的为选择问,用正反并用方式提出问题的为正反问。
目前学界对粤方言的正反问句研究成果并不多,对梧州白话正反问的研究更为甚少。本文主要关注广西梧州白话方言的正反问句,意欲借助前人对正反问句的研究成果尝试对梧州白话的正反问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出梧州白话正反问的自身特点。
一、正反问“V–Neg”句式的所属
汉语的正反问,又叫反复问,是指用“VP–Neg–VP?”来提问的一种疑问句类型,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表通过询问以求得事情真相的疑问句。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V–Neg”是一个具有很长历史的句式,其在形式上类似于正反问,而在功能上却类似于是非问,在一些方言中也存在着此类句式,粤方言就是其一。曾经有学者认为梧州白话中的“VP冇[mou24]?”属于是非问句,但笔者认为在梧州白话中,并没有非常明确表示有疑而问的疑问语气词,只有“V–Neg?”形式用于中性问,表示一般询问,若是把其归属是非问,而把“V冇V(O)?”划分为正反问,则会造成分类上的不平衡,“V冇V(O)?”并不是梧州白话中常见的形式,且梧州白话“V–Neg?”中的“冇”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语气词,估把在梧州白话中把“V–Neg?”形式归为是非问句过于牵强,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把“V–Neg?”划归为正反问来作进一步探究,视其为向是非问转化的过渡形式。
二、正反问的形式
梧州白话正反问句的形式主要包括完整常式和后删动宾式。当“冇”位于句中时,调值为24;位于句末时,通常读轻声。
(一)完整常式:V冇V?
当V是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词时,通常用“V冇V?”格式,一般还会在句末加上语气词,表示不耐烦、不满或催促等语气。还可以形成附加问,构成“S,V冇V?”格式。例如:
你去冇去啊?(你去不去啊?)
你识冇识整噶?(你懂不懂弄啊?)
我而家冇想吃饭先,得冇得?(我现在先不想吃饭,可以不可以?)
(二)后删动宾式
1. VP冇(呢)?
未然体正反问形式“VP冇(呢)?”通常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是否会发生,或是否具有某种情况、某种性质等,具有明显的主观态度。例如:你食牛油冇?(你吃牛油不吃?)、你识巨冇?(你认识他不认识?)
“VP冇?”后面跟可能补语的时候有两种格式,一种是“V得A冇?”,另一种是“V得冇?”。无论补语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时,一律使用第一种格式,即“V得A冇?”,例如:你坐咁远听得清楚冇?(你坐这么远听得清楚不清楚?)、望睇件衫洗得干净冇?(看看这件衣服洗得干净不干净?)、你听日去得冇?(你明天去得了去不了?)。而当补语由“得”充当的时候则使用第二种格式,即“V得冇?”,如:冰箱里面既牛奶饮得冇?(冰箱里面的牛奶喝不喝得?)、呢种菜吃得冇?(这种菜吃不吃得?)但需要注意的是梧州白话中的“VP冇+可能补语”时的“V得A冇”格式有时会产生歧义。例如:望睇件衫洗得干净冇?这句话既可以用来询问衣服能否洗,即“看看这件衣服能不能洗干净?”,表示衣服还没洗;也可以用来询问衣服是否洗干净,即“看看这件衣服洗得干净不干净?”,表示衣服已经洗了,其结果为干净或不干净。
2. V有(O)冇?
已然体的正反问形式“V有(O)冇?”用来表确认动作行为或情状是否发生,意思等同于汉语中的“V没VP”或“VP了没有”。“有”是表完成体标记助词,要放在动词后以表示确认。如:你见有冇?(你看见没看见?)、甘巨食有饭冇?(那他吃饭了没有?)
3. VP未(呢)?
(1)表未然时,询问动作行为、状态或变化是否快要实现或是否已经实现了,问意愿,可加“呢”或不加。例如:你食过牛尾未?(你吃过牛尾没有?)、你收咗工钱未呢?(你收到工钱没有?)。一般在VP前可以加表示打算或意愿等意义的词,用来询问状态或动作可否实现,如:得吃饭未?(可以吃饭了吗?)、巨噶女得毕业未?(她的女儿该毕业了吗?)、走未?(可以走了吗?)
(2)表已然时,询问动作行为是否已经发生,可加可不加“呢”,例如:你地考试未?(你们考试了没有?)写晒作业未呢?(做完作业了没有呢?)、准备好未?(准备好了吗?)。其肯定回答式为“V啦”或“V住”(表动作正在发生,为持续体标记),否定回答式为“未/未曾”。 4. V过冇?
