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少数民族多是聚居于老、边、穷的偏远地区,受地域条件、经济发展和文化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呈现出许多引入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及周边区域性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谈几点个人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信息技术 教育
   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加之新课程的改革,高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成为会考学科,而且课改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认为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提升信息素养,从而支持全面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发展。
  (二)信息素养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息素养培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当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信息素养正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查找、利用信息。
  (四)信息素养培养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鉴别、评估、分析、使用和创新信息,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求人们具有信息素养。
  二、打破教材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将大家脑海中的“副课”地位彻底抹去,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自动去寻找解决它的方法,才会自动获取相关的常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缔造力的需要前提。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主要课题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打破教材的线性结构,比如,在学习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的基础知识时,先让学生上因特网,同学之间相互收发电子邮件。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时再介绍基础知识,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浓厚。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深入课程内容,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再并用其他的教学手段,会让教学事半功倍。
  三、课堂严格要求,课本适当加工。
   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非零”起点课本的难度较大,我在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删节。在上课时,我也采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代替课本中学生不熟悉的事例。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的获取”时,将综合活动设置为:“调查本地土豆的品种及土豆的市场需求”,要求学生回家向父母及乡亲访谈了解并做好记录。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心态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关心家庭、理解父母等家庭责任感。
   四、巧用学习“笔记”,有益下节“操作”。
   信息技術虽然已经被列为会考科目,但是还没有被重视起来。从初中升到高中,科目一下子沉重了许多,学习压力大,对这种高考不考的科目,他们平时跟本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学习,如果课堂的利用率不高的话,学习效果肯定不好。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讲的内容又比较多,在上下一节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把上一堂课讲的知识都忘了,由于要赶教学进度,又不能花太多时间复习,只能继续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了忘掉,再学再忘掉,如此下来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因此上课时我要求学生把每堂课讲的知识及操作步骤简要记录下来,平时只要花几分钟浏览一下,在下次上课前十分钟把上节讲过的内容按照笔记上的步骤操作一下,就可以回忆起上节内容。当然不必每一个学生都千篇一律,应因人而异。
   五、运用分层教学,丰富学生选择。
   因为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有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应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以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同时引导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与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将那些操作上起点很低的学生组织起来,手把手教会他们。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教学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树立了教师的个人威信,可以将严谨治学、认真工作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在人格上给予身教,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起到榜样的作用。
   六、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由于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上机课中,学生很容易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各自为政”:不按指定的内容操作,甚至有的一到上机课就只喜欢上网、QQ聊天、打游戏等。这样不仅仅影响了上机课的组织教学,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技能。于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自己完成操作任务后,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同学。我还经常举办小组比赛,表扬操作好的学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要求学生指出同学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生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转下页)
其他文献
大家知道,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用心揣摩和实践。说到学生、班主任,想到的是一个爱字。爱学生不仅仅是感性上的宽容、关爱,还应有理性上的激励和赏识。所以,爱心是必備的基础,方法则是必要的手段,责任是成功的航标。新课程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等、真诚、信任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一块基石。全心全意为
期刊
平等参与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智慧,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型教学形式。是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我在两年多的教学实际中深切体会到参与式教学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  一.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跟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走,注重引出最后统一的标准答案,这就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参与式教
期刊
新课改提倡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张扬个性,让学生敢说、会说。这一提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很好的。我们走进课堂发现,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在努力向这个方向探索前行。课堂是变活了,变热闹了,学生是敢说了,能说了。然而,我们却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似乎是少了有效的倾听。不能说他们没有在思考,但思考只停留于表面,没有了二次思考。一般情况下,老师提出问题后,课堂上出
期刊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有效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研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又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要使校本教研不流于
期刊
【摘要】 任务型阅读教学是以实际语言教学为理论基础的,是交际教学的一种课程模式,本文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分析一节阅读课例,反思教学设计,笔者指出:要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就应注重课堂设计,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  【关键词】 阅读课堂设计 任务型教学 课例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认为,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生命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热衷于 “满堂灌”,搞“一言堂”,形成了一个以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学习方法的研究。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他们也从未拿到打开英语学习之门的那把“金钥匙”。有句谚语是这样说道: “You may take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