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有效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研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又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要使校本教研不流于形式,使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学有所获,专业化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就要注重校本教研的质量,着力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
然而,在乡村的一些学校中,“校本教研”却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时候是由校长或教研组长唱独角戏,听讲的教师无动于衷,根本谈不上有所收获。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惑由于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沟通,成为了教学中不可逾越的盲区,教学水平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很难谈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由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地区的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
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着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引导教师逐步走向教学科研之路。我校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建章立制,确保培训的时间,努力做到每一节培训课都有新的内容。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利用学校行政会、教研专题会等形式,专题研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制度》等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在校本教研时间不准看课外书,不准批改作业,要认真做好记录并交教科室主任检查等等,使教师明确教育科研的具体要求。学校规定,每个双周的星期一的下午4:15——5:30為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时间,教师无特殊理由,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每期开学,教科室主任都要按时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丰富教研培训的内容,提前2周通知主讲教师准备,使每一次培训都有具体的内容。
二、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课题开展之初,许多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概念很陌生,不知从哪里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这一阶段,我校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们要求教研组长带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教导主任做新课程下怎样上课等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应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教科室主任做新课程的专题辅导,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和困惑,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校长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引导教师以健康的心理对待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邀请州县专家莅临培训现场,讲解教育教学科研的一般方法,引导教师逐步走上教学科研之路,不再单纯地做“教书匠”。通过一个阶段的培训,教师们的观念得到了转变,新课程意识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学校要求在校的省、州、县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多次上示范课、研讨课,为教师提供讨论的平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注重校本培训的实效。
三、动员教师全员参与,人人都当培训者,提升教师的专业表达能力。
在了解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后,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当培训者的角色,明确要求,每一名教师参加县、州、省等级的培训回校后,不仅要上交个人的培训心得(总结),还要承担培训工作,在全校教研会上做经验交流或专题讲座,对于一些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还要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等。教师在交流培训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表达能力,培训的目的具体、明确,培训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对于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也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不再感到做培训者的困难,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文章和论文。
四、经过校本教研培训后的变化。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过深入的研究,促使教师的意识行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教师有了自觉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意识。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逐步了解了新课程理念,并能自觉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参加培训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质量较高的心得体会或论文,写作论文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每年都有很多篇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得州级、省级、国家级的奖励。如在州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结题的过程中,我校就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倾听、交流、协作与分享》,该书被列入国家级“教研训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丛书”系列,获得了省州专家的高度评价。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们了解了新课程理念,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主动做平等中的首席,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上教学公开课、研究课成为了常态,参加教学竞赛课的热情也逐步高涨,一些教师在县、州竞赛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反思上,主动反思在教学中的得失,教师们写出了一些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如《我的学生长大了》、《灵机一动、快乐教学》、《学生的进步就是你的快乐》等等。很多教师能主动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容器,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多数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学生们不再怕老师,他们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有什么烦恼都愿向老师倾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如笔者所任教的一个班,在接手是全校最差的班级,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年平均成绩缓慢的上升了3.5分,今年的平均成绩大幅攀升了13.4分,赶上了同年级的正常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们不再只单纯的看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教师们俯下身子,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课题研究,讽刺、歧视学生的少了,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能看到更多的是激励性的评价。家长的满意度也大幅攀升,近年来,我校的学生人数激增,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开展的校本教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我校校本教研培训的经验反思。
乡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必须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的平台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有所提高。要着力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领导必须有清新的意识,牢牢把握住校本培训的研究方向。学校领导在每期开学之初就要开展前瞻性的工作,了解在新学期的培训中要着重解决哪些问(转下页)
然而,在乡村的一些学校中,“校本教研”却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时候是由校长或教研组长唱独角戏,听讲的教师无动于衷,根本谈不上有所收获。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惑由于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沟通,成为了教学中不可逾越的盲区,教学水平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很难谈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由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地区的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
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着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引导教师逐步走向教学科研之路。我校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建章立制,确保培训的时间,努力做到每一节培训课都有新的内容。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利用学校行政会、教研专题会等形式,专题研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制度》等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在校本教研时间不准看课外书,不准批改作业,要认真做好记录并交教科室主任检查等等,使教师明确教育科研的具体要求。学校规定,每个双周的星期一的下午4:15——5:30為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时间,教师无特殊理由,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每期开学,教科室主任都要按时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丰富教研培训的内容,提前2周通知主讲教师准备,使每一次培训都有具体的内容。
二、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课题开展之初,许多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概念很陌生,不知从哪里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这一阶段,我校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们要求教研组长带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教导主任做新课程下怎样上课等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应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教科室主任做新课程的专题辅导,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和困惑,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校长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引导教师以健康的心理对待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邀请州县专家莅临培训现场,讲解教育教学科研的一般方法,引导教师逐步走上教学科研之路,不再单纯地做“教书匠”。通过一个阶段的培训,教师们的观念得到了转变,新课程意识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学校要求在校的省、州、县骨干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多次上示范课、研讨课,为教师提供讨论的平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注重校本培训的实效。
三、动员教师全员参与,人人都当培训者,提升教师的专业表达能力。
在了解了校本教研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后,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当培训者的角色,明确要求,每一名教师参加县、州、省等级的培训回校后,不仅要上交个人的培训心得(总结),还要承担培训工作,在全校教研会上做经验交流或专题讲座,对于一些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还要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等。教师在交流培训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表达能力,培训的目的具体、明确,培训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对于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也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不再感到做培训者的困难,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文章和论文。
四、经过校本教研培训后的变化。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过深入的研究,促使教师的意识行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教师有了自觉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意识。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逐步了解了新课程理念,并能自觉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参加培训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质量较高的心得体会或论文,写作论文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每年都有很多篇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得州级、省级、国家级的奖励。如在州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结题的过程中,我校就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倾听、交流、协作与分享》,该书被列入国家级“教研训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丛书”系列,获得了省州专家的高度评价。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们了解了新课程理念,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主动做平等中的首席,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上教学公开课、研究课成为了常态,参加教学竞赛课的热情也逐步高涨,一些教师在县、州竞赛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反思上,主动反思在教学中的得失,教师们写出了一些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如《我的学生长大了》、《灵机一动、快乐教学》、《学生的进步就是你的快乐》等等。很多教师能主动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容器,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多数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学生们不再怕老师,他们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有什么烦恼都愿向老师倾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如笔者所任教的一个班,在接手是全校最差的班级,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年平均成绩缓慢的上升了3.5分,今年的平均成绩大幅攀升了13.4分,赶上了同年级的正常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改变。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们不再只单纯的看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教师们俯下身子,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课题研究,讽刺、歧视学生的少了,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能看到更多的是激励性的评价。家长的满意度也大幅攀升,近年来,我校的学生人数激增,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开展的校本教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我校校本教研培训的经验反思。
乡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必须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的平台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有所提高。要着力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领导必须有清新的意识,牢牢把握住校本培训的研究方向。学校领导在每期开学之初就要开展前瞻性的工作,了解在新学期的培训中要着重解决哪些问(转下页)