“V过冇?”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或状况在过去某个时间段是否曾经发生过,肯定式回答是“V过”,否定式回答是“冇V过”,“过”字一般不能省略,例如:你睇过呢本书冇?(你看过这本书吗?)、李四去过上海冇?(李四去过上海吗?)
另外,“V有(O)冇?”表完成,表确认动作行为或情状在过去某个时间段是否发生,注重的是发生的结果,如:甘巨食有饭冇?(那他吃饭了没有?),问的是“有没有吃饭”这一动作,注重点在于吃饭后是否饱了的结果。而“V过冇?”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或状况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段是否曾经发生过,注重的是动作、状况有没有发生过,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如:你睇过呢本书冇?(你看过这本书吗?)问的是“看过这本书”这件事在过去是否发生,并不注重看过之后是否对书中内容有了解。
在上述的几种正反问格式中,宾语都只出现在肯定式的后面而不出现在否定式的后面,疑问词“呢”可加可不加,它们都不是独立的正反疑问句,有的是无疑问的正反疑问句。正反疑问句曾有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文献中唯一的反复问形式,句末称代否定词用“不、否、未、非”等。[3]因此“V冇V?”和“V过冇?”这两种形式较于其他形式有可能是后来演变发展而成的。余霭芹[4]认为这是词汇扩散的结果,从已经存在的“V–Neg–V”格式开始,从使用频度最高的“系”开始,最后完成于“有冇”。邵敬敏、朱彦更是明确分析了“‘V不VO’中疑问结构结合紧密,从而更能显示疑问焦点,在予以理解上,‘V’与‘不V’语义同时顺相联系‘O’,这符合人们的思维走势。”[5]因此,“VP–Neg”到“VP–Neg–V”的变化是在人们的思维模式的驱动下,为了满足语言表达的要求,由“VP–Neg–V”中的“系冇系”开始,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着。
三、包孕正反问
邵敬敏(1996)认为,疑问形式Q可在另一个S句子中充当宾语出现,S为母句,Q为子句。而母句S又可根据是否具备询问功能分为直接问句S1和间接问句S2,与之相对应的Q分为Q1与Q2。在梧州白话正反问中,包孕正反问是指由正反并列结构充当Q1的S1。间接问句Q2通常为前删略式“V–Nep–VP”,直接问句Q1则通常为后删动宾式“V–Nep”。在这里,笔者主要想就正反并列结构“V–Nep–VP”充当Q构成S进行探讨。
(一) S1
S1即包孕正反问,句子是由Q1来传达疑问的,有时会出现“你猜、你说、你觉得”等发问词,例如:我想知道你买佐未?(我想知道你买没买?)、你估巨赶得上冇?(你猜猜他赶得及赶不及?)、你觉得巨使去冇?(你觉得他要不要去?)
(二) S2
例句如:我就问你,我噶可冇可以整?(我就问你,我的可不可以弄)、冇知等冇等得到天光?(不知道等得到天亮等不到)、人地就有,冇知我地有冇有?(别人就有,不知道我们有没有)
在梧州白话正反问句中,由于谓语动词本身具有的特点,有些S句既可以是S1,也可以是S2,则对应的Q也既可以是前删略式“V–Nep–VP”,也可以是后删动宾式“V–Nep”。这种情况下充当谓语部分的通常是表心理活动的谓语动词,如“知道、了解、清楚、懂得......”。若S为肯定形式,则一般为S2;若S为否定形式,则可以是S1或者S2,例如:我知道巨去冇去(我知道他去不去)、我冇知道巨去冇去(我不知道他去不去)/我冇知道巨去冇(我不知道他去不去)、我冇清楚巨来冇来(我不清楚他来不来)/我冇清楚巨来冇(我不清楚他来不来)
四、结语
总之,梧州白话的正反问有着独特的格式与用法,是一个值得关注与研究的课题,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还不系统,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3]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M].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4]司罗红.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现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
[5]殷树林.正反型反问句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6]傅惠钧.略论近代汉语“V–nep–Vp”正反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
关键词:正反问;梧州白话;特点
清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拉开了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序幕,而朱德熙先生(1985)发表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后则引起学界对于方言正反问句研究的趋势。有学者从汉语方言的整体角度来探讨正反问句的类型、形成南北差异的原因或历史演变等问题,也有学者仅从某个方言的正反问句来进行分析。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而直到现在学术界对汉语疑问句的分类问题意见还不能达到一致。《暂拟》根据疑问的结构形式特点把疑问句分成了四大类: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和选择问。吕叔湘(1944)认为只有特指问和是非问这两种形式是疑问句的基本类型,正反问和选择问则是通过是非问派生出来的两种句式,其本质上是是非问的合并。范继淹(1982)认为正反问是选择问的一种特殊形式,他从选择与非选择的对立角度把正反问归入到选择问中。刑福义(1994)认为正反问其实是选择问的一种,属于小句语气类型的一种,选择句是以“是X还是Y”或“X不X”的形式构成基干的,用分项列举方式提出问题的为选择问,用正反并用方式提出问题的为正反问。
目前学界对粤方言的正反问句研究成果并不多,对梧州白话正反问的研究更为甚少。本文主要关注广西梧州白话方言的正反问句,意欲借助前人对正反问句的研究成果尝试对梧州白话的正反问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出梧州白话正反问的自身特点。
一、正反问“V–Neg”句式的所属
汉语的正反问,又叫反复问,是指用“VP–Neg–VP?”来提问的一种疑问句类型,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表通过询问以求得事情真相的疑问句。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V–Neg”是一个具有很长历史的句式,其在形式上类似于正反问,而在功能上却类似于是非问,在一些方言中也存在着此类句式,粤方言就是其一。曾经有学者认为梧州白话中的“VP冇[mou24]?”属于是非问句,但笔者认为在梧州白话中,并没有非常明确表示有疑而问的疑问语气词,只有“V–Neg?”形式用于中性问,表示一般询问,若是把其归属是非问,而把“V冇V(O)?”划分为正反问,则会造成分类上的不平衡,“V冇V(O)?”并不是梧州白话中常见的形式,且梧州白话“V–Neg?”中的“冇”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语气词,估把在梧州白话中把“V–Neg?”形式归为是非问句过于牵强,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把“V–Neg?”划归为正反问来作进一步探究,视其为向是非问转化的过渡形式。
二、正反问的形式
梧州白话正反问句的形式主要包括完整常式和后删动宾式。当“冇”位于句中时,调值为24;位于句末时,通常读轻声。
(一)完整常式:V冇V?
当V是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词时,通常用“V冇V?”格式,一般还会在句末加上语气词,表示不耐烦、不满或催促等语气。还可以形成附加问,构成“S,V冇V?”格式。例如:
你去冇去啊?(你去不去啊?)
你识冇识整噶?(你懂不懂弄啊?)
我而家冇想吃饭先,得冇得?(我现在先不想吃饭,可以不可以?)
(二)后删动宾式
1. VP冇(呢)?
未然体正反问形式“VP冇(呢)?”通常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是否会发生,或是否具有某种情况、某种性质等,具有明显的主观态度。例如:你食牛油冇?(你吃牛油不吃?)、你识巨冇?(你认识他不认识?)
“VP冇?”后面跟可能补语的时候有两种格式,一种是“V得A冇?”,另一种是“V得冇?”。无论补语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时,一律使用第一种格式,即“V得A冇?”,例如:你坐咁远听得清楚冇?(你坐这么远听得清楚不清楚?)、望睇件衫洗得干净冇?(看看这件衣服洗得干净不干净?)、你听日去得冇?(你明天去得了去不了?)。而当补语由“得”充当的时候则使用第二种格式,即“V得冇?”,如:冰箱里面既牛奶饮得冇?(冰箱里面的牛奶喝不喝得?)、呢种菜吃得冇?(这种菜吃不吃得?)但需要注意的是梧州白话中的“VP冇+可能补语”时的“V得A冇”格式有时会产生歧义。例如:望睇件衫洗得干净冇?这句话既可以用来询问衣服能否洗,即“看看这件衣服能不能洗干净?”,表示衣服还没洗;也可以用来询问衣服是否洗干净,即“看看这件衣服洗得干净不干净?”,表示衣服已经洗了,其结果为干净或不干净。
2. V有(O)冇?
已然体的正反问形式“V有(O)冇?”用来表确认动作行为或情状是否发生,意思等同于汉语中的“V没VP”或“VP了没有”。“有”是表完成体标记助词,要放在动词后以表示确认。如:你见有冇?(你看见没看见?)、甘巨食有饭冇?(那他吃饭了没有?)
3. VP未(呢)?
(1)表未然时,询问动作行为、状态或变化是否快要实现或是否已经实现了,问意愿,可加“呢”或不加。例如:你食过牛尾未?(你吃过牛尾没有?)、你收咗工钱未呢?(你收到工钱没有?)。一般在VP前可以加表示打算或意愿等意义的词,用来询问状态或动作可否实现,如:得吃饭未?(可以吃饭了吗?)、巨噶女得毕业未?(她的女儿该毕业了吗?)、走未?(可以走了吗?)
(2)表已然时,询问动作行为是否已经发生,可加可不加“呢”,例如:你地考试未?(你们考试了没有?)写晒作业未呢?(做完作业了没有呢?)、准备好未?(准备好了吗?)。其肯定回答式为“V啦”或“V住”(表动作正在发生,为持续体标记),否定回答式为“未/未曾”。 4. V过冇?
“V过冇?”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或状况在过去某个时间段是否曾经发生过,肯定式回答是“V过”,否定式回答是“冇V过”,“过”字一般不能省略,例如:你睇过呢本书冇?(你看过这本书吗?)、李四去过上海冇?(李四去过上海吗?)
另外,“V有(O)冇?”表完成,表确认动作行为或情状在过去某个时间段是否发生,注重的是发生的结果,如:甘巨食有饭冇?(那他吃饭了没有?),问的是“有没有吃饭”这一动作,注重点在于吃饭后是否饱了的结果。而“V过冇?”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或状况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段是否曾经发生过,注重的是动作、状况有没有发生过,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如:你睇过呢本书冇?(你看过这本书吗?)问的是“看过这本书”这件事在过去是否发生,并不注重看过之后是否对书中内容有了解。
在上述的几种正反问格式中,宾语都只出现在肯定式的后面而不出现在否定式的后面,疑问词“呢”可加可不加,它们都不是独立的正反疑问句,有的是无疑问的正反疑问句。正反疑问句曾有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文献中唯一的反复问形式,句末称代否定词用“不、否、未、非”等。[3]因此“V冇V?”和“V过冇?”这两种形式较于其他形式有可能是后来演变发展而成的。余霭芹[4]认为这是词汇扩散的结果,从已经存在的“V–Neg–V”格式开始,从使用频度最高的“系”开始,最后完成于“有冇”。邵敬敏、朱彦更是明确分析了“‘V不VO’中疑问结构结合紧密,从而更能显示疑问焦点,在予以理解上,‘V’与‘不V’语义同时顺相联系‘O’,这符合人们的思维走势。”[5]因此,“VP–Neg”到“VP–Neg–V”的变化是在人们的思维模式的驱动下,为了满足语言表达的要求,由“VP–Neg–V”中的“系冇系”开始,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着。
三、包孕正反问
邵敬敏(1996)认为,疑问形式Q可在另一个S句子中充当宾语出现,S为母句,Q为子句。而母句S又可根据是否具备询问功能分为直接问句S1和间接问句S2,与之相对应的Q分为Q1与Q2。在梧州白话正反问中,包孕正反问是指由正反并列结构充当Q1的S1。间接问句Q2通常为前删略式“V–Nep–VP”,直接问句Q1则通常为后删动宾式“V–Nep”。在这里,笔者主要想就正反并列结构“V–Nep–VP”充当Q构成S进行探讨。
(一) S1
S1即包孕正反问,句子是由Q1来传达疑问的,有时会出现“你猜、你说、你觉得”等发问词,例如:我想知道你买佐未?(我想知道你买没买?)、你估巨赶得上冇?(你猜猜他赶得及赶不及?)、你觉得巨使去冇?(你觉得他要不要去?)
(二) S2
例句如:我就问你,我噶可冇可以整?(我就问你,我的可不可以弄)、冇知等冇等得到天光?(不知道等得到天亮等不到)、人地就有,冇知我地有冇有?(别人就有,不知道我们有没有)
在梧州白话正反问句中,由于谓语动词本身具有的特点,有些S句既可以是S1,也可以是S2,则对应的Q也既可以是前删略式“V–Nep–VP”,也可以是后删动宾式“V–Nep”。这种情况下充当谓语部分的通常是表心理活动的谓语动词,如“知道、了解、清楚、懂得......”。若S为肯定形式,则一般为S2;若S为否定形式,则可以是S1或者S2,例如:我知道巨去冇去(我知道他去不去)、我冇知道巨去冇去(我不知道他去不去)/我冇知道巨去冇(我不知道他去不去)、我冇清楚巨来冇来(我不清楚他来不来)/我冇清楚巨来冇(我不清楚他来不来)
四、结语
总之,梧州白话的正反问有着独特的格式与用法,是一个值得关注与研究的课题,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还不系统,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3]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M].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4]司罗红.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现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
[5]殷树林.正反型反问句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6]傅惠钧.略论近代汉语“V–nep–Vp”正反